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付明胜,贾现红,王萍)
摘要:本文阐述了水土流失是环境恶化、人民群众贫困的根源。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具有促进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条件,而水土保持工作更离不开农村建设,否则将失去了生命力。论述了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1.利用了水土资源,增加了基本农田;2.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坝地农业在粮食总产中的比重;3.高产保证了少种 少种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4.改善了人居环境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5.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水土保持如何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水土保持 新农村建设 关系 作用
通过几十年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充分证明,水土流失是环境恶化、人民群众贫困的根源;水土保持治理是促进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在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水土保持工作更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否则将失去了生命力。
1.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新农村建设是水保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可以增强农村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新农村建设可有力的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
水土流失被作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是导致农业的相对困顿、农村衰落和农民贫困的根源。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就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人居条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而水土保持作为一项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生产活动由来已久,从一开始就围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展开的,并始终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共赢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的内涵与领域得到了扩大,由传统的“三农”扩大到整个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保育,所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基础性、科学性的作用;充分发挥水土保持部门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工作职能,实行山、水、林、草、田,庭(院)、路、村、井、产业(业)“十位一体”综合治理,实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592个贫困县中,山区占496个。全国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在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且必须首先做好。当前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能力的增长,水土流失地区的人们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认识到地球生态平衡的精巧与脆弱;认识到水土保持是保护我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伟大工程;认识到水土保持在中国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农民群众已经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变家乡穷山恶水、发家治富、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
2.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利用了水土资源 增加了基本农田
通过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工程措施――淤地坝建设,将原来被洪水冲走的水土资源拦蓄在沟道内,就地得到充分利用,使荒芜、起伏不平的坡地或沟道变成了良田,在减少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陡坡地和沟谷地的同时,增加了适宜耕种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民劳作强度。据调查,一座坝或一个坝系所淤成的坝地,从数公顷到上百公顷,成为山沟里的小平原。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严重流失区,打坝淤地成为增加基本农田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表1列出了黄委绥德水保站对典型沟道的淤地调查。
2.2 改良了土壤 提高了坝地农业在粮食总产中的比重
由于坝地拦蓄的都是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土壤肥沃;坝地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充足,墒情好,耐干旱;坝地平坦、宽阔,耕作方便。据测算,一般坝地土壤含水量比坡耕地高1.5倍,比梯田高1倍;单位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坡地高1.2、4.0、5.2和1.3倍。由于坝地具有良好的水肥条件,与其他土地类型相比,产量较高。从表2可看出,坝地面积虽然占总粮田面积的比例不大,但坝地粮食产量却占很大比重,如子长县张家湾小流域坝地面积占粮田面积比9.3%,但坝地产量占总产量比50%。说明坝地农业在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3 高产保证了少种 少种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
坝地的增加,不仅为农民提供了耕地资源,而且由于坝地水肥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据调查,坝地产量一般为6000公斤/公顷,有的高达9000公斤/公顷,是坡耕地产量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是梯田产量的2~3倍。高产为少种大下了基础,少种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使“粮油下川,林草上山”,大大的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如米脂榆林沟流域[1]从50年代初开始搞水土保持到现在40多年,洪水、泥沙没有出沟,而且淤成坝地313.44公顷,累计利用面积47959公顷,可产粮食2498.93万公斤。坝地的高产保证了少种,少种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创造了条件,截至2001年底退耕下来的耕地造林1917.4公顷,其中乔木林244.6公顷,灌木林816.3公顷,栽植经济林果856.5公顷,种草797.5公顷,治理度达到65.06%。所以通过水土保持治理,以增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为切入点,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水土保持治理做到了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并举,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陕西省吴旗县薛岔乡湫沟,由于人均达到了2亩坝地,群众对退耕还林很容易接受,2000年冬季一次性退耕32公顷,人均退耕0.27公顷。
2.4 改善了人居环境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改善了生态和人居环境,良好的环境支撑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城乡物资、文化交流提供了交通保障。水土保持淤地坝的建设,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2],改善了乡村交通条件,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治沟骨干工程的约20%成为当地的主要交通道路。定西县花岔小流域坝系建成后,连通了50km村庄道路,全流域村与村、组与组之间都可以通汽车,沿途先后办起了8个农副产品加工点和商品代销点。由于坝系建设不仅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黄土高原区已涌现出一大批“沟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的富裕山庄。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布亥流域,通过水土保持治理,初步形成了以坝系建设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带动了特种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农业总产值由532万元增加到768万元,人均收入达2430元。
2.5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
实践证明,在水土流失地区新农村建设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干旱,水资源的严重不足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而山区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和很大的波动性。淤地坝建设,可将时空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资源转变为具有持续供水能力的稳定资源,可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一是增加了长流水。水土保持沟道工程的建设,有效的拦截的洪水,大部分则通过渗透作用变为常流水,改善了水资源环境,提高了当地水资源利用能力,据绥德水保站对韭园沟流域观测,1954~1964年沟道常流水量平均为28L/s,1964~1968年平均为36 L/s,增加了28.6%;到1965~1988年平均流量达到了65 L/s,比1954~1964年时段增加了1.3倍。二是调节了水资源,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年内分布不均,70%~80%的降水集中在7~9月份的汛期,而作物生长需要水分的5~6月份,则往往干旱少雨,无水可用,而坝系把汛期多余的降水拦蓄起来,可实现合理调节使用。三是解决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内蒙古川掌沟流域地下水资源贫乏,每年春季干旱少雨,河道断流,饮水十分困难,长期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建设沟道坝系工程,目前,该流域内已有6个村利用工程前期蓄水解决了饮用水困难。从而有机地统一了水土保持与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
3.水土保持如何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体系。是我们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水土保持工作应始终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把环境改善与发展农村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具体应抓好以下几方面:(1)实施水保项目带动战略。把水土保持部门的项目、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倾斜;(2)充分发挥水保部门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工作职能。发挥水保工作综合性、基础性、科学性的作用,实行山、水、田,林、草、路、村、庭(院)、井、产业(业)“十位一体”综合治理。(3)加快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4)加强水保科技技术研究。大力提高水保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重点在水保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内涵的外延和深化,来促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更加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
作者简介:付明胜(1952-),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付明胜,贾树年.榆林沟流域坝系布局分析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10月
[2] 张长印,梁小卫.陕西淤地坝建设理论与实践.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4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水土保持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2021-09-28
- 水土保持局工作总结及2005年...2021-09-29
- 水保局2020年上半年水土保持...2021-10-11
-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2021-11-04
- 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1-11-06
- 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2021-11-15
- 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现状与建...2022-02-19
- 浦江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2022-02-19
- 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构...2022-02-20
- 关于民营水土保持的调查与思...2022-02-20
- 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和计划2021-08-27
- 电气火灾综合治理方案(七页)2021-08-27
- 2004综合治理先进材料(通信)2021-09-11
- 2004年综合治理总结(教育局)2021-09-12
- 综合治理工作要点2021-09-14
- 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总结2021-09-14
- 2004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2021-09-16
-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总结2021-09-16
- 乡镇党委政府综合治理经验2021-09-19
- 检察院综合治理经验材料2021-09-19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年2021-08-27
- 新农村发展经济需要法律保障2021-09-24
- 让科技专家在建设新农村中大...2021-10-02
-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2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2021-10-02
- 在调研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2021-10-03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21-10-05
-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6
- 新农村建设公路整治和文明路...2021-10-06
-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2021-10-06
- 双引号作用2021-09-08
- 双引号作用练习2021-09-08
- 5s管理主要作用2021-09-28
- 干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关键作用2021-10-06
- 改革与创新的作用2022-02-17
- 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2022-03-28
- 试析行政监督在提高行政效率...2022-03-29
- 经济建设中会计作用的思考2022-03-31
- 会展经济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以...2022-04-02
- 电子商务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2022-04-03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