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1-09-16 16:43:11 浏览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七年级下册 语文

 邓稼先(初学课文)

  授课人:丁鼎峰 乌什县国庆中学

 课

 题

 邓稼先( ( 七 年级 下 册)

  主备人

 丁鼎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1.积累课文一,二部分的生字词 2.简要概括邓稼先的一生。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第一二部分。

 教学方法

 朗读训练,自主思考,启发引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文以近代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为背景 ,以 50 年友谊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国者。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式散文。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向名人学习的信念。

 学习本文所涉及到的关键语句或句段,要求字斟句酌,揣摩其含义及表达的妙处。结合人物的生平及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整体上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较低,基础薄弱,课内外知识积累较少。大多数学生能基本读通课文,只有少部分学生大体上能自主理解课文。其余学生自学,理解课文比较困难。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认知处于模糊状态、还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学习模式。本课由六个小标题组成,因而分别学习概括这六部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有助于学生的写作积累。

  课型课时

 新课

  一课时 教学设计

 邓稼先

 第一课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1 、T PPT 展示蘑菇云的照片, , 导入。

 教师提问:你了解这张照片吗?这个张照片展示了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事?

 (出示课题)

 1.根据照片,学生回答:

 蘑菇云,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 积累词句,夯实基础

 2 2、了解邓稼先及作者。

 (PPT)展示作者简介.

 3. 教师明示课文体裁:(板书: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

 4. (PPT)介绍文学作品:人物传记及相关知识。

 2.学生朗读 PPT 中有缘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简介。

 3. 学生做笔记识记。

 4. 学生集体朗读了解。

  积累词句,注重基础。。

 5.教师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第一二部分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第一二部分。

 (3)简单概括邓稼先的一生 6.(PPT 展示第一,二部分中出现的生字词。)叫学生朗读,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

 7、T PPT 展示生字词读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8、PPT 展示第一,二部分中出现的成语,指导学生理解成语, 让学生从课文第一,二部分中找出包含成语的句子,朗读。

  9.T PPT 展示成语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成语。

  10.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 (1) 通过任人宰割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一百年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2)

 为什么会出现任人宰割的局面?

  11. 教师提问: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运用什么写作方法?

  12.教师提问:第一部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6.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朗读生字词。

  7.学生朗读识记。

  8.学生在文中找出包含成语的句子朗读。

  9.学生用成语词义替换成语结合课文语句中理解成语。

  10.学生自主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回答:

 (1)黑暗,悲惨,苦难的

  (2)中国落后,军事力量弱

  11 学生思考回答:对比。

  12.学生思考回答:

 排比。

  明确学习目标。

 灵活理解词义。

  自主学习,善于思考。

 三.深入分析,思考探究

 13.教师提问:

 (PPT)展示思考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教师引导,提示。

 14.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问题 1:朗读第二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

 问题 2:朗读第二部分第 2—8 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问题 3:第一自然段和 2—8 自然段,那一部分详写?那一部分略写?

  15.PPT 展示:

 思考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6.PPT 展示:

 (1)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胸怀祖国

 报效祖国 (2)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越

 1985 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17.概括邓稼先的一生

  18.PPT 展示;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

 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学生联系课文一内容结合教师讲解思考回答。

  14.问题 1:学生集体朗读思考,作答:简述了邓稼先的生平,学历。

 问题 2:学生快速朗读 2—8 自然段,作答:写了邓稼先贡献巨大(功勋卓越)。

 问题 3:第一自然段详写。

 2—8 自然段,略写

 15.学生在读课文 ,思考,作答。

 16.学生根据 PPT 展示,朗读,感悟。

  17.学生在读课文 ,思考,作答。

  18.学生根据 PPT 展示,朗读,感悟。

  熟读感悟。

 深入理解,思考体会。

  爱国精神,激励学生。

 四、巩固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邓稼先的一 学生思考回答。

  概括

 生。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国家危难时刻,邓稼先胸怀祖国,留学归来,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他为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要向他学习,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学好文化将来报效祖国。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邓稼先

 体裁: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 第一部分:

 任人宰割 (悲惨,苦难,黑暗,危险)

 (对比)

 站起来

 (强大,发展)

 第二部分:

 (1)邓稼先的生平

 (详写)

  (2)邓稼先的贡献

 (详写)

 课后反思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简洁明了。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教师已经对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前查字典解决课文中的字词读音,词义。并且朗读预习课文。

 通过本节的的复习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做到了认真预习,由于成语词义的理解较难,因此教师通过把词义替换到文中句段的方式更容易帮助学生学生理解,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自己朗读替换后的句子。

 导入部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过程中,学生在朗读理解思考过程中,思考时间较少,缺少合作讨论学习的环节。整体上学生的参与效果不理想。

 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任人宰割时”,引入了时事(2018 年 5 月 9日伊朗突袭以色列的时事战争),有助于学生理解一百年前祖国的苦难和黑暗,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于祖国的强大,祖国的发展。

 思考问题一,二,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完整,教师指导讲解不详细,略显仓促。

 归纳邓稼先的一生:这个问题给学生思考归纳时间较少,教师应给学生预留时间,鼓励学生去说。

 本节课,缺少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对学生鼓励,激发较少。板书清晰,但书写不太美观。

相关热词搜索: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