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贫困地区我市农村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贫困地区沟壑纵横,山穷水恶,一般都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业是其主要经济命脉。而农业的承载体,则是广袤的农村。因此,探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与对策,对贫困地区搞好农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农民自身的知识素质不高,市场经济观念淡薄。目前,贫困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不足10%。这些低知识化和无知识化的农村从业人员,既受自身认识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又受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耕种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影响,只会简单地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将农业生产的目的一味锁定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中,追求四平八稳的平静生活,根本就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利润价值观念,更别奢谈什么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了。简单的思想认识,造就了简单的生产劳动,这是贫困地区农村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
2、政府引导不力,干部作风漂浮,农民仍旧采取被动应付式
的土地经营方式。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我们的政府部门的职能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计划经济色彩仍然十分浓厚。部分领导习惯于高高在上和发布行政命令,习惯于作指示、听汇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检查工作走马观花,调查研究只走过场。有的热衷于摆架子、做样子、捞面子,有的安排部署朝令夕改、杂乱无章,一心只想出政绩,往上爬,完全不顾基层工作的实际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有的政府干部下乡,不是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求发展,而是想方设法完成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之类的任务,完全悖离了基层干部的职责。有的作风粗暴,行为蛮横,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造成有些本应是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大好事,也会在农民的抵制和被动应付下终归失败。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受到限制,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打击,农村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3、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过多,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后劲。近些年来,从集资建厂到修建省级路、县级路和乡村路,从旱地改制到五改三建,从小集镇建设到文明新村建设,贫困地区确实搞了不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确实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不少的便利条件,也极大地改善了几千年来的农村面貌。但是,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时间过于集中,规模又十分庞大,需要巨大的人、财、物力作支撑。更有甚者盲目学先进,塑典型,照抄照搬照转别处的经验,仓促立项,重复上马,使微水池不能蓄水,经济林不能见效,投入越大,浪费越大。而贫困地区财源单一,财政收入总量很小,政府投入极为有限,农民既要出力、交物,还要出钱集资。但农民收入水平极低,人均负担十分沉重。年复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的时间耗了,精力疲了,钱袋空了,再也没了创业的本钱,农村发展自然就会迟滞不前了。
4、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没有多余资金进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
整和转型。贫困地区一般都处于内陆省份和边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成分单一,工业和第三产业不发达,农业劳动成本价值高,利润空间狭窄,只靠土地从事纯种植业的农民收益极低,有的甚至温饱都难以解决。土地增值效益低,缺乏知识和技术的农民只能靠外出打工挣钱,或以饲养小家禽获取微薄收入。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所得,除去上交税费、各种摊派和集资、子女上学、农业再生产的投入以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开支外,所剩寥寥无几。因而很少能有资金进行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引进农业新品种,建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实施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5、农村人口基数大,就业不充分,失业人口多,农民难以摆
脱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低层次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打着深深的城市化烙印。城市里的失业人口,有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农村大量的失业人口来说,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负担又远比城市居民要重,除了共同的养家糊口外,农民还要负担各种税费、摊派和集资,这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靠牺牲农业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们很少或没有反哺过农业,农业和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不得不陷入忙于生计、疲于应付的状态中,也就不得不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村发展必然大受制约。
二、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 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命令为服务,大力宣讲市场经济
知识,帮助农民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今年,我国顺利加入WTO,这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各级政府不但要熟悉WTO法规,而且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对农业而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经营权,不强制农民种这种那,要积极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最要紧的,是要引导农民不断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既要大力宣讲市场经济知识,让农民明白WTO的冲击,又要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墨守成规、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和利润意识,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
2、政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长期项目相结合的,具有政策连续性和发展藕合性的战略规划。长期以来,为赶时髦风,图一时名利,政府规划的短期行为性很明显,主观随意性较大,农村发展杂乱无章,费效比太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挫伤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使多年的心血几乎白费,而且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后劲,农业仍处于原始的耕作状态下。因此,每届政府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要注重承前衔接,深远考虑,切实以当地发展为着眼点,不以个人名利为目的。要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项目有机统一起来,做到短期、中期、长期效益兼顾。这样层层递进,逐次推进,农村的发展面貌就会大为改观。
3、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支农作用,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要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用好用活世行扶贫资金、财政周转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以及其它配套资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投入上,要着重支持市场前景看好、预期效益佳的发展项目,对于传统的种养生产项目,除非有科学的经营方法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不予信贷支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的信贷发放有一种普遍的趋势,即大多倾向于较富裕或有还贷能力的农户,而穷困家庭,或当前没有还贷能力的家庭,也就不在考虑之列。这样造成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严重违背了信贷支农的初衷。因而要使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对穷困户的帮助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建议信贷支农部门要加大对穷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发展项目,要监督他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还有,为了保证扶贫资金发放到户,避免被乡、村截留代扣或挪作他用,有必要建立信贷农户个人帐户,由信用社直接将扶贫资金发到每个农户手中。通过长期支持和引导,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布局,农业生产技术化、规范化和机械化,农业经营科学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4、加大农业技术部门对农村发展的技术支持力度,走出一条
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新路。农业局要对农业的生产布局、粮经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真正担负起支农、为农、富农的职责。种子公司要为农民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在农业的增产增收、优质高效上多做文章。农技推广站要配备正规的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农业大学毕业生,充分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农业生产出力。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办农民技校或夜校,让农民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6、大力发展农村小集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宽农村人口的
就业门路,壮大农村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一性,决定了农村就业门路的单一性。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的确能解决部分农村失业人口的就业,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和权宜之计,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充分就业。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就业门路也就越宽。根据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知识化程度低、技术含量少的特点,农村失业人口的解决还是主要以就地消化为主。一是发展农村小集镇,可以将部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下转移出来,从事商品流通、餐饮业、零售业或其它第三产业;二是根据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外引内联的办法,鼓励外地客户或本地工商企业界人士兴办乡镇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6、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着力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计来看,农村的教育事业就显得特别重要。农村的教育事业包含两个方面,即适龄儿童的在校学习和农民的后续教育。对适龄儿童的在校学习来说,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支援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办学条件,特别要注重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投入力度。对失学儿童,要创造一切条件,建立健全相应机制保证他们入学就读。这是关系农村发展的长远大计,应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教育来说,后续教育应突出农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政府和农技部门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可以举办农校,开办专题讲座,也可以捐赠图书,在各村创办农民图书馆。
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直接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贯彻“七一”讲话以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加强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为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大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江县委党校)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经营性开发对贫困地区农民增...2021-09-15
- 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2021-09-20
- 贫困地区转变乡镇职能的探索...2021-09-22
- 对贫困地区农村税费改革若干...2021-09-26
-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出路在哪里2021-09-26
- 如何加速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2021-09-27
-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党员体现先...2021-09-28
- 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21-10-11
-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考2021-10-11
- 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2021-10-21
- 试论城市发展中社会和谐的制...2021-09-17
- 如何监督制约“一把手”2021-09-23
- 制约人才工作的问题研究及对...2021-09-25
- 强化自身监督制约提高规范、...2021-09-30
- 对当前制约民事行政检察工作...2021-09-30
- 制约妇女工作发展的原因探讨2021-10-17
- 谈谈当前影响和制约医院发展...2021-10-20
- 制约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非经济...2021-11-08
- 观念对个人发展的制约2021-12-07
- 制约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的因素...2021-12-08
- 就做好我市安全工作的讲话2021-09-09
- 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2021-09-11
- 我市粮食订单的实践与探索2021-09-13
- 关于促进我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2021-09-15
- 我市房地产行业经营现状及税...2021-09-20
- 我市民办教育税收征管现状及建议2021-09-20
- 我市物业管理行业优势及不足2021-09-20
- 关于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2021-09-20
- 关于发展我市会展经济的思考2021-09-22
- 推进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2021-09-24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因家庭原因的辞职报告2021-08-24
- 家庭原因的辞职报告2021-08-24
- 个人原因辞职信范文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20字2021-09-05
- 教师个人原因辞职信怎么写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工作能力不足)2021-09-08
- 学困生产生原因分析2021-09-14
- 公共事业单位产生原因和发展...2021-09-14
- 个人原因辞职报告应该怎么写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