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新指南丨《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Consensu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Protection
一:前言
二:针刺伤定义
三: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五:针刺伤的预防
六: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七: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八:参考文献
前言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 [1] ,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 [4-7] 。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1 针刺伤的定义
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 [8] 。
本共识主要适用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接触以上锐器时刺破皮肤造成的损伤。
2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发生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 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印度为 67.4% [9] ,韩国为 70.4% [10] ,英、日、澳大利亚为 10% ~ 46% [11-13] ,美国为 64%;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14,15] 。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 [16] 。
2.2 人群分布
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 [17,18] ,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19-21] 。
2.3 科室分布
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 [22-24] 。
2.4 发生环节
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 [13,25,26] ;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常见环节 [27,28] 。
2.5 针刺伤器材
注射针、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等是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器材 [9,27-29] 。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正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3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1 护理人员因素
3.1.1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 [30,31] 。
3.1.2 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匆忙,对标准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 [32-34] 。
3.1.3 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也是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7,10,35,36] 。
3.2 防护用品因素
3.2.1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 [3,4] 。
3.2.2 锐器回收容器设计的容积与口径比例不匹配 [37,38] 。
3.2.3 锐器回收容器配备数量不足、规格不宜、放置位置不合理等 [39,40] 。
3.2.4 锐器回收容器内医疗废物存放过满未及时处理。
3.3 工作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照明采光不良、拥挤、嘈杂及患者不配合,极易导致针刺伤 [41] 。
3.4 操作行为因素
有未执行操作规范的危险行为,如回套针帽、徒手传递手术缝合针、直接用手弯曲缝合针、处理各种针头及清洗整理锐利医疗器械动作过大、将各种锐器随意丢弃、未采取保护措施等。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均会造成针刺伤 [42-44] 。
3.5 职业防护培训因素
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培训时间没有保证、形式单一 [45] ;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后依从性低,发生针刺伤后上报率低 [46-48] ;培训后实施考核未到位。
3.6 制度保障因素
预防针刺伤相关制度、规范、流程、标准、预案等未建立、修订和完善。
4 针刺伤的预防
4.1 职业安全意识
4.1.1 培训
4.1.1.1 聘用单位应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就预防针刺伤重要性等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4.1.1.2 聘用单位每年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标准的安全工作流程培训 [49] 。
4.1.1.3 聘用单位应培训护理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型护理用具和工具。
4.1.1.4 聘用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培训 [49] 。
4.1.2 安全文化
4.1.2.1 应把预防针刺伤和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纳入护
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计划中。
4.1.2.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护理安全文化与人性化管理系统融合体现 [42] 。
4.1.2.3 组织多种形式活动,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观念与意识。
4.2 管理
4.2.1 建立职业安全和预防针刺伤发生的管理制度。
4.2.2 制定各类预防针刺伤发生和发生后管理机制与实施流程。
4.2.3 建立各类针刺伤预防的专项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4.3 环境
4.3.1 采光:各类穿刺操作的视野环境应保持光线充足、明亮、舒适 [50] 。
4.3.2 空间:操作台面应平展、宽敞,物品有序放置。
4.3.3 物品备置:实施各类穿刺操作之前,应确保各种用具、工具、辅助用品在操作者可及范围,避免手持锐器远距离移动 [7,10] 。
4.4 患者
4.4.1 应了解辖区患者有意义的血源学检测结果。
4.4.2 应视所有患者均具有传染性- 经血源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进行针刺操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4.4.3 为有明确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执行各类穿刺操作时,宜戴双层手套。
4.4.4 为不配合的患者做穿刺治疗时宜有他人协助 [41] 。
4.5 工具与使用
4.5.1 宜选择带自动激活装置的安全型针具,宜使用无针输液接头,建议使用带有保护套的针头、安全型采血针、带有尖峰保护器等安全装置的静脉输液器及有自动回缩功能的注射器等[51,52] 。
4.5.2 宜建立静脉无针系统,如静脉留置导管宜使用无针连接。
4.5.3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中宜使用钝针。
4.6 操作
4.6.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穿刺操作规范和流程。
4.6.2 手术中需传递锐器时,避免徒手传递,应将锐器置于防刺破的容器(如弯盘、托盘)中进行无接触式传递。
4.6.3 各类穿刺针具使用过程中,如必须回套针帽,应使用辅助工具单手回套针帽 [53] 。
4.6.4 配备足量锐器回收容器,放置在护理人员操作可及区域。
4.7 医疗废物处理
4.7.1 各类穿刺针用后不可故意弯曲、折断、分离注射器针头 [53] 。严禁针头回套针帽、徒手分离和二次分拣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
4.7.2 操作者应立即将使用后的各类穿刺针放入锐器回收容器 [49] ,防护标准按医疗废物处理。
4.7.3 锐器回收容器应防刺破且防渗漏,尺寸以能容纳各种锐器为宜,并加盖管理。
4.7.4 移出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前应先评估,若有发生穿透或渗漏的可能,应将其放入第二层密闭、防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
4.8 信息管理
4.8.1 建立针刺伤预防信息管理系统,专人负责。
4.8.2 建立防范针刺伤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统管理 [50] 。
4.8.3 建立发生针刺伤的登记、报告制度与流程,准确收集分析数据信息。
4.8.4 系统定期维护升级,保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同步性和全面性 [54,55] 。
4.9 督导与考核
4.9.1 各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类穿刺相关操作流程进行考核。
4.9.2 应将操作流程纳入主管部门质量管理内容并不断修订和完善。
4.9.3 应对各类有关穿刺器具配置进行督导。
4.10 评价
4.10.1 针对操作流程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修正。
4.10.2 针对流程修订进行应用验证。
4.10.3 针对配置穿刺器具应用结果评价。
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5.1 管理重视
5.1.1 应对各类针刺伤发生给予高度重视,营造安全的医院文化。
5.1.2 建立严格针刺伤发生登记及上报制度。
5.1.3 对于发生的每一例针刺伤,管理者都要给予关注、关心和重视。
5.2 原因分析
5.2.1 针对每例针刺伤发生后的血源性检测结果,采取标准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5.2.2 每例针刺伤发生后均要组织分析讨论并记录。
5.2.3 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流程和必要培训。
5.3 针刺伤发生后处理
5.3.1 针刺伤发生后,尽快确定传染源及风险程度,立即按规定逐级报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3.2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3,56]
5.3.3 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要求,定期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疫苗接种。
5.4 追踪监测
5.4.1 对已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应定期血源性和体征性追踪监测与记录 [57] 。
5.4.2 由于设备或用具、工具等原因造成针刺伤,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减少或避免再次发生伤害。
6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相关热词搜索: 针刺 中华 共识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蒙医五疗针刺治疗椎间盘突出...2022-10-28
-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演讲稿2篇汇总2021-08-27
- 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人民...2021-08-27
- 关于文明礼仪主题演讲稿_中华...2021-08-3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2021-09-16
- 海外华侨华人期待中国新一届...2021-09-16
- 中华门街道承诺为企业、居民...2021-09-25
- 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1-09-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21-09-27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09-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2021-09-28
- 两会感悟:用共读凝聚共识2021-08-27
- 取消农业税为何是全球共识?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