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试题题库

发布时间:2021-08-27 21:12:51 浏览数:

 《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 平

 时

 作

 业

 册

 专业:

 层次:□本科

 □专科 学号:

 姓名:

  得分

 形成性考核 (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3 3 分,共 0 30 分)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

 )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

 )

 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

 )

 4.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 )

 5.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 ×

 )

 6.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

 )

 7.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

 )

 8.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

 )

 9.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

 )

 10.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

 ×

 )

 二、单项选择题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1 1 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3 3 分,共 0 30 分)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5.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6.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7.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 B.演进 C.进化 D.形成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D )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9.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10.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B )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三、多项选择题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2 2 项以上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4 4 分,共 0 40 分)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3.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E)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4.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5.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A. 社会生产 B. 社会分工 C. 内部交往程度 D. 外部交往程度 E. 地理位置 6.民族发展包括 (BCD)等。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 7.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8.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9.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ABCD)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10. 根据《宪法》规定,国家哪些机关 (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BCD )

 A.行政机关

 B.监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检察机关 形成性考核 (二)

 一、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3 3 分,共 0 30 分)

 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 )

 2.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

 )

 3.民族问题涉及的是民族自身发展的问题。( ×

 )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 )

 5.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 )

 6.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

 )

 7.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

 )

 8.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

 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

 )

 9.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

 )

  10.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 )

 二、

 单项选择题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1 1 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

 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2 2 分,共 0 30 分)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B.12000C.3000D. 1000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 B.不同历史传统 C.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 4.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 多

 D.20 多 5.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

 A.44% B.54%

 C.64%

 D.74% 6.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 个 B.31 个

 C.36 个

 D.41 个

 7.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

 A.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8.(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9.(

 C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 D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三、 多项选择题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2 2 项以上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4 4 分,共 0 40 分)

 1.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地域 B.民族 C.体质 D.经济 E.文化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BCD)。

 A.《阿诗玛》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E.《嘎达梅林》 3.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ACDE)。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4.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ABCD)的平等。

 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E.财富 5.(BCDE)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6.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ABCE)。

 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D.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 E.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7.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8. 中国将高举___、___、___、___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ABCD)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E.互惠 9.2018 年最新修订的《宪法》中明确指出,(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ABC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10.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ABCD),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形成性考核 (三)

 一、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3 3 分,共 0 30 分)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 )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

 )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

 √

 )

 4.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 × )

 5.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 )

 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

 7.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

 )

 8.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

 )

 9.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

 √

 )

 10.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

 )

 二、单项选择题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1 1 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2 2 分,共 0 30 分)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4. 1950 年 11 月 24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5.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

 A.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C.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 长治久安 6.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 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7.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8.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D),是中华民族(

  )所在。

 A.一致愿望 根本利益 B.共同愿望 本质利益 C.一致愿望 本质利益 D.共同愿望 根本利益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2 2 项以上是 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4 4 分,共 0 40 分)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BCDE)。

 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ABCDE)。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ACE)。

 A.民族干部

 B.民族文化

 C.民族语言文字

 D.民族风俗

 E.民族形式 5.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E)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6.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

 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

 7.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AB)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 C.军事干部 D.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 E.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 8.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9.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ABCD)的方针。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澳人治澳”

 D.高度自治 10.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ABD)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A.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B.粤港澳合作

 C.粤港澳政府合作 D.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形成性考核 (四)

 一、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3 3 分,共 0 30 分)

 1.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

 )

 2.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

 )

 3.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

 √

 )

 4.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 )

 5.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

 )

 6.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

 ×

 )

 7.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

 )

 8.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

 ×

 )

 9.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 × )

 10.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 ×

  )

 二、单项选择题 (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1 1 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2 2 分,共 0 30 分)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 科技人员和教员 B. 科技人员 C. 教员 D. 研发人员 3.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上。

 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 民族语言的发展 C. 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 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4.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C.民族的进化 D. 民族的发展 5.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 D.前瞻性 6.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 7.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

 A.弘一法师

 B.延参法师 C.赵朴初居士

 D.青莲居士 8.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A)的开放战略。

 A.互利共赢

  B.互相合作 C.包容互信 D.开放共赢

 9.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A)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D)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 2 2 项以上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 4 4 分,共 0 40 分)

 1.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BCDE)。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 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2.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BCDE)。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 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3.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ABCE)。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4.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

 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变异性 E.敏感性 5.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BCDE)

 A.遗传原因 B.自然原因 C.经济原因 D.历史文化原因 E.宗教原因 6.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ABDE)。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7.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ABCDE)。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 8.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ACDE)。

 A.维护法律尊严

 B.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9.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____、____、____、____深入发展。(ABCD)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E.治理民主化

 10.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___________继续奋斗!(ABDE)

 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E.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学生使用 指南

 一、 、 “学生空间”登陆

 1、打开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2、鼠标悬在浏览器右上角“登陆”上时,出现学生、教师、管理员、三个入口

 点击“学生”进入登录界面 3、登陆界面中依次输入 用户名(学号,如:1451001411888)、密码(身份证上的 8 位生日数字,如:19921018)、验证码

 点击“登陆”按钮,进入学生空间

  二、课程学习

 在学生空间的 中列出了教学计划中本学期需要学习的所有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对课程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浏览,学习过程的记录对该课程“最终成绩”没有影响。

 在相应课程下,点击“ ”进入课程学习界面,浏览相关的教学资源。

 三 、完成 形考作业

 形考作业是学生的平时作业,部分课程形考成绩和期末考试一起决定该课程最终成绩。

 注意:不要求所有课程的形考作业都完成,要求(或必须)通过形考平台完成的形考作业,听从所在班级老师的具体安排。

 点击相应课程的“ ”进入形考平台

  在形考平台中,点击“开始作业”完成该形考下所有任务

 四 、 注意事项

 1、其中《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的形考作业需要在课程学习界面中进入,在该学习界面中,找到

 区域,依次完成 5 个形考任务,每个形考任务 20 分,每次形考可以测验 3次,取最高分。5 次综合成绩作为该课程“最终成绩” (满 60 分为及格),期末不再纸质考试。

 2、如点击相应课程后,并未出现课程学习界面,而是出现 现有课程界面,

  或者出现“无法显示此页”时,

 说明该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源还未建立,学生可以关闭当前页面,继续学习其它课程。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政策 电大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