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懂课,但不会做作业
有感于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
龙南中学 教师
林玉清 邮编:341000
地址:江西省龙南中学
联系电话:15083578098 摘要:初中数学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其它理科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 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 “能听 懂课,不会解题” 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学习 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数学方法
听课
解题
分析 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的时候能理解,就是课后不会解题”。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我们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数学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原因分析
(一)老师方面 相信有很多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在课堂上讲得条理分明,可是一检查,发现很多学生还是不懂,于是声嘶力竭地又讲第二遍,第三遍……最后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懂。这样的课堂只见老师不见学生,教师的讲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取代了,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
比如一次月考的填空题中的有一题是不等式组待定系数方位的求解题,题目是:已知关
于x的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共有5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
这是一个难题,但在我在讲课中曾经以例子的形式专门讲过的,我猜想,我教的两个班应该有很多人做对,可当阅卷结束后一看学生的试卷,我郁闷的发现,我教的两个班每班只有几个同学做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记得我在讲解的整个过程中,我只用了 6个准确且是学生易答的问题就使学生得出了答案,好像已经快捷、清晰的教会学生做这样的难题了,可当学生间隔不长的一段时间独自面对一模一样的题目时,怎么就只有几个人会做x a 03 2x 1
呢?这只能说明学生没有听懂该题,一定是我在讲课中忽略了一些关键的地方,才是学生没达到听懂课的标准——会做题。
考后,很多学生反映读不懂题:既是 x 又是 a,到底谁是未知数?当时我在学生未读懂题时我就匆忙进入分析,这就像在沙堆上建楼,解题的第一步必须是弄清问题。还有我在提6 个问题,可以明显感觉他只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却没有说清楚最关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学生离开提问的人,他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所以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映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通常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针对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除了老师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也有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
根据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此学生应及时复习,归纳小结。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
有的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只会单个的知识点学习,不会把前后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对策与建议
学生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及其他三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
(一)从“教法”方面想办法 要改变这种“听得懂,但不会做题”的现象,老师应在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做出改进。联系学生实际备学情,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
(二)从“学法”方面找出路
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问题。数学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并要常常温习,做到“熟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学生会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现象,是方法没掌握,只是知道有这件事,没有去想为什么,构造思路,总结题型,这也是学数学的方法之一,平时要学会分析题干,提取信息,细节自己积累。进行系统的学习,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学生不要做题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因为只单单的知道一个知识,不会前后联系。所以在平时的做题中要多分析题目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点,不断的联系,一步一步分析,这样解题方法也就出来了。
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着:“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要让学生真正实现“听的懂课,还会解题”,教师和学生都要完善自己的教法和学法,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持之以恒的自己备课,联系学生实际备学情,还要及时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每个题目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学生就应就要在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这样最终才能解决“听得懂课,却不会做题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作业 听得 但不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2021-08-27
- 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2021-08-27
- 电大《会议策划与组织》形考...2021-08-27
- 电大《广告创意与表现(2)》形...2021-08-27
- 电大《应用写作》网络核心课...2021-08-27
-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2021-08-27
- 公安治安管理机关出具爆破工...2021-08-27
- 公安治安管理机关出具爆破作...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护...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广...2021-08-27
- 可以平凡但不平庸2021-09-08
- 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2021-09-08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