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学生 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21-12-16 15:34:17
浏览数:次
**区地处中心城区,共有14个街道,74个社区,全区面积67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类型“留守学生”300余人。相当部分学生正面临学业偏差、生活缺助、关爱缺少、情感缺失、安全失保等诸多困难,加之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导致部分留守学生在健康安全、品行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生存状况堪忧。近年来,**区团委针对以上情况,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营造了全社会关注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领导高度重视,党政主导推动
坚持把加强党政统筹作为关爱工作的出发点。**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德政民心工作加以推行,将其纳入年初工作任务,纳入工作预算,纳入工作评比,初步形成党政主导推动,部门联动推进,社会广泛关注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全区此项工作的整体开展。为了全面了解我区“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区教育局组织基层团干部深入学校、社区,对辖区“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供养情况和家庭收入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在社区进行分类存档、分类管理,建立了留守学生专项档案,为开展关爱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围绕关爱中心,资源整合推动
坚持把推进力量统筹作为关爱工作的切入点。一是在对上争取上切入。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希望工程爱心格子助学资金”,通过助学金的申报,摸清底数,熟悉家庭,掌握现状,有效地调动街道社区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的覆盖面。二是从区域整体上发展。我委通过协调各成员单位于去年启动“春蕾计划”,通过区级媒体大力宣传,广泛发动辖区单位,资助金额达24万元,切实开展奉献爱心活动,帮助我区困难家庭“留守学生”完成学业。三是在区域互动上用功。**、蒲江两地在统筹区域力量、整合区域资源上深化措施。通过打造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开展阳光励志营、欢乐大篷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在资源上共享、在信息上共通、在阵地上共用,延伸了教育工作手臂,促进了两地少年儿童同学习共进步。
三、夯实网络基础,社区示范推动
坚持把完善工作网络作为关爱工作的着力点。一是“三级组织”构建网络骨架。我区于2006年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由区政法委领导担任团长,公、检、法、司等部门参与配合,并先后在街道、社区相应成立“关爱工作队”和“关爱工作组”,以“三级组织”为网络骨架,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将关爱帮扶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社区阵地夯实网络基础。府南街道同德书香社区以市青少年宫、西南财大光华书城为载体,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以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为着力点,以组织各类青少年俱乐部为载体,给辖区“留守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和自我管理能力。苏坡培风社区和太升玉沙社区分别以作业吧、志愿者关爱站等形式,把留守学生召集到社区辅导课外学习,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疏导情感。三是各类活动丰富网络内容。蜀风园酒店青年文明号充分发挥青年组织优势,与“留守学生”签定了《“一助一”结对卡》,承诺定期联系,共同呵护“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区青少年宫策划组织的“欢乐大篷车”活动,将科技、艺术、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送到学校和社区;区教育局编印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100招》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作为优秀青少年读物联合推荐给了全省青少年;区关工委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建立的“关爱工作团”,深入街道、社区,配合政法部门,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强化制度建设,建章立制推动
坚持把健全规章制度作为关爱工作的关键点。一是重点深化推进机制。结合团市委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我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结合自身实际,协调区教育局下发了《**区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的通知》。通过“留守学生”登记制度、教育管理责任制度、家庭联系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的建立,对“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区教育局还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学校职能转变、老师作风改进的重要内容。二是构建统一管理机制。区“关爱工作团”以区政法系统关工委同志为骨干,联合公、检、法、司、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关爱工作例会。区教育系统通过实践形成了“留守学生三线教育管理体制”,即学校为一线,家庭为二线,社会为三线。三者在工作安排上互相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形成了整体合力,促进我区“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是全面优化服务机制。团区委联合“优秀维权岗”成员单位制作了“**区青少年维权服务卡”;**区志愿者和青年文明号号员则积极参加“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以强烈的责任心,主动争取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五、找准工作差距,比学先进推动
我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刚刚起步,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城市弱势“留守学生”、新市民集中居住区“留守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类人群的关爱工作调研不够、情况不明、措施不足。下一步,我们一是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原因、理清对策,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抓好关爱工作,力求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切实做好“留守学生”的维权工作,使他们和同龄青少年一样健康成长。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团市委的指导下,我委将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延伸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机制,为全面维护青少年权益,构建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留守 经验交流 关爱 学生
一、领导高度重视,党政主导推动
坚持把加强党政统筹作为关爱工作的出发点。**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德政民心工作加以推行,将其纳入年初工作任务,纳入工作预算,纳入工作评比,初步形成党政主导推动,部门联动推进,社会广泛关注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全区此项工作的整体开展。为了全面了解我区“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区教育局组织基层团干部深入学校、社区,对辖区“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供养情况和家庭收入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在社区进行分类存档、分类管理,建立了留守学生专项档案,为开展关爱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围绕关爱中心,资源整合推动
坚持把推进力量统筹作为关爱工作的切入点。一是在对上争取上切入。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希望工程爱心格子助学资金”,通过助学金的申报,摸清底数,熟悉家庭,掌握现状,有效地调动街道社区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的覆盖面。二是从区域整体上发展。我委通过协调各成员单位于去年启动“春蕾计划”,通过区级媒体大力宣传,广泛发动辖区单位,资助金额达24万元,切实开展奉献爱心活动,帮助我区困难家庭“留守学生”完成学业。三是在区域互动上用功。**、蒲江两地在统筹区域力量、整合区域资源上深化措施。通过打造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开展阳光励志营、欢乐大篷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在资源上共享、在信息上共通、在阵地上共用,延伸了教育工作手臂,促进了两地少年儿童同学习共进步。
三、夯实网络基础,社区示范推动
坚持把完善工作网络作为关爱工作的着力点。一是“三级组织”构建网络骨架。我区于2006年成立了“关爱工作团”,由区政法委领导担任团长,公、检、法、司等部门参与配合,并先后在街道、社区相应成立“关爱工作队”和“关爱工作组”,以“三级组织”为网络骨架,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将关爱帮扶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社区阵地夯实网络基础。府南街道同德书香社区以市青少年宫、西南财大光华书城为载体,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以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为着力点,以组织各类青少年俱乐部为载体,给辖区“留守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和自我管理能力。苏坡培风社区和太升玉沙社区分别以作业吧、志愿者关爱站等形式,把留守学生召集到社区辅导课外学习,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疏导情感。三是各类活动丰富网络内容。蜀风园酒店青年文明号充分发挥青年组织优势,与“留守学生”签定了《“一助一”结对卡》,承诺定期联系,共同呵护“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区青少年宫策划组织的“欢乐大篷车”活动,将科技、艺术、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送到学校和社区;区教育局编印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100招》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作为优秀青少年读物联合推荐给了全省青少年;区关工委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建立的“关爱工作团”,深入街道、社区,配合政法部门,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
四、强化制度建设,建章立制推动
坚持把健全规章制度作为关爱工作的关键点。一是重点深化推进机制。结合团市委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我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结合自身实际,协调区教育局下发了《**区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的通知》。通过“留守学生”登记制度、教育管理责任制度、家庭联系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的建立,对“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区教育局还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学校职能转变、老师作风改进的重要内容。二是构建统一管理机制。区“关爱工作团”以区政法系统关工委同志为骨干,联合公、检、法、司、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关爱工作例会。区教育系统通过实践形成了“留守学生三线教育管理体制”,即学校为一线,家庭为二线,社会为三线。三者在工作安排上互相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形成了整体合力,促进我区“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是全面优化服务机制。团区委联合“优秀维权岗”成员单位制作了“**区青少年维权服务卡”;**区志愿者和青年文明号号员则积极参加“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以强烈的责任心,主动争取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五、找准工作差距,比学先进推动
我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刚刚起步,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城市弱势“留守学生”、新市民集中居住区“留守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类人群的关爱工作调研不够、情况不明、措施不足。下一步,我们一是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准原因、理清对策,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抓好关爱工作,力求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切实做好“留守学生”的维权工作,使他们和同龄青少年一样健康成长。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团市委的指导下,我委将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延伸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机制,为全面维护青少年权益,构建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留守 经验交流 关爱 学生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2021-08-27
- 关爱留守妇女活动方案2021-09-05
-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2021-09-14
- 乡镇“牵手留守儿童助其健康...2021-09-23
- 留守儿童个案追踪2021-09-28
- 关工委关于外出务工农民留守...2021-10-09
- 关于某县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2021-11-03
- 市农村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调...2021-11-03
- 2022年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21-11-12
- 留守儿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22021-12-02
- 学校网上教学经验交流材料2021-08-27
- 省国土厅窗口经验交流材料2021-08-27
- 青安岗优秀个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2021-09-11
-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3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2021-09-14
- **县外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4
- 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9
- 创建学习型队组经验交流材料(...2021-09-21
- 依法治县经验交流2021-09-21
- 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22
- 社区关爱空巢老人总结2021-09-06
- 社区关爱老人活动总结2021-09-13
- “关爱女孩行动”材料2021-09-14
- 关爱学生故事2021-09-16
- 老师对学生关爱2021-09-16
- 关爱学生体会2021-09-16
- 关爱学生方法2021-09-16
- 关爱学生好老师2021-09-16
- 关爱学生是教育前提2021-09-16
- 街道“关爱女孩行动”方案2021-09-28
- 学生会事迹材料学生会事迹材料2021-08-27
- 加入学生会演讲稿15篇2021-08-27
- 学生会文艺部期末工作总结2021-08-27
- 学生会主席工作总结_学生会个...2021-08-27
- 大三学生学习计划2021-08-27
- 大学生学生会工作总结20202021-08-27
- 年春季学期乡镇高三、初三年...2021-08-27
- 学生会干部辞职信经典参考范文2021-08-27
- 各国学生如何过暑假:学生安...2021-08-27
- 学生会生活部活动策划书2021-08-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