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酵母富硒工艺优化研讨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0 15:19:52 浏览数:

摘要: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酵母富硒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以YEPD为培养基、加硒量16mg/L、8%的接种量、28℃培养30h,有机硒含量可达12.39mg/L、转化率为82.62%.

关键词:酿酒酵母;富硒;优化研究 

硒是人体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总含量为14~20毫克,广泛分部于所有组织器官中,浓度高者有肝、胰、心、脾、牙及指甲,而脂肪组织中浓度最低,它对人体的正常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被喻为“生命火种”、“抗癌之星”。

同时硒是一种稀散元素,不同地区食物中的硒含量不同,这与地理环境中的硒含量有关,在世界27个国家及美国几十个洲的流行病理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食品、水中的含硒水平越低,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份,参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是良好的营养调节剂、抗氧化剂、对抗金属的解毒剂,缺“硒”将会导致40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然而自然界的“硒”在地壳中的含量极低,且与其它元素共生,人体难以吸收,全世界共有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缺硒省份高达22个。

目前国内外盛行用无机硒作为补硒制品,如亚硒酸钠片剂。但是无机硒与有机硒相比,有生物活性低而毒副作用大,且不易吸收等问题。针对我国缺硒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现状,如能通过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富硒食品即能达到理想的补硒效果,从而实现强身健体、延长寿命的作用己成为目前功能性食品研究的迫切课题之一。在研究众多的富硒制剂和食品添加剂中,酵母经富硒培养后得到的富硒酵母,因其自溶物中有机硒含量高,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核苷酸、多肽、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可作为良好的富硒食品的添加剂而倍受重视。而如何获得含硒量高的酵母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本文研究了酿酒酵母1605富硒工艺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酿酒酵母1605。

1.1.2  培养基

(1)YEPD培养基 葡萄糖2%,蛋白胨2%,酵母膏1%,自然PH值,固体加2%琼脂、121℃灭菌15分钟。

(2)麦芽汁培养基 自制麦芽汁10º (采用分段糖化法,将麦芽粉:水=1:3混匀,先在54℃糖化1h,再升温到65℃糖化30~40分钟,再在72℃糖化40分钟,煮沸过渡,调糖度至10º ),pH=6.0。

(3)加入的硒均单独灭菌。

1.1.3  试剂

0.2mol/L  EDTA-2Na;5% NaOH;0.5% 3、3′-二氨基联苯胺;甲苯;1:1HCl;1μg/ml 硒标准溶液等。

1.1.4  仪器

     722S分光光度计;LRH-150B 生化培养箱;SW-CJ-1F超净工作台;DSX-280A不锈钢手提式消毒器;TGL-16G高速台式离心机;101-2型干燥箱等。

1.2  方法

 

        菌种活化→驯化

培养基配制→发酵培养→发酵液分离→清洗→新鲜硒酵母→干燥(100℃,5h)→富硒酵母                                                       ↓

取上清液→硒含量测定→计算酵母硒含量及有机硒转化率

1.2.1  菌种活化、驯化

    将少量固体原种接入YEPD液体培养基中,在28℃培养25小时,后再转接入加有适量硒的YEPD液体中进行驯化培养。

1.2.2  富硒工艺优化

    首先通过预备试验确定因素和水平,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化工艺条件。

1.2.3  酵母产量的测定

 将待分离发酵液用高速离心机4000rpm离心20分钟,分成两部分,上清液取出备后续测定使用,下层酵母沉淀用无菌水清洗两遍,得新鲜湿酵母。将湿酵母置100℃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

1.2.4  酵母中硒含量的测定及富硒能力(有机硒转化率)计算-3,3′-二氨基联苯胺比色法

1.2.4.1  测定原理

在PH2~3条件下,硒与3、3′-二氨基联苯胺(DAB)反应形成稳定的Se-DAB络合物,显色反应在30分钟内完成。在PH6左右时,通过甲苯萃取,在该体系中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20nm。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先绘制出标准硒曲线,然后再测出样品吸光度,可从该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硒含量。

1.2.4.2硒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1000g硒,置于50ml小烧杯中,力入1:1盐酸10ml,加热溶解,冷却并转移至100ml容罱瓶中,用10%硝酸溶液洗小烧杯合并沈液于容帚瓶中,并用10%硝酸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1毫克硒,用时可稀释成每毫升含1微克硒。

1.2.4.3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1μg/ml硒标准液0.0、2.0、4.0、6.0、8.0、10.0ml,分别移入分液漏斗中,加水至35ml。分别加入5%EDTA-2Na溶液1ml,摇匀,用1:1盐酸调节pH2-3左右,各加0.5%3,3′-氨基联苯胺溶液4ml,摇匀,置于暗处30分钟,再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中性,加10ml甲苯振摇2分钟,静置分层,弃去水层,甲苯层通过棉花栓过滤于比色皿中,于4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1.2.4.4  残留无机硒含量的测定

    取适量样品,5000rpm高速离心机离心30min,取20ml上清夜,加水至35ml,加入5%EDTA-2Na溶液 1ml,以下同标准曲线。根据样品测得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硒含量,此为无机硒含量。

1.2.4.5  有机硒含量的测定

  有机硒含量=总硒含量一残留无机硒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因素水平确定

2.1.1  培养时间选择

发酵培养时间直接影响酵母生长的几个不同阶段,酵母中的硒含量取决于酵母生长过程中吸收、转化无机硒的量。10%试管种子分别接种到含亚硒酸钠9mg/L、12 mg/L、15 mg/L培养基中,28℃培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的数量,获得酵母生长曲线(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培养至25~35h时酵母生长达到稳定期,酵母产量基本接近最高值。因此在后面的正交试验中选取了发酵培养时间为25h、30h、35h三个水平。

2.1.2  硒浓度的选择

酵母对于硒的转化,在一定的浓度下可以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在高浓度硒存在的环境下,酵母虽然仍可以生长,但体内硒过量而转化为单质硒沉积在细胞内,使酵母出现微红色,甚至红色。因此由实验得到在硒浓度为20 mg/L条件下,酵母呈现出微红色,此值可认为是一个临界点,即菌体内无机硒开始积累的标志,因此在正交试验中选取了发酵培养基中硒浓度12 mg/L、16 mg/L、20 mg/L三个水平。

2.1.3  接种量和培养基的选取

在一般的发酵培养中接种量多为10%左右,此处为了研究初始菌量对硒产量的影响,选取了8%、10%、12%三个水平。

而对于不同的培养基条件,在实验中发现其酵母生长量基本一致,即在麦芽汁中和YEPD培养基中的酵母生长情况是一致的,二者没有太大的区别。故在后续实验中选取了YEPD培养基作为实验用培养基。

2.2  富硒工艺优化

酵母富硒工艺的优化,是以酵母中的硒含量及有机硒转化率的高低来衡量的,通过以上分析,影响酵母中硒含量及有机硒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个,富硒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富硒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因   素

水    平

    1       2      3

A(Se含量mg/L)   12      16      20

B(培养时间/h)     25       30     35

C(接种量/%)       8       10     12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酵母发酵培养的最优工艺条件,以上面所取的三个因素,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富硒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试 验 条 件

 

相关热词搜索: 酵母 研讨 优化 工艺 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