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十六届五中全会构建发展与环境新型关系
浅论十六届五中全会构建发展与环境新型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环境问题成为发展的瓶颈
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是其重要动力之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工业化增添了双翼,从而使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就。
这一切都是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
现代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特征的过程。在人类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时候,也逐渐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由于对科学技术运用不
当和控制失调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最明显的表现是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其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惟效率是从的发展观,由此引起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片面化,即只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开发,而忽视了对环境的维持和保护。
20世纪虽是人类物质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全球生态状况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另一面,则是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紧张或对峙状态。
今天,在人类发展进程所面临的诸多重大难题中,最具“瓶颈”性质的无疑是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状况十分严峻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的时期。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沙化土地面积达约100万平方公里,且仍在继续增长。另外,森林覆盖率仅达到18.21%,草地退化面积达2/3。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我国就占有190种。据统计,在全世界144个国家的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排序中,我国都比较靠后。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第100位以后,淡水资源量排在第55位以后。在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是:污染物排放量极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在建设的同时,又遭受破坏,且范围在扩大;原有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产生。可以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的一两百年中分期产生、分期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中集中地呈现出来。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增长的加速时期,但粗放式增长方式使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构建与环境的新型关系
中国现代化进程应以独特的“后发优势”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它涉及发展的理论、模式、政策、机制以及伦理体系、公众心理等层面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则是要重新达成人与环境之间的更高和谐状态。
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基本要求具体包括了“五个统筹”。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不仅高度强调可持续发展,而且也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晚近出现的课题,而作为其基础的环境问题则根源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因此,要解决好环境问题,在根本上取决于以先进的发展观为指导,对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做出调整与变革。我国要破解发展的“瓶颈”问题,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要求加以具体落实。在实际工作层面上,试行绿色GDP的发展评价体系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
2.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的现代化正处在起飞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在发展模式上,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其特征而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两项重要标准。要达成这个目标的一项前提就是必须在更先进的科技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高新技术及其运用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备手段和重要标志。
从战略高度上看,就是要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保护资源和促进环境改善,既成为保证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发展所致力于的一个目标。
3.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同步地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就会极大地减少发展进程的后顾之忧。
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从立法角度推进环境保护,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法律建设;推动公害治理的法制进程;签订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环境保护协议。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如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三个方面组成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实现垃圾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
4.发挥社会团体的能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将出现政府、市场、社会三个主要方面共存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社会重要构成要素的社会团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将会扮演独特的角色。对于解决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而言,社会团体往往能起到政府、企业所不能起的作用,成为调节关系与解决矛盾的不可替代的力量。例如,社会团体一方面,可以对政府和企业的工作和生产过程提供促进和监督;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5.在社会文化中建构环境伦理。应该倡导这样的道德观念,即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正是为了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关爱环境本身就是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后代、关爱全人类,它体现了现代人的基本责任。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但同时也负有维护和促进他人生存和发展的义务。对人类共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侵犯他人和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权利,不论是过度地消费资源,还是随意地污染环境,都是违背伦理的。为此,我们应该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加强环境伦理的建设,尽快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体系。
6.塑造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调查表明,当前我国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我国的环保要求存在相当差距。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是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向每一位公民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文明人必须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培养环保意识这一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在当前要以树立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为导引,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可能干扰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十六届五中全会体会(加强党的...2021-10-02
- 十六届五中全会体会2021-10-02
- 十六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2021-10-02
- 十六届五中全会学习计划2021-10-08
- 石油行业电气自动化体系构建...2021-08-27
- 在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三题2021-09-17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需消除目前所存...2021-09-17
-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中地理教学2021-09-17
- 抓信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2021-09-19
- 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2021-09-20
- 构建和谐社会研计班讲话2021-09-20
- 构建和谐管理理念,引领学校...2021-09-22
- 山大网络教育试题及答案|公...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公...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关系...2021-08-27
- 电大《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2021-08-27
- 电大《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2021-08-27
- 公共关系学概论,内部传播与员...2021-09-16
- 公共关系学概论,内部传播与公...2021-09-16
- “村有乡管”应处理好三个关系2021-09-26
-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专科《公共...2021-10-24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关...2021-10-24
- 乡镇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1-08-27
- 市领导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讲...2021-08-27
- 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2021-08-27
- 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2021-08-27
- 艺术设计心理学下环境设计2021-08-27
- 谈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2021-08-27
-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应用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浅谈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2021-08-27
- 现代环境设计中民俗艺术特性...2021-08-27
- 2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社...2021-08-27
- 2021年~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2021-08-27
- 发展党员预审“三看”,确保...2021-08-27
- 谈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2021-08-27
- 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毕业论文2021-08-27
- 直机关工委发展党员常用文书范文2021-08-27
- 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及应用...2021-08-27
- 各国交强险发展论文_交强险发...2021-08-27
- 疫情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座谈会...2021-08-27
- 201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202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