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有趣绳结—平结

发布时间:2021-09-28 14:03:06 浏览数:

 有趣的 绳结 — 平结

 教学设计

 遵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亚辉 一、课程介绍 中国绳结艺术渊源久远,绚丽多姿,在我国民俗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们学校的编织社团里,孩子们能释放天性,巧手创作。因此,我们三位老师就将校本课程与绳结艺术合二为一,首先多方面多渠道收集资料,然后从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进行认真筛选,经过半年的修改、完善,完成了整合、编辑、成册任务,编制出了《绳结》这一校本教材。

 本教材意在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民俗艺术,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在《有趣的绳结》这节课中引导学生展开了一系列活动,通过了解平结的结艺文化,学会平结的编织方法以及体验编织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等。

 在课上,我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气氛。“百变平结”挑战赛环节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使学生们在“参与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尝试自主与探究”中体验欢快和愉

 悦。最后将平结拓展到中国结,完成了爱国情操的培养,激发学生传承中国民俗艺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平结的结艺文化。

 2、掌握穿、编、绕、抽等编织技能,学会单向平结和双向平结的编织方法。

 3、掌握平结基本结的变化编织和创新组合,学会设计、编织蜻蜓作品。

 4、喜爱绳结艺术,体验编织的乐趣,敢于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平结的编织方法,会编蜻蜓等织物。

 教学难点:蜻蜓的编织方法。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丝绳等工具。

  五、活动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激趣操

 1 1 、课前热身

  “请你像我这样做, 我就像你那样做” 最后一个动作,老师拿出蝴蝶结,“你们没有呀?看一看书

 做动作

  通 过 欣赏,观察实物和图

 桌里。这些蝴蝶结是用什么编的?” 2、出示课题《有趣的绳结》

 3、揭示副标题:平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绳结呀?” 4、播放平结饰品视频。

 “这些绳结真漂亮,其实,他们都是用一种绳结编出来的,就是平结。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这美丽的平结。”

 生答“绳子”。

 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 片,激发制 作 兴趣。

 (二)

 操练场

 1 1 、呈现图片 说一说单向平结和双向平结的区别。

 2. 播放视频,学编单向平结。

 3. 边说单向平结编织步骤,边演示。

 首先,蓝绳对折压在黄绳的中点处当轴线。接下来黄绳右端压轴线,左端压右绳,挑 观察,回答问题

 仔细观看视频、 积极思考

 观察、动手, 简单复述制作的步骤

  整体感知单向平结编 织 过程。

 过轴线,从圈中穿出,再均匀用力拉紧。

 4. 播放视频,学编双向平结。

 5. 边说双向平结编织步骤,边演示。

 先编一个平结,再反方向编一个,黄绳左端压轴线,右端压左绳挑过轴线从圈中穿出抽紧。交替编织 ,右边编一个,左边编一个。

 6. 点拨引导

 “大家拿起手中的绳结观察一下,单向平结与双向平结的编法有什么不同?” “在编双向平结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办法判断哪一端的绳子先压轴线?”

 观看视频

  观察、动手

 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闭口先压 轴线”

  整体感知双向平结编 织 过程。

 (三)巧手坊

 “同学们学得真快,下面敢不敢接受老师“百变平结”的挑战呀?请听任务一:调节耳翼 。” 任务二:双色平结 任务三:多层平结 “我们三个挑战任务都圆满完成了,让我们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鼓掌吧。”

  仔细观察、交流研究,大胆尝试,解决探究过程中有困难的地方。

 培养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聪明泉

 1.课件出示蜻蜓编制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用刚学的本领把平结加工成更好更漂亮的作品吧。翻开课本找到聪明泉。” 2. 指导动手实践 要求:A、讨论蜻蜓的编织手法。

  B、分工合作编织。

  C、注意安全和卫生。

 3. 教师巡视点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挂作品,欣赏评价 5.背诗

 实践操作

 每小组根据喜好自由选择颜色和编制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挂到黑板上。

 评价蜻蜓

  激励导行

 体会成功 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 积 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些蜻蜓配上荷花,太漂亮啦!哦,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了一首诗,会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吧。” 背诗 《小池》 (五)

 升华链

  “同学们,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的绳结艺术也源远流长,其实它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中国结”,不信,你看!” 1.视频播放“中国结的历史由来” “经过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国结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要继续发扬下去。最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其他绳结的美吧。‘’ 2.幻灯片展示其他绳结饰品图片。

 “老师希望大家回家后自己查查资料,发现绳结的更多奥妙。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观看视频,体会中国人的自豪

 欣赏作品

 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六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具有合作的态度和合作行为的体现,同时乐于帮助同学,主动与同学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2、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实践获得成功的快感,培养了学生的勇于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有趣 绳结 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