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简介
为什么上《 夸张的面具 》
本次由我们承担了 2018 学年第一学期《关注单元整体教学环节的设计 基于课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学科“研训一体”活动,最终选定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彩泥变变变》中《夸张的面具》作为上课内容,原因有三:
一、基于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夸张的面具》这一课是上教版小学美术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第1 课的学习内容。面具一种古老的艺术品,曾广泛地进入中国各名族的社会生活领域,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蕴涵的文化积淀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各个领域,是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它寄托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有必要和实效的。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注意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渗透、融合,将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师的情感引导,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中。
二、基于学生对泥工课型的喜爱
泥工课是小学美术的重要课型之一,深受学生的热爱。本单元“造型•表现”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彩泥捏、揉、搓等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体验彩泥选课简介
形、色带来的美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尝试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通过彩泥的捏、搓、团、压、堆塑等制作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彩泥造型活动的乐趣。在美术游戏中、在团结合作中达到心灵的愉悦,达到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对于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环节的设计
本课是泥工课,重难点在于运用多种泥工技能制作夸张变形的面具。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拘泥于老师的示范作品,没有突破。我们想通过观察讨论——分析面具特点——分享变形过程——小组合作实践——作品展示——总结反思环节去发现如何运用泥工对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单元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讨论稿)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主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彩泥变变变》 单元 教学 目标 通过彩泥的制作与想象,了解面具和瓶罐的装饰美,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增强装饰生活的意识。
单元 教材 分析 课题课型:泥工
材料位置:二 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前后联系: :经过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的教学重点是借形想象,发现和想象新奇有趣的形象,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的教学重点是线条的疏密变化与色彩装饰。学生已初步掌握想象与变形,线条与色彩装饰的能力。为本单元《彩泥变变变》通过想象与变现,用彩泥制作《夸张的面具》、《装饰小瓶子》、《学摩尔来玩泥》三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单元 学情 分析 学习基础 本单元“造型•表现”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彩泥捏、揉、搓等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体验彩泥形、色带来的美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尝试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通过彩泥的捏、搓、团、压、堆塑等制作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彩泥造型活动的乐趣。在美术游戏中、在团结合作中达到心灵的愉悦,达到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高。
学习动力 在经过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与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联想与变现以及线条与色彩的装饰美。第五单元《彩泥变变变》就是在之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通过彩泥的制作与想象,了解面具与瓶罐的装饰美。
单元 设计 思路
一、
主要 操作技能:
:
1.《夸张的面具》通过欣赏——观察——制作——展示——评价等一系列步骤,学习制作一个夸张的面具。
2.《巧饰小瓶子》通过观察与分析陶罐的纹样装饰,让学生了解由点、线、面组成的纹样装瓶子。
3.《学摩尔来玩泥》通过欣赏与分析摩尔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学会用彩泥整体捏塑人物的动态。
二、 单元作业设计:
1.《夸张的面具》用彩泥制作造型夸张和色彩对比强烈的面具。
2.《巧饰小瓶子》用点、线、面的纹样装饰小瓶子。
3.《学摩尔来玩泥》用夸张表现生动的动态人物造型。
单元计划表 课题 题 课 课
题 主要目标 主 要教学活动 权重 重 第 第 1 课 课 《夸张的面具》
让学生了解面具具有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特点,学会利用彩泥、彩纸在笔筒上制作面具。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意设计先观察面具特点,让学生先画一画变形五官并做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泥工技巧来表现富有个性化的面具作品,有效培养了仔细观察、精心制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体验创作的乐趣。
40% 第 第 2 课 课 《巧饰小瓶子》
重新塑造形象特点,重新塑造形象,学会运用点、线、面元素进行纹样装饰,采用揉、搓、按压彩泥等方法,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纹样装饰小瓶罐。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讨、交流的教学方法,将自身掌握的各种纹样与同学交流,在互相的学习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又掌握了更多的不同形状的纹样。在实践操作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运用多样的手法或身边的小工具等制作出各种有创意的纹样,学生在尝试中不仅创新出了各种纹样同时还会有意外的发现。
30%
第 第 3 课 课 《学摩尔来玩泥》
知道摩尔概括夸张表现人物形体的造型特点,学会用彩泥整体捏塑人物的动态。
本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欣赏、作品对比、师生交流、教师过程演示,创设情境、主动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尝试学习大师进行人物彩泥的创作。提高学生多元文化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习大师简约、夸张的风格,运用彩泥进行身边人物的创作。
30%
案 单课时教案 1 课 课 题 夸张的面具
课 课 型 泥工 教材分析 单元课标要求: 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或者题材,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审美认识;鼓励学生大胆使用的想象,积极探索泥工制作的不同表现方法和技巧;作业指导引领适度,作业过程重在体验。
前后联系: 经过第三单元《联想与添加》的教学重点是借形想象,发现和想象新奇有趣的形象,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的教学重点是线条的疏密变化与色彩装饰。学生已初步掌握想象与变形,线条与色彩装饰的能力。为本课通过想象与变现,用彩泥制作《夸张的面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理解 :
据不同脸型的特征变化,可以设计出形象各异的夸张的面具,这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单课教案
面具艺术。学生对面具既是熟悉的,又是感到神奇的。参与面具的设计制作能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另外小朋友对玩橡皮泥有着浓厚的兴趣,用橡皮泥制作面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学情分析 学习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少,动手和运用工具的能力较低。但孩子们对美术本身的认识和对艺术创作的思维是自由的,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以4人为一小组,2个人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尝试着用各种手段进行有趣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二年级的学生对面具有初步的认识,最为感兴趣和熟悉的是彩泥,他们对于面具的设计兴趣浓厚,丰富多彩的面具文化能够激活他们创作的灵感。
学习动力 学生们在一年级学过《小小快餐店》和《喜庆蛋糕》对彩泥制作特别感兴趣,本课以木质笔筒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彩泥在笔筒上塑造面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易点燃。在作品完成后,学生可以将它放在书桌上,使之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充分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创作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面具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学会用团、压、印、搓、接、刻等泥工技能,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方法。
过程与方法
欣赏与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泥工对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美,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俗的审美习惯,增强对民间 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夸张变型的艺术特点,用彩泥来表现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的面具。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泥工技法制作面具。
研究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追求“真”与“美”的课堂:探讨低年级学
“研究目标” 驱动单
目标 生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关注单元整体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教学 措施 欣赏策略 视频导入,让学生对面具的产生兴趣,并感受到面具的独特魅力及其功能。
观察比较, 学生发现面具夸张变形的特点。
学生 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针对五官到底夸张在哪个部位,如何夸张进行讨论并尝试画下来。探究面具制作技法。
教师示范 通过教师视频示范引导掌握泥工制作基本手法和特殊技法。
小组合作 发挥团队精神,两人合作完成一个面具。每一个学生负责面具五官的一部分,最后互相协作完成面具。
分层作业 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学生在创作层面不同程度的提高。
提出评价机制的教学策略运用:
本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制定小组积分表,以小组为单位。①仔细观察,勇敢发言,正确扣题加分(师评)②创意作品,学会介绍,小组加分(互评)③奖励:最后积分最高的小组 4 人将获得老师准备的小奖品。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的应用
常规资源——教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美术专用教室 教学准备
学具:彩泥、笔筒、牙签、铅笔、尺、剪刀、制作彩泥的工具等。
教具:范作、彩泥、牙签、铅笔、尺、剪刀、积分贴等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 价 关 注点
导入 与 与 感受 一、欣赏与感受:
1、播放一段录像《川剧变脸》,请学生说说片中的人物在表演的时候,头上戴的是什么? 2、教师介绍面具知识及古代面具的功能有①威慑敌人②戏曲表演 ③祭祀神灵 现代面具主要用于装饰与表演。
3、揭示课题《夸张的面具》
1、欣赏视频,回答老师提问。
2、了解面具的知识。学习古代面具和现代面具的功能。
通过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是 否 对 面具 艺 术 产生 了 学 习兴趣。
讨论 与 与 发现 二、夸张与创意 1、欣赏不同种类的面具图片。讨论面具的特点。
小组讨论:
面具与真人的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让学生试一试:画出一个夸张变形的五官并交流。教师把学生变形夸张的五官在黑板上板书。
3、教师小结:面具造型夸张,适当变形,色彩鲜艳。在脸颊、下巴、额头等部位进行装饰。技能小结:可以运用压、搓、接、印、刻等各种泥工技术制作面具。
1、欣赏各类面具图片并讨论面具的特点。学生观察 PPT,思考与回答老师提问。
2、用笔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并交流。
3、欣赏教材中的彩泥面具,交流欣赏感受。
分类介绍的方式介绍面具的种类,加深学生印象,便于理解。
理解面具中的五 官 夸 张 表现。
出示夸张的面具作品,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制作面具。
能 否 观 察并 理 解 面具 的 夸 张表现,并能用 自 己 的方 法 表 现夸张。
观察
与
体验
三、选材与创作 1、教师播放面具制作示范视频及当堂示范其他技法。
① 做脸形 ② 贴五官 ③ 点缀和装饰 2、布置作业:
基本要求:
用彩泥制作造型夸张和色彩对比强烈的面具。
3、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观赏并认真听老师的分析制作步骤和技巧。
2、明确作业要求,学生 创 作 夸 张 的 面具。
直观地演示创作步骤能让学生掌握制作面具的方法。
能 否 制 作出 造 型 夸张、色彩对比 强 烈 的面具。
展示 评价
与
拓展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全班作品并相互交流,说说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评价内容: ① 面具脸形、五官夸张。
② 色彩对比强烈。
③ 做工细致、富有创意。
2、教师小结: 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综合评价。肯定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作的学习态度。
3、不同材料制作的面具拓展欣赏。
1、 欣赏他人作品,说说同学作品的特点。
2、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围绕评价内容进行评价。
给出评价的提示,引领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中确立自信、学会赞赏、促进交往。在展示中,学会欣赏,体验古老面具的艺术魅力。
按 照 教 师给 出 的 评价提示,学生 能 否 给作 品 进 行客观评价。
相关热词搜索: 选课 简介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