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听郑金洲教授报告有感

发布时间:2021-09-28 14:20:32 浏览数:

 迈小步,不停步,不断向前 ——有感于郑金洲教授的报告 初二 年级

 语文组

 尚德玲

  新学期伊始,在全体教师会上,我们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郑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条理井然,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结合一线教师教学的实际,并且不时地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例,听之既感到受益匪浅,又感到兴致盎然。郑教授有着非常独特的个人魅力,他在讲话时,气定神闲、不急不缓;字正腔圆、简洁利落;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他只是把讲稿的大纲逐条投影出来,其他的内容似乎全部都在脑子里,但听者的感觉却像是在看着讲稿念。他的出口成章、他的旁征博引、他的遣词造句都显示着极高的语言组织能力,让人不禁被深深折服。

 郑教授从校本教研的定位与重点、校本教研成果表达需要注意的事项、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身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改革。“教研”这一字眼,听起来有些深奥,总觉得这是专门做学问的人,专门从事研究的人擅长做的事情。而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要有怎样的精力,怎样的能力,才能展开教育研究呢?所以一直以来对“教研” 都是很迷茫,感觉“教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郑金洲教授的报告,让我明白了,原来教师的研究是这么回事:教师做研究,就是从每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入手解决实际的问题。它既不高深,又不抽象,更不枯燥,就是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感悟,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就是做研究。如此说来,原来自己一直都在做研究,只是研究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研究的方式还要改进,研究的热情还需发挥,正如郑教授所说,要想有成果,就得“迈小步,不停步,不断向前”。校本教研的成果表达可以是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教学论文,郑教授分门别类地把这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阐述,让我深受启发。我也明确了以前一直混淆的两个概念,那就是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课例是一节完整的课的呈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进程和教学反思。

 在郑教授的报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三个条件以及备课的变革。一个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地成长与发展的三个条件是:反思和评估,挑战和重建、寻求支持。其中反思是第一步,“教学中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作为反思的对象,对任何教学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回首教学之初,我做了大量的教后记,记录每一节课的得失。反思自己一节课的整体情况如何,和预期的效果是否有差距,评价学生是否得体,提问方式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听课精神状态怎样,小组活动是否充分,回答问题是否踊跃;课堂秩序的维持是否到位,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点点滴滴,有时候可能仅是只言片语,但是对我之后的课堂教学大有帮助。不断地去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那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课也就会上得越来越尽如人意。但是正如郑教授所言,仅仅有反思自我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评估自我,挑战自我,重建自我。我自己的理解是,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是容易的,但是真正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落实是有难度的;而且如果没有纵向对比,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哪里存在问题,更无从反思了;或者有些地方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只要下功夫,可以做的更好。挑战自我、重建自我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关于备课变革的要求,郑教授提出要把学生放在心里,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创造性地解读和使用教材,设置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这几点我都深有体会,首先把学生放在心里,备课不仅仅是对一节课过程的设计,对一篇文章的解读,学生的认知和教师是有很大差距的,那么备课的时候就得把自己想象成学生,在什么地方会有疑问,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知识性的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容易理解接受等等;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育人价值尤为显著,成功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学会了语言的品析和运用,体会了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还应该不失时机地结合课本中所体现的能够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触发点,引导学生如何为人处事;所教班级的不同,课堂难以预知的因素的存在,都决定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我而言,教研的开展也好,课堂教学的提高也好,需要做的,还是那句话“迈小步,不停步,不断向前”。

相关热词搜索: 有感 教授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