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合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XX模式
发布时间:2022-03-19 15:27:38
浏览数:次
“萧山发展快是农村发展快,萧山富是农村富”,“萧山农民真有钱,萧山农村房子真漂亮”,这是初到萧山的人感受最深的、也是最常说的话。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萧山区不但连续五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区)社会综合发展指数第七名,而且农业农村经济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这其中,坚持服务“三农”宗旨的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萧山农合行进一步发挥金融支农职能,积极支持农民自助创业、农业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和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政银合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萧山模式。
政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构建支农长效机制
2007年,萧山区为实施政银合作,区政府按照“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大信贷支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则,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村合作银行服务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构建起促进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信贷支农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农业贷款管理费用补助制度。针对农业小额贷款成本高的实际,为鼓励萧山农合行扩大支农贷款覆盖面,建立农业小额贷款费用补助制度,对农业种养殖专业户和贩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业主、村级物业经济等“五类贷款”,区财政每年给予管理费用补助,补助金额按此“五类贷款”日平均余额的0.5%一次性结算。实施两年来,共补助萧山农合行农业贷款管理费用400多万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是意义很大,更大地提升了萧山农合行的支农积极性。二是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为确保信贷支农工作持续、健康运行,减小风险,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农业贷款风险专项资金。按照“专款专用、结余留存、滚动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当萧山农合行对区政府每年确定的农业产业发展导向项目新增的支农贷款出现不可抗力自然风险,导致贷款无法偿还时,由区财政、区农办等部门组成的专门组织在对不可抗力灾害损失评估、核准后,从农业贷款风险专项资金中按贷款损失评估额的三分之二对萧山农合行予以补偿。三是建立部门支持协作机制。要求区级农口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萧山农合行扩大信贷支农能力,支持其做大做强。要求财政、工商、国土等部门和单位为萧山农合行提供便利,在贷款抵押品产权确认、转让、处置等过程中,减免符合规定的相关税费,保证债权人权益。要求镇街积极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今年,萧山区纪委、区农办及区财政局还专门与萧山农合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行政村原则上只能在一家银行开立账户且应开在农村合作银行,引导农村资金用于农村发展。
银行: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倾斜支持弱势农业
农业小额贷款费用补助制度、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和部门支持协作机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贷款的资金风险,同时萧山农合行凭着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政银合作政策,促进了农业贷款的合理增长。截至2008年9月,“五类贷款”达到8.37亿元,同比增长22.5%,明显高于全行各项贷款的平均增幅。
一是导入贷款免责理念。本着对经济金融活动客观规律的认识,摒弃贷款“零风险”的传统理念,导入贷款免责的现代理念,重新修订贷款责任制度,每年将新增支农贷款利息收入的1%在税后提取支农风险拨备,并将补助的管理费用充实支农风险拔备,上级给予的补偿资金列入农业贷款风险专项资金,用于弥补符合免责条件的不可抗力支农贷款损失。贷款免责制度的出台,下设支行发放支农贷款的积极性大增,大力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个人乐业贷款”等信贷产品,还创意开发了专为萧山围垦白对虾养殖户和收购经营户的“金虾宝”新产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联合发展。二是优先确保农贷需求。通过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及时安排信贷计划、定期开展现场督查,把信贷支农放在业务经营的首要位置,确定每年的农业贷款增幅目标,确保每年农业贷款增幅高于全行贷款总量平均增幅,并对政府管理费用补助的“五类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最高不超过10%予以优惠,为确保这一政策的贯彻执行,还用制度的形式进行约束。作为“五类贷款”对象之一的杭州湘野休闲农庄,在萧山农合行400万元优惠贷款的支持下,2007年产值超过了4000万元,已成为杭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单位、上海水产大学产学研基地、浙江省级农家乐示范点。三是破解贷款担保瓶颈。2007年,按照“政府支持、部门协助、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区级相应职能部门牵头,财政安排一定的贴补、奖励资金,萧山区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和22家农业龙头企业组成、注册资金1680万元的惠农担保公司。作为贷款行,萧山农合行优先满足担保公司会员企业的信贷需求,按照担保公司资本总额的5—8倍向会员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利率一般执行同期基准利率,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扩大支农、扶农、贴农范围,使更多的农民受益。累计已向该担保公司的会员企业发放贷款1.73亿元,为深度破解弱质特性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政银:实施信用村镇创建工程,培育农村信用文化
创建信用村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有利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2007年,经过萧山农合行多年的推行和促动,作为政银合作的重要载体,萧山区政银联手启动全面创建信用村镇的三年规划,力争2009年末信用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信用镇创建面达到50%以上。到去年末,全区新创建信用村149个,累计创建信用村达到395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82.29%;新创建信用镇11个,累计创建信用镇达到14个,占全区镇街总数的53.85%。发放信用户贷款12121户25.69亿元,优惠贷款利息2525万元。
一是政府作为维护信用的主体,提供创建组织保障。萧山区政府为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建立区信用村镇创建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全区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区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把“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列为富裕和谐清洁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活动。全区26个镇街全部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并把创建信用村纳入对所辖行政村的考核。验收合格的信用村,由区农办和萧山农合行联合发文命名并授牌;信用镇由区政府发文命名并授牌。二是银行作为培育信用的主体,实施创建正向激励。为体现创建信用村镇的真正实惠,激励镇、村、户三级的创建积极性,萧山农合行对信用户的贷款利率予以优惠,其中粮棉油种植户最低按基准利率执行;其他种养殖专业户和个体工商户最低按基准利率上浮10%执行。对信用镇优势企业的贷款利率,根据当地市场利率予以一定幅度的优惠。优先满足贷款,只要贷款需求合理且符合条件,确保及时到位。向优秀信用户授信发放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贷款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最高额度为50万元。尽力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农户贷款限时办结制,符合条件的贷款原则上最长在3天内办结。推出“核定额度、一次签约、随借随还、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柜贷通”小额信用贷款,这类贷款可以直接在柜面借还。放宽贷款期限,根据农户生产项目的周期确定贷款期限,解决由于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匹配造成的农户资金周转困难。此外,实行信贷人员基础薪酬和业绩薪酬双线分配的薪酬机制,推行信贷人员跨行竞岗、包村到片和“零起点”考核,调动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村级作为促进信用的主体,营造创建诚信环境。创建信用村镇,必须发挥和依靠行政村联接农民的天然优势。信用村和创建村建立由创建工作小组、公议授信小组和信用联络站组成的诚信建设组织体系,在萧山农合行当地支行的指导配合下,创建工作小组负责创建信用村的组织领导;公议授信小组负责农户资金需求调查、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公议授信;信用联络站负责信用信息上下传递和贷款推介,同时聘任有威望的农户代表作为信用联络员,协助开展信贷需求调查、农户资信初评、信用风险监督等工作。目前,已在全区建立395个信用联络站、聘任463名信用联络员。村级诚信组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特别是银行信贷人员定期下村与信用联络员联系沟通和核对农户贷款情况,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了农户贷款的合理增长。通过政府和银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宣传到位以及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更加珍惜自身的信用记录,树立起“一人失信累及全村”的信用观念,开始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文化,进一步改善了萧山农村的信用环境,累计清收不良贷款93户、484.78万元,帮助创建村清收村级欠款596户、64.07万元。
经过政府、银行和部门的几年通力合作,在萧山,一个政府支持、银行主动、部门协作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初步建立。截至2008年末,萧山农合行的各项贷款达到232.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58.72亿元,比实施政银合作试点前的2006年底净增17.45亿元、增长42.3 %,并优惠贷款利息3000多万元,为萧山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较好地承担了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自身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所有者权益29.4亿元、资本充足率11.68%、五级分类贷款不良率1.66%,还在浙江为主发起设立了首家村镇银行,并且入选“敢为天下先——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100例”。
实践证明,政府与银行的互相借力、良好合作,有利于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利双赢、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总行 丁云莲】发布时间:2009-5-15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推进
模式
合作
建设
政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构建支农长效机制
2007年,萧山区为实施政银合作,区政府按照“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大信贷支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则,出台了《关于鼓励农村合作银行服务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构建起促进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信贷支农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农业贷款管理费用补助制度。针对农业小额贷款成本高的实际,为鼓励萧山农合行扩大支农贷款覆盖面,建立农业小额贷款费用补助制度,对农业种养殖专业户和贩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业主、村级物业经济等“五类贷款”,区财政每年给予管理费用补助,补助金额按此“五类贷款”日平均余额的0.5%一次性结算。实施两年来,共补助萧山农合行农业贷款管理费用400多万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是意义很大,更大地提升了萧山农合行的支农积极性。二是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为确保信贷支农工作持续、健康运行,减小风险,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农业贷款风险专项资金。按照“专款专用、结余留存、滚动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当萧山农合行对区政府每年确定的农业产业发展导向项目新增的支农贷款出现不可抗力自然风险,导致贷款无法偿还时,由区财政、区农办等部门组成的专门组织在对不可抗力灾害损失评估、核准后,从农业贷款风险专项资金中按贷款损失评估额的三分之二对萧山农合行予以补偿。三是建立部门支持协作机制。要求区级农口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萧山农合行扩大信贷支农能力,支持其做大做强。要求财政、工商、国土等部门和单位为萧山农合行提供便利,在贷款抵押品产权确认、转让、处置等过程中,减免符合规定的相关税费,保证债权人权益。要求镇街积极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今年,萧山区纪委、区农办及区财政局还专门与萧山农合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行政村原则上只能在一家银行开立账户且应开在农村合作银行,引导农村资金用于农村发展。
银行: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倾斜支持弱势农业
农业小额贷款费用补助制度、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和部门支持协作机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贷款的资金风险,同时萧山农合行凭着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政银合作政策,促进了农业贷款的合理增长。截至2008年9月,“五类贷款”达到8.37亿元,同比增长22.5%,明显高于全行各项贷款的平均增幅。
一是导入贷款免责理念。本着对经济金融活动客观规律的认识,摒弃贷款“零风险”的传统理念,导入贷款免责的现代理念,重新修订贷款责任制度,每年将新增支农贷款利息收入的1%在税后提取支农风险拨备,并将补助的管理费用充实支农风险拔备,上级给予的补偿资金列入农业贷款风险专项资金,用于弥补符合免责条件的不可抗力支农贷款损失。贷款免责制度的出台,下设支行发放支农贷款的积极性大增,大力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个人乐业贷款”等信贷产品,还创意开发了专为萧山围垦白对虾养殖户和收购经营户的“金虾宝”新产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联合发展。二是优先确保农贷需求。通过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及时安排信贷计划、定期开展现场督查,把信贷支农放在业务经营的首要位置,确定每年的农业贷款增幅目标,确保每年农业贷款增幅高于全行贷款总量平均增幅,并对政府管理费用补助的“五类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最高不超过10%予以优惠,为确保这一政策的贯彻执行,还用制度的形式进行约束。作为“五类贷款”对象之一的杭州湘野休闲农庄,在萧山农合行400万元优惠贷款的支持下,2007年产值超过了4000万元,已成为杭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单位、上海水产大学产学研基地、浙江省级农家乐示范点。三是破解贷款担保瓶颈。2007年,按照“政府支持、部门协助、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区级相应职能部门牵头,财政安排一定的贴补、奖励资金,萧山区农产品加工行业协会和22家农业龙头企业组成、注册资金1680万元的惠农担保公司。作为贷款行,萧山农合行优先满足担保公司会员企业的信贷需求,按照担保公司资本总额的5—8倍向会员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利率一般执行同期基准利率,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扩大支农、扶农、贴农范围,使更多的农民受益。累计已向该担保公司的会员企业发放贷款1.73亿元,为深度破解弱质特性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政银:实施信用村镇创建工程,培育农村信用文化
创建信用村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有利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2007年,经过萧山农合行多年的推行和促动,作为政银合作的重要载体,萧山区政银联手启动全面创建信用村镇的三年规划,力争2009年末信用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信用镇创建面达到50%以上。到去年末,全区新创建信用村149个,累计创建信用村达到395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82.29%;新创建信用镇11个,累计创建信用镇达到14个,占全区镇街总数的53.85%。发放信用户贷款12121户25.69亿元,优惠贷款利息2525万元。
一是政府作为维护信用的主体,提供创建组织保障。萧山区政府为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建立区信用村镇创建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全区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区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把“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列为富裕和谐清洁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活动。全区26个镇街全部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并把创建信用村纳入对所辖行政村的考核。验收合格的信用村,由区农办和萧山农合行联合发文命名并授牌;信用镇由区政府发文命名并授牌。二是银行作为培育信用的主体,实施创建正向激励。为体现创建信用村镇的真正实惠,激励镇、村、户三级的创建积极性,萧山农合行对信用户的贷款利率予以优惠,其中粮棉油种植户最低按基准利率执行;其他种养殖专业户和个体工商户最低按基准利率上浮10%执行。对信用镇优势企业的贷款利率,根据当地市场利率予以一定幅度的优惠。优先满足贷款,只要贷款需求合理且符合条件,确保及时到位。向优秀信用户授信发放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贷款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最高额度为50万元。尽力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农户贷款限时办结制,符合条件的贷款原则上最长在3天内办结。推出“核定额度、一次签约、随借随还、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柜贷通”小额信用贷款,这类贷款可以直接在柜面借还。放宽贷款期限,根据农户生产项目的周期确定贷款期限,解决由于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匹配造成的农户资金周转困难。此外,实行信贷人员基础薪酬和业绩薪酬双线分配的薪酬机制,推行信贷人员跨行竞岗、包村到片和“零起点”考核,调动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村级作为促进信用的主体,营造创建诚信环境。创建信用村镇,必须发挥和依靠行政村联接农民的天然优势。信用村和创建村建立由创建工作小组、公议授信小组和信用联络站组成的诚信建设组织体系,在萧山农合行当地支行的指导配合下,创建工作小组负责创建信用村的组织领导;公议授信小组负责农户资金需求调查、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贷款公议授信;信用联络站负责信用信息上下传递和贷款推介,同时聘任有威望的农户代表作为信用联络员,协助开展信贷需求调查、农户资信初评、信用风险监督等工作。目前,已在全区建立395个信用联络站、聘任463名信用联络员。村级诚信组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特别是银行信贷人员定期下村与信用联络员联系沟通和核对农户贷款情况,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了农户贷款的合理增长。通过政府和银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宣传到位以及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更加珍惜自身的信用记录,树立起“一人失信累及全村”的信用观念,开始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文化,进一步改善了萧山农村的信用环境,累计清收不良贷款93户、484.78万元,帮助创建村清收村级欠款596户、64.07万元。
经过政府、银行和部门的几年通力合作,在萧山,一个政府支持、银行主动、部门协作的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初步建立。截至2008年末,萧山农合行的各项贷款达到232.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58.72亿元,比实施政银合作试点前的2006年底净增17.45亿元、增长42.3 %,并优惠贷款利息3000多万元,为萧山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较好地承担了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自身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所有者权益29.4亿元、资本充足率11.68%、五级分类贷款不良率1.66%,还在浙江为主发起设立了首家村镇银行,并且入选“敢为天下先——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100例”。
实践证明,政府与银行的互相借力、良好合作,有利于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利双赢、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总行 丁云莲】
热门文章:
- XX镇镇长述责述廉报告2025-01-11
- 2024年关于学习贯彻主题教育...2025-01-11
- (6篇)主要负责人述法报告(...2025-01-10
- 2024年副县长履职情况报告【...2025-01-09
- 2024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2025-01-08
- 2024年(3篇)XX区人大代表履...2025-01-07
- 高校后勤巡察自查报告2024-01-08
- 2024年度某商务局个人述责述...2024-01-07
- 2024年度党费工作自查报告(...2024-01-05
- 2024年XX市关于打造全国一流...2024-01-02
相关文章: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年2021-08-27
- 新农村发展经济需要法律保障2021-09-24
- 让科技专家在建设新农村中大...2021-10-02
-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2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2021-10-02
- 在调研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2021-10-03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21-10-05
-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6
- 新农村建设公路整治和文明路...2021-10-06
-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2021-10-06
- 推进河长制工作专题会议上讲话稿2021-08-27
- 项目推进工作部署讲话稿 项...2021-08-30
- 推进计划免疫 保障儿童健康2021-09-24
- 学习###与推进机关党的建议2021-09-25
- 龙头企业:农民增收的推进器2021-09-26
- 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服务地方经...2021-09-29
- 关于推进都市路桥建设的调查思考2021-10-02
- 关于推进电信体验式营销的思考2021-10-02
-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2021-10-08
- 充分运用金财工程积极推进乡...2021-10-08
-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模式应用2021-08-27
- 台资模式与温州模式之碰撞2021-09-23
- 高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模式研究2022-03-08
- 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的研究2022-03-15
- 餐饮服务合作经营合同&餐饮劳...2021-08-27
- 苗圃合作经营承包合同2021-08-27
-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实践2021-08-27
- 合作经营协议【合伙合同】2021-08-27
- 合作协议(培训师):简单合作协议2021-08-27
- 达人合作协议2021-09-08
- 公司企业间合作协议2021-09-24
- 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2021-09-26
-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希望所在2021-09-26
-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2021-09-26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