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1-12-26 22:14:28
浏览数: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由于当前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希望在城市中通过非农产业劳动增加收入,正如此,他们与城镇居民一样也面临失业、工伤、职业病等相同的风险。如果我们没有建立与其风险相适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迫于生计,进城农民就无法摆脱对土地的天然依恋,那么,在每人都拥有一份土地的情形下,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将遥遥无期。从长远角度看,这不利于“三农问题”的尽快解决。
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需要。市场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供给者提供报酬,要促使经济效率增长,就必须使报酬有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客观的,并且差别本身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但这种差别必须有一个度,就是不能危害社会公平,即经济效率得兼顾公平。农民工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又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缩小了城乡差距。可以说,农民工已成为强大的改革力量,推动了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总效率。但我们也要看到,大多的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另外,农民工容易在遇到生活风险时铤而走险,成为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城市遭受到“非国民待遇”,特别是社会保障的严重滞后乃至缺失是诱发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失范的根源。农民工从事着苦、累、脏、险职业或工种,但他们却处于都市的“边缘化”生存状态,这往往容易使农民工萌生对城市文明和城里人的反感情绪,这种情绪从积累到宣泄,则构成了城市不稳定的诱因。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0年的36.1%,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仍相差甚远。城市化滞后引起或加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大等,在很大程度上均与城市化滞后有关。而提高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实际措施之一,就是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前述种种原因,他们至今尚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加上其它因素,致使农民工仍然处于流动状态,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5%和65%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目标是很难顺利实现的。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需要。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相当狭窄,这很难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要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就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发展目标。此目标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近期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可作为一种过渡。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工这一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考虑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必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 农民工 现实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
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需要。市场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供给者提供报酬,要促使经济效率增长,就必须使报酬有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客观的,并且差别本身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但这种差别必须有一个度,就是不能危害社会公平,即经济效率得兼顾公平。农民工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又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缩小了城乡差距。可以说,农民工已成为强大的改革力量,推动了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总效率。但我们也要看到,大多的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另外,农民工容易在遇到生活风险时铤而走险,成为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城市遭受到“非国民待遇”,特别是社会保障的严重滞后乃至缺失是诱发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失范的根源。农民工从事着苦、累、脏、险职业或工种,但他们却处于都市的“边缘化”生存状态,这往往容易使农民工萌生对城市文明和城里人的反感情绪,这种情绪从积累到宣泄,则构成了城市不稳定的诱因。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0年的36.1%,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仍相差甚远。城市化滞后引起或加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大等,在很大程度上均与城市化滞后有关。而提高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实际措施之一,就是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前述种种原因,他们至今尚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加上其它因素,致使农民工仍然处于流动状态,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5%和65%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目标是很难顺利实现的。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需要。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相当狭窄,这很难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要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就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发展目标。此目标虽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近期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可作为一种过渡。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工这一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考虑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必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 农民工 现实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调查...2021-08-30
- 2022年建筑工地农民工劳务合...2021-09-08
- 致农民工诗歌2021-09-08
- 服务农民工“十个一”系列活...2021-09-08
-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2021-09-08
- 解析农民工参保率低2021-09-25
- 农民工话语权不容歧视2021-09-26
- 农民工的求职难题2021-09-26
- 农民工政治参与:路在何方?2021-09-27
- 如何理解农民工的贫困2021-09-27
- 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2021-10-21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2021-11-28
- 货币的现实意义2021-12-23
- 采访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2022-01-21
- 中国水利史研究的现实意义(...2022-02-26
-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2021-09-20
- 路桥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策研究2021-10-02
- 建立健全培训就业机制充分开...2021-09-11
- ×校建立“家庭图书角”的方案2021-09-22
- 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制度建设的...2021-10-10
-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2021-10-24
- 中学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情况总结2021-11-03
- 谈如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2021-11-08
- 关于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监...2021-12-07
- 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2021-12-09
- 关于建立健全效能投诉受理工...2021-12-09
- 建立健全城市医疗卫生网切实...2022-01-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