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辞职报告 >

论社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15 15:04:22 浏览数: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文章对社区银行为什么能够成为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方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社区银行;虹吸现象
中图分类号:F832.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0)02—0039—02

2007年3月1日,沈阳市商业银行更名为盛京银行。该行获准在天津市设立分行,从而成为 东北第一家跨省设立分行的城市商业银行。该行已成为继上海银行、北京银行之后第三家跨 省设立分行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国金融土地 上 一支奇葩,其中的强势群体通过准确的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以及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手段 异军突起,基本已经具备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奇斗艳”的实力。但是,我们也不得 不看到,在这一群落中,还存在惶惶于渐行渐进的“退市”风暴的弱势群体,以及大批游离 于“生死之间、苦苦寻求良方的困惑者”。此时,社区银行可以成为他们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所谓社区银行就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 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明显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业放松管制已经 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基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已经对外资有 条件开放;那么,对于中国国内的资本而言,放松资本管制应当选择何种形式作为突破口? 比较国际经验和中国的现实状况,社区银行应当成为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将民间资本引入 银行业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1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

银行业放松管制的进程,也表现为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过程,如果设定过高的进入 壁垒,能够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势必相当有限,客观上会抑制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目前 的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包括部分上市的银行,其内部经营管理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 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有 些银行基本是国有银行的翻版。这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现有的银 行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导致的。

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如果经营不佳,其他民间资本可以以不高的成本对其进行收购,这无疑 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形成一个市场约束。反观当前的股份制银行,即使不考虑政府干预等因素 ,其相对庞大的规模也使得其他民间资本的收购难度过大,在实际操作上几乎没有可能性。 
2 社区银行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处于主要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国有企业服 务的。所谓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收益最大化为 主要目标,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信用中介机构。它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支付结算 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要经营原则。近年来,我国强调“抓大放小 ”、“扶优限劣”,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使这种关系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当我国的经济成分 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时,经济结构与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性日益显露出来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自然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尽管国家开始重 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不少商业银行也都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收效甚微。从而导 致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萎缩”。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相对不足、财务报 表不完备,加之容易隐瞒甚至制造扭曲的信息,导致大银行因不能了解其经营能力、经营状 况及贷款所投向的项目的情况,对其贷款更加谨慎。而社区银行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与商业 银行相比,其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层级也相对简单,信息反馈的期限较短,经营决策较灵活 。此外,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对区域内客户的情况更为熟悉,易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 的业务关系。所以,社区银行更易于解决贷款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了解客户收入变动、支出 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 的可能性,因而,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中就有比较优势。比如, 作为“准社区银行”的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一直以民营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努力发挥在地缘、人缘、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自1993年,“泰隆”累计发 放贷款350余亿元,其中90%以上投向当地的民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04年末,在“泰 隆”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有3 865户,户均贷款仅70.8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 户有2 745户,贷款金额合计6.73亿元,分别占贷款户总数及各项贷款余额的89.06%和2 4.61%。
3 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难以有效掌握不同地区 的市场和客户信息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全国性的大银行实际上很难制定一个适用 于全国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也很难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从而难以对不 同地区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必然促使大型银行更多地面向全国性的大 型公司提供服务。在这一点上,立足于不同地区的社区银行在掌握不同地区的客户信息方面 具有独到的优势。
4 社区银行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资金运行的“虹吸现象”,填补因为大型银行 的战略调整所出现的“金融服务真空”

自1997年以来,由于金融当局关闭了大量农村金融机构,并且四大商业银行的地方支行也开 始有选择地从一些县域经济撤退,加上大银行的总行和分支行在央行紧缩银根时大量从县以 下营业部抽调资金到大城市,造成合法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已经远远不 能满足需求。这种供需矛盾在沿海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最为突出,其结果是在这些地区涌现 了大批地下金融组织。据专家估计,在浙江、江苏、福建和广东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农 村地区的地下金融所提供的资金规模大致占到总的融资额的1/3。所以说,通过放松民营资 本 的准入限制,大力发展中小地方性银行已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推进, 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造成中国资金流 动的“虹吸现象”,即本来急需资金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被 转移到资金已经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这也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扩大的金融方 面的原因。社区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在本地 市场,因而能够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国有银行撤出的地区设立社 区银行,也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
5 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顺利转换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居民的存款成为银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居 民 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存款,实物资产所占的比率相当有限,居民所可能得到的金融服务种类也 十分有限,这种金融结构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是缺乏效率的。社区银行强调的是面对 一定社区内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消费者贷款等会成为主要的贷款形式之一,对于客户的服务 也会较之国有银行更为全面和个性化,这对于推进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转换具有积极的意义 。
6 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上的竞争从表面来看已经较为激烈,但是从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看 , 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针对客户的需求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十分有限,社区银行的 设立能够针对社区范围内的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也促使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调 整市场定位,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7 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增大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压力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对于网络庞大、客户基础众多的全国性银行的冲击力度有限 ,从其经营规模、针对部分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来看,与社区银行更为接近,开 放设立社区银行,能够促使中国的金融机构迅速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经验,使得 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为提升个人业务品牌形象,构建以“立足社区、方便客户、服务小企业、创建特色品牌”为 定位的全新网点模式,2006年7月29日,北京银行在天通苑地区设立了首家社区银行,支行 以社区 居民和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除开设传统金融业务及代理各种中间业务外,还特别设立 了贵宾服务区,使银行更加有效地按照社区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开业仅3 个月,支行就显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发 展给与了极大的信心与动力。
[参考文献]
[1] 应宜逊,李国文“社区银行”:内涵、现实意义与发展思路[J]上海 金融,2005,(11).
[2] 翟建宏,高明华中小企业贷款与社区银行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 ,(3).
[3] 钟伟中国民营银行宜走社区银行之路[J]上海金融,2004,(6).
[4] 王欣欣上海设立社区银行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上海金融,2005,(6).
[5] 晏露蓉,等中国社区银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分析[J]金融研究 ,2003,(10).
[6] 徐滇庆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EB/OL]中评网,2006.
[7] 徐滇庆民营银行200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巴曙松,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9]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银行 发展 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