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发布时间:2021-10-05 11:42:58
浏览数:次
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树立新观念 谋求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对我军建设提出了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动员观念、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武装工作观念和以传统型社会为依托的国防后备力量观念,确立与信息化战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后备力量发展观。
确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国富才能兵强,但国富不等于兵强。只有在富国的同时不断强兵,才能真正实现国富兵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因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能否科学、合理地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新形势下,我们谋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发展,必须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在国家经济壮大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投入,坚持不懈地富国强兵。
确立跨越发展的观念。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按照别人的发展模式亦步亦趋,跟随前进,恐怕只能步其后尘,望其项背。当前,国家总体建设和军队建设均已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必须紧紧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打破以往按部就班发展的模式,确立追赶战略。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瞄准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防和军事斗争发展的前沿领域,兼顾现实需要,科学研究制定远、中、近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缩短发展周期,在加强机械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跨越。
确立靠科技求发展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所有层面,新的生产方式与高技术战争的运行方式出现了新的契合趋势,这使得人民群众以新手段、新方式广泛参与战争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趋势,立足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着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发展,注重充分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力提高国防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注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加快国防后备力量的发展速度;注重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倍增效果,提高国防后备力量的系统效能,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由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转变。
确立依法建设后备力量的观念。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法制环境的保障,法律的进步和完善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法律体系在不断健全完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但目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如,在公民及法人履行国防义务、落实国防需求的一些方面,法律规定还不够具体明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思想认识还存在一定障碍,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确立依法建设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以健全的法治环境保障国防后备力量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
确立平战融合的观念。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交互发展,军事的对抗和竞争正在由战时状态向平时状态延伸,物质力量的军民界限和平战界线愈来愈趋于模糊。鉴此,我们要更新观念,注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由平战结合向平战融合的转化,充分利用其“寓兵于民”的特点,加强各种军、民物质力量的一体化建设。要重视在抓好高技术的平战融合和军民兼容上寻求新突破,搞好高新技术成果在军事应用上的开发、转化和储备,使之更好地为国防建设服务;要重视抓好产业布局的平战融合,尤其要注意把西部大开发规划与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把向西部拓展高技术产业与国防后备力量储备紧密结合起来,把西部环境建设与国防交通、通信和人防等项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战略布局上增强国防后备力量与国家总体建设的融合度。 相关热词搜索: 后备力量 国防 建设
树立新观念 谋求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对我军建设提出了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动员观念、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武装工作观念和以传统型社会为依托的国防后备力量观念,确立与信息化战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后备力量发展观。
确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国富才能兵强,但国富不等于兵强。只有在富国的同时不断强兵,才能真正实现国富兵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因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能否科学、合理地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新形势下,我们谋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发展,必须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在国家经济壮大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投入,坚持不懈地富国强兵。
确立跨越发展的观念。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按照别人的发展模式亦步亦趋,跟随前进,恐怕只能步其后尘,望其项背。当前,国家总体建设和军队建设均已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必须紧紧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打破以往按部就班发展的模式,确立追赶战略。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瞄准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防和军事斗争发展的前沿领域,兼顾现实需要,科学研究制定远、中、近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缩短发展周期,在加强机械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跨越。
确立靠科技求发展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所有层面,新的生产方式与高技术战争的运行方式出现了新的契合趋势,这使得人民群众以新手段、新方式广泛参与战争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趋势,立足我国科技发展的现实,着眼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发展,注重充分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力提高国防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注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加快国防后备力量的发展速度;注重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倍增效果,提高国防后备力量的系统效能,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由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密集型、质量效能型转变。
确立依法建设后备力量的观念。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法制环境的保障,法律的进步和完善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法律体系在不断健全完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但目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如,在公民及法人履行国防义务、落实国防需求的一些方面,法律规定还不够具体明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思想认识还存在一定障碍,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确立依法建设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以健全的法治环境保障国防后备力量快速健康发展的问题。
确立平战融合的观念。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交互发展,军事的对抗和竞争正在由战时状态向平时状态延伸,物质力量的军民界限和平战界线愈来愈趋于模糊。鉴此,我们要更新观念,注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由平战结合向平战融合的转化,充分利用其“寓兵于民”的特点,加强各种军、民物质力量的一体化建设。要重视在抓好高技术的平战融合和军民兼容上寻求新突破,搞好高新技术成果在军事应用上的开发、转化和储备,使之更好地为国防建设服务;要重视抓好产业布局的平战融合,尤其要注意把西部大开发规划与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把向西部拓展高技术产业与国防后备力量储备紧密结合起来,把西部环境建设与国防交通、通信和人防等项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战略布局上增强国防后备力量与国家总体建设的融合度。 相关热词搜索: 后备力量 国防 建设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2021-10-05
-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2021-10-05
- 2009年粮食局国防后备力量建...2022-02-01
- 认真履行党管武装职责切实提...2022-03-29
-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国防教育2021-09-10
- 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总结3篇2021-09-13
- 国防教育日主题班会教案3篇2021-09-20
- 庆八一谈国防教育-新时期开展...2021-09-20
- 国防教育时代国防和平责任2021-09-22
- 国防教育爱国演讲2021-09-22
- 平民国防教育之心国防教育演说2021-09-23
- 国防教育演讲稿2021-09-24
- 新修订国防法,新何处2021-09-28
- 市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汇报2021-09-28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