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杜轩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6 00:30:56 浏览数:

 音乐之美

 东阳市 吴宁二校

 杜轩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而音乐教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教学需要感情的投入,因此,教师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擅于为学生营造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有人说,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儿体会。

 一、信心激趣——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味美”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很难有学习效率。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来自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自信心是使学生当众唱歌的基础,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让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为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和肯定,他人激励。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积极的期望、诚挚的关爱会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他人评价激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养成习惯进行言语激励,如“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声音很有特点”、“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歌声感动了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可能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教师不应批评讥笑,而应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很多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好,羞于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于是我就给他们创造体会“成功感”的机会,让他们两个或几个人演唱,或者一个人只唱歌曲的一句或两句,这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成功感的刺激下,建立起当众歌唱的自信心。

 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学生,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比较好的女同学一起边唱边跳。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那位胆小的女同学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她们的歌声那么美,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的歌声。此时,我充分发挥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她举起大拇指,告诉她,她非常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紧接着,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在大家面前表演了节目,杜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做基础,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大了。

 二、爱心鼓励——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音美”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数鸭子》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

 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合作才有发展”,分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它加强了学生间的交往和合作;它给学生更多平等的学习、锻炼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在音乐课中,我觉得那些花俏不实的东西不应该存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体现“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处处体现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围绕着音乐面向全体学生所开展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课堂变得五彩缤纷,使人陶醉!

 三、用心启迪——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情美”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

 “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能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又如在教学歌曲《小红帽》时,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童话故事《小红帽》,并以歌曲《小红帽》为背景音乐。学生听着动听的故事及美妙的音乐,很快就进入童话世界,融入音乐教学氛围中,乐学善学,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可以将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或作者的生平轶事有一定的了解,更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音乐作品,同时可以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

 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培养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它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总之,音乐课的本质的“在愉悦的音乐环境中审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方法的设计、运用都不能离开美的载体——音乐。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亚文主编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筝教育出版社,2003; 【3】曹瑶、崔学荣

 《音乐教学设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穆塞尔、格连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相关热词搜索: 论文 杜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