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外溢效应文献评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摘 要:本文对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与评论,总结了研究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理论基础,并从研究涉及的内容、模型的选择以及采用的数据、检验方法三个角度对已有的实证研究进行分析评论,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FDI;技术外溢;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7—0022—03
FDI的快速发展是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一大热点。发展中国家一改70年代对FDI拒之门外的态度,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FDI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由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可以加快东道国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打开国门的同时,都积极的采取措施促进技术外溢的发生,FDI外溢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对众多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文献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进行综述与评论,为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1 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理论分析
FDI外溢效应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关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有以下三种方法提供了理论的解释:
1.1 产业组织理论
该理论尝试检验FDI对东道国国家间接的作用或外部效用。不仅严格的检验了FDI在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方面的作用,同时也研究了FDI对东道国市场结构和竞争的影响。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为了克服跨国经营的困难,公司必须拥有特殊的优势。因此,在国外进行投资的公司拥有一些与东道国企业不同的特征。FDI对东道国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带来资本,而且还是技术转移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载体。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当FDI进入东道国时,它自身带来了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给它们带来了特殊的优势,使它们能够与那些具有当地市场信息、顾客及销售优势的东道国企业竞争。其次,FDI的进入,打破了已有的均衡,并且削弱了当地企业的垄断力量。这将促使东道国企业不得不更加有效的利用现存的技术和资源以保持它们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对外资企业直接的联系,模仿其运营方式以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因此,通过竞争、示范效应以及人员流动效应使东道国企业受益。
1.2 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主要强调为什么FDI会发生以及厂商是如何在出口,FDI及许可证这些进入模式中进行选择。FDI的特征被定义为一个具有联合投入或者是“公共财产”的知识资本。公共知识的使用不受使用次数、使用人数的影响而保持恒量。东道国企业运用转变为公共知识的技术知识,“组建”自己的技术,推动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技术外溢。因此,技术外溢被认为是具有正向外部性的活动。这暗示FDI的外溢效应或外部性能够在东道国产生。然而,该理论并没有严密的讨论FDI对技术进步速度及模式的影响。
1.3 内生增长理论
FDI是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变革和各国间知识外溢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增长起着正面的作用,但FDI的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在内生增长理论中,赋予了技术一个完全内生化的解释,技术不再是外生的、人类无法控制的东西,而是人们出于自利而进行投资的产物。对技术的这一解释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政府不再是无所作为的实体,它可以通过支持教育,刺激资本积累,保护知识产权,补贴研发,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新思想形成的政策来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在Wang & Blomstrom(1992)的模型中,以FDI为渠道的技术转移被认为是一种内生平衡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技术外溢的程度取决于东道国企业对技术差距的反映程度,以及在消化进口技术上所作的努力。其他还有一些内生增长模型验证了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样也依赖于东道国的特征以及FDI的政策环境。
2 FDI技术外溢研究的内容
FDI技术外溢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测定技术外溢的效果,即研究在某一东道国境内外国投资企业是否对东道国企业产生了技术外溢。这种关于测度的研究结论有两类,一类研究认为FDI对东道国企业有比较显著的技术外溢。如Kokko et al. (1996)对乌拉圭的研究,Blomstrom & Sjoholm (1999)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Liu, Siler, Wang & Wei (2000)对英国的研究,沈坤荣(1999)、何洁(2000)、秦晓钟(1998)对中国的研究。但其他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却不是如此乐观,他们认为外国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境内并没有产生理论上所认为的技术外溢,至少就测度的年份看来是如此。东道国企业在技术效率方面并没有从外国投资企业获益或是获益不多。
由于对技术外溢的测度结论产生了分歧,激发了学者们进一步探讨影响技术外溢效果的各类因素,引发了技术外溢第二个层次的研究,即技术外溢影响因素,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是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当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在一定范围内时,才存在正显著的外溢效应,技术差距影响了技术外溢的程度并且东道国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也起到关键的作用,东道国企业的“追赶”能力依赖于其技术竞争能力。产业集中度是影响FDI外溢效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产业的高集中度有利于FDI的技术外溢。FDI的不同类型也会影响技术外溢的效果。市场导向的FDI可以通过加速竞争对东道国企业产生外溢,而出口导向的FDI采用“大进大出”的模式,生产链当地化水平较低,不利于技术外溢。此外,东道国当地经济发展特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及当地人口数都会对FDI的技术外溢效果产生影响。
国际上有关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已经从第一层面对FDI技术外溢效果的测定,进一步深入到对影响技术外溢效果因素的研究。而我国学者的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一层面,研究尚不深入,也不全面。随着FDI在中国投资的增加,FDI对中国经济技术进步的讨论越来越多,其技术能力对东道国技术方面的影响是衡量外资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引资政策要适应我国变动的经济局势,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进而制定合乎我国长远经济利益的外资政策与战略,引导外国投资企业的行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3 FDI技术外溢研究的方法及数据
技术外溢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外部性。外部性可以分成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种。技术外溢是具有典型外部经济特性的活动。任何一项技术,它的知识结构中都会有一部分是由公共知识构成的,并且伴随着该技术的使用,知识结构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特有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公共知识的使用不受使用次数、使用人数的影响而保持恒量。东道国企业运用转变为公共知识的技术知识,“组建”自己的技术,推动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技术外溢。因此,技术外溢被认为是具有正向外部性的活动。技术外溢和所有外部性活动一样是借助非市场方式达成的,因此在实际中很难用我们目前微观经济学中完善的一般均衡方法予以计量。在实际测量中,FDI对东道国企业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总量生产函数法和劳动生产率法。生产函数法是利用总量生产函数来检验FDI的外溢效果。该方法以允许外部性的生产函数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基于外部性的生产函数来检验FDI对其外溢技术的接受者——东道国企业产生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法是以劳动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外资在企业或行业中所占比重以及其他一些对劳动生产率起关键影响的变量为解释变量,以此来检验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实际测量中无论采用生产函数法,还是劳动生产率法,一般都是对技术外溢发生后可以影响的某一因素进行回归统计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技术外溢,如果统计结果显著则认为存在技术外溢。但实际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对被检验的因素起作用,对其他一些影响被检验因素的关键变量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因此,在测度技术外溢效应之前应对其他解释变量的选择进行仔细的分析,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特征和具体环境选择合适的解释变量。
对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经验研究,不但在使用模型上不断改进,而且不断尝试使用新的计量工具和新数据。从现有的数据使用情况看,可以划分为企业、行业和省际等方面的数据,根据使用数据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检验方法。
企业数据方面: Blomstrom & Sjoholm(1999)使用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1991年一次工业调查中收集到的16 494家企业的数据,按国际标准工业分类法划分为329个行业,通过截面数据回归分析得出FDI存在产业内溢出效应,外资所占比重影响东道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但不影响溢出效果。Feinberg & Majumdar (2001)使用印度储备银行收集的有关印度内资与外资企业数据,样本包括30个跨国公司和65个当地企业1980~1993的Panel data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制药行业FDI存在外溢效应。王志鹏、李子奈(2003)采用中国2000年500个工业行业的企业数据,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估计模型,结果表明外资参股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外溢效应更多地表现在行业内部。姚洋等(2001)利用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对FDI的外溢效应进行研究,采用39个行业37 769家企业的数据,使用截面数据回归检验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得出行业内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国外三资企业的效率要比国有企业高,但港澳台三资企业的效率却不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行业数据方面:Liu(2002)采用中国深圳经济特区29个制造业1993~1998年行业数据,使用Panel Data随机效果检验,得出FDI提升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当地企业是主要的受益者。Li, Liu & Parker(2001)采用中国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收集到的行业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进行实证检验,两种方法得出相似的结论:FDI行业内外溢效应显著,中国国有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竞争提高技术水平,而其他性质的企业则通过FDI的示范效应提高生产率。Liu, Siler, Wang & Wei (2000)对英国48个行业1991~1995年间的Panel data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提供了FDI产业内技术外溢的证据。此外,还有一些
研究使用宏观层面的数据,如省际和国际数据来研究FDI宏观层面的溢出效应。
关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经验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及方法,但是当采用总量数据进行研究时,可能会存在严重的识别问题:造成FDI与东道国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自我选择:如果外资更倾向选择到生产效率高的行业投资,或者是被吸引到总体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区域,那么观察到的特定行业内的外资比例与东道国国内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就很可能高估了外溢效应的程度。也许根本没有外溢效应的存在,但回归结果很可能会出现正的外溢效应,Aitken et al (1999)在研究委内瑞拉制造业时首次表明了这种偏误的存在。因此可靠的做法是采用企业层面的数据。但使用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只能说明变量间关系的一个
侧面:一定时期内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而平行数据(Panel data)的使用可以克服截面数据所产生的方法问题。平行数据是截面变量和时间变量的结合信息,通常含有很多数据点,有较大的自由度,能够显著的减少缺省变量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收集范围更广、质量更高的数据,对外资影响的历史数据变化做出更为详细的描述是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Bolmstrom, M., Sjoholm, F., 1999.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 Does local.
[2] Cantwell, J., 1995. The globalization of technology: what remains of the product cycle.model? Cambridge J. Econ.19, 155~174.
[3] Dunning, J.H., 1993.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Global Economy. Addison-Wesley,Reading.
[4] Feinberg, S.E., Majumdar, S.K., 2001. Technolog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2(3):421~437.
[5] Konings, J., 2001.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domestic firms: evidence from level panel data in emerging economies. Economics of Translition 9, 619~633.
[6] Kokko, A., 1996.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competition between local firms and foreign affili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8, 517~530.
[7] Liu, X.H., Wang, C.G., 2002.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acilit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 1450, 1~9.
[8] Liu, X., Siler, P., Wang, C., Wei, Y., 2000.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UK Industry Level Panel Dat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1, 3, 407~425.
[9] Li, X., Liu, X., Parker, D., 2001.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sector. Economics Systems 25, 305~321.
[10] Liu, X., Parker, D., Vaidya, D., Wei, Y., 2001.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labor productivity in the Chi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421~430.
[11] Liu, Z.Q., 200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0, 579~602.
[12] Markusen, J.R., 2000.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tudies. Policy Discussion, Paper no. 0019.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13] Sadik, A., Bolbol, A., 2001. Capital Flows, FDI,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Arab Countries. World Development 29,12,2111~2125.
[14] Thompson, E.R., 2002. Clustering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nhanced Technologytransfer: Evidence from Hong Kong Garment Firms in China. World Development 30, 5,873~889.
[15] 何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世界经济,2000,(12).
[16]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03,(4).
[17]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经济研究,2001,(10).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学区房热”的原因及外溢效...2022-04-02
- 中国“出口退税”制度评述2022-03-06
- 图书招标采购评标方法评述2022-03-12
- 当前经侦工作难点和热点问题评述2022-03-21
- 新金融监理改革之影响评述2022-04-05
- 乡镇债务问题研究评述2022-04-06
- 民国时期文献价值和保护2021-09-14
- 浅议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2022-03-08
-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文献资...2022-03-09
-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2022-03-09
- 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料建设...2022-03-09
- 信息社会中高校图书馆报纸文...2022-03-09
-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2022-03-09
-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文献交流工...2022-03-09
-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22-03-10
- 专利文献检索2022-03-11
- 放大“凤还巢”效应的理性思考2021-09-29
-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产业集...2021-10-29
- 对环境税分配效应的思考2022-03-06
-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员工激励2022-03-08
- 网络效应对消费者接受3G业务...2022-04-03
- 谈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2021-08-27
- 技术员岗位述职报告2021-08-27
- 最全林业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2021-08-27
- 新媒体下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应用2021-08-27
- 电大《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2021-08-27
- 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应...2021-08-27
- 消防技术规范类培训手册2021-08-27
- 铁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2021-08-27
- 水利技术员本年度思想工作总结2021-08-28
- 2019机械技术员工作总结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