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章节示例
内河水运航道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 评价 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章节示例)
建设单位:×× 调查单位:×× 完成时间:20××年×月
1 目 目
录
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1
9.1
工程概况 ···························································· 1
9.2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 1
9.2.1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 1
9.2.2
地表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 1
9.2.3
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 2
9.2.4
底泥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 2
9.2.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 2
9.2.6
生态环境现状 ······················································· 2
9.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境保护措施 ··························· 2
9.3.1
环境空气 ····························································· 2
9.3.1.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 2
9.3.1.2
主要保护措施 ································································ 3
9.3.1.2.1
施工期 ·················································································· 3 9.3.1.2.2
运营期 ·················································································· 3 9.3.2
水环境 ····························································· 3
9.3.2.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3
9.3.2.1.1
施工期 ·················································································· 3 9.3.2.1.2
运营期 ·················································································· 3 9.3.2.2
主要保护措施施工期 ······················································· 4
9.3.2.2.1
疏浚作业 ··············································································· 4 9.3.2.2.1.1
选择环境影响较小的疏浚机械设备 ········································ 4 9.3.2.2.1.2
疏浚作业的施工作业控制 ····················································· 4 9.3.2.2.1.3
永久弃土场(即疏浚方抛填)
·············································· 4 9.3.2.2.1.4
施工作业管控 ···································································· 4 9.3.2.2.1.5
开展跟踪监测 ···································································· 4 9.3.2.2.1.6
环保条款 ·········································································· 4 9.3.2.2.2
施工船舶污水 ········································································· 4 9.3.2.2.3
施工生产、生活区域产生的排水和污水 ········································ 4 9.3.2.2.3.1
沙石料冲洗排水 ································································· 4 9.3.2.2.3.2
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及砼块养护产生碱性废水 ···························· 4 9.3.2.2.3.3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 ······························································ 4 9.3.2.2.4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 5 9.3.2.2.4.1
施工期 ············································································· 5 9.3.2.2.4.2
运营期 ············································································· 5 9.3.3
声环境 ································································ 5
2 9.3.3.1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5
9.3.3.1.1
施工期 ·················································································· 5 9.3.3.1.2
运营期 ·················································································· 6 9.3.3.2
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 ······················································· 6
9.3.4
生态影响 ····························································· 7
9.3.4.1
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 7
9.3.4.1.1
对陆域生态的影响 ··································································· 7 9.3.4.1.2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 7 9.3.4.1.2.1
施工期 ············································································· 7 9.3.4.1.2.2
运营期 ············································································· 7 9.3.4.2
主要保护措施 ································································ 8
9.3.4.2.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 ··········································· 8 9.3.4.2.2
环保条款 ··············································································· 8 9.3.4.2.3
涉水作业工期选择 ··································································· 8 9.3.4.2.4
弃土场及抛填区防护及恢复措施 ················································· 8 9.3.4.2.5
对鱼类洄游造成阻隔的预防措施 ················································· 8 9.3.4.2.6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措施 ····························································· 8 9.3.5
固体废物 ····························································· 9
9.3.5.1
固体废物性质及产生量 ···················································· 9
9.3.5.1.1
施工期 ·················································································· 9 9.3.5.1.2
运营期 ·················································································· 9 9.3.5.1.2.1
过闸船舶生活垃圾 ······························································ 9 9.3.5.1.2.2
管理处生活垃圾 ································································· 9 9.3.5.1.2.3
机修废弃物 ······································································· 9 9.3.5.2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施工期 ················································· 9
9.3.6
公众参与 ··························································· 10
9.3.7
环境风险评价 ····················································· 11
9.3.7.1
风险预测及影响分析 ····················································· 11
9.3.7.2
事故风险预防措施与应急计划 ········································· 11
9.4
环保投资 ··························································· 11
9.5
“三同时”竣工验收及环保措施汇总一览表 ·············· 12
9.6
总结论 ······························································ 12
第 1 页
共 12 页 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
工程概况
现有××一线船闸建造于 60 年代初期,规模为 195×15×3.5m,船闸结构简易单薄,船闸多处严重损坏,给船舶的通行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能力严重下降,目前仅通航危险品船舶,过闸货运量基本由复线船闸承担。××复线船闸运输压力较大。复线船闸一旦出现大修等情况,易发生断航事故。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以及××运河的开通,船舶通过量的增加以及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给××船闸这一节点带来了较大的通航压力,为确保安全通航,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发挥船闸的航运效益,一线船闸扩容急需改造。
××船闸是××线航道的关键节点工程,扩容改造后船闸级别取与航道等级一致,为Ⅱ级,设计最大船舶吨级为 2000t,船闸建设符合航运规划。船闸规模为 260×34×5.6(m),与复线船闸共同运行,可满足 2050 年船闸的年单向过闸 货运量预测需求。上、下闸首及闸室建筑物级别为 2 级,导航墙、引航道、靠船 墩建筑物级别为 3 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 4 级。
建议一线船闸扩容改造闸位布置在复线船闸与××节制闸之间,船闸纵轴线与复线船闸相互平行,中心距为 80m。上、下游引航道平面采用“直线进闸、曲线出闸”不对称式布置。引航道均采用与复线船闸共用,共用引航道宽度为 108.6m。上、下游引航道直线段长度均为440m,其中靠船段长 370m,位于引航道北(左)侧,布置靠船墩 19 个。上游辅导航墙采用 1:5 斜率与复线闸北侧的 辅导航墙连接,下游辅导航墙采用采用 1:4 斜率与复线闸北侧的辅导航墙连接。工程内容主要有船闸工程、桥梁工程、航标工程、上下游远调站及停泊锚地 以及管理用房等组成。工程永久占地 15 亩,开挖土方量为 61.8 万 m³,其中干地开挖 27.9万 m³,水下疏浚 33.9 万 m³(节制闸补偿疏浚 17 万 m³,引航道疏浚 9.3 万 m³),围堰方 7.6万 m³;填筑土方量为 18.2 万 m³,围堰方及水下疏浚方作为弃土处理。
施工总工期共 36 个月,工程总投资 61117.30 万元。
9.2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9.2.1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区域各监测点 TSP、SO2、PM10、NO2 监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9.2.2
地表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一线船闸所在水域的监测点位中的 pH、COD、石油类和氨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水水质标准要求,SS 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水作标准要求。
第 2 页
共 12 页 9.2.3
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本项目设置的 4 个监测点,××村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类标准,××、××村、××湾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因此,本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9.2.4
底泥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本工程区域中底泥的现状监测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工程区域底泥的重金属含量较低,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
9.2.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本项目区域土壤监测指标均满足相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土壤质量良好。
9.2.6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两侧的乔木植被长期以来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植被次生性强,多为次生的落叶阔叶林。在本项目评价区分布面积不大,主要为人工杨树林、水杉林。拟建项目区域因评价区域植被受强烈人为活动影响,各种植被类型基本没有大面积分布,只偶有零星分布。这类群落主要分布在河边两岸护堤上、道路两侧和居民点附近。
陆生动物主要为高度适应人工生境和人类活动干扰的鸟类和小型兽类,代表生物为麻雀、草兔、小家鼠和褐家鼠等。工程所在区域无国家级保护动物,涉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7 种:两栖类 5 种——中华蟾蜍、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等;爬行类 8 种——赤链蛇、黑眉锦蛇、双斑锦蛇等;鸟类 33 种——灰喜鹊、星头啄木鸟、环颈雉等;兽类 1 种——黄鼬。
经调查,在项目建设区域内,没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分布,也没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工程区多以村落、农田等人工生境为主,且社会生活、农耕、商贸等人类日常活动频繁。项目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9.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境保护措施
9.3.1
环境空气
9.3.1.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结合类比资料和本工程环境特征,施工扬尘和抛泥区臭气可能对环境工程造成一定影响,但在采取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在采取施工场地洒水、物料覆盖等环保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保护目标的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船舶废气对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污染影响,结合类比资料和本工程环境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船舶机械的改进,本项目船舶废气的排放对保护目标的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第 3 页
共 12 页 9.3.1.2
主要保护措施
9.3.1.2.1
施工期
施工车辆运输砂土、水泥、碎石等易起尘的物料要加盖蓬布、控制车速,防止物料洒落和产生扬尘;卸车时应尽量减小落差,减少扬尘;陆地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应定期清扫洒水;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尾气排放;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以减少扬尘。
9.3.1.2.2
运营期
设备选型时应优先选择废气排放量少的环保型高效机械。疏导好过闸船闸交通,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注意船闸及管理处道路清扫工作,适当洒水,减少扬尘。
做好本项目区域绿化工作,并及时进行绿化维护。发挥绿化植物吸烟滞尘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9.3.2
水环境
9.3.2.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3.2.1 .1
施工期
施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基坑废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等。
基坑开挖排水和桩基施工、引航道及锚泊区开挖会产生高浓度泥浆水,引航道及锚泊区疏浚、输送、抛泥区会产生泥浆水。
施工生产区还会产生砂石料加工冲洗水、混凝土拌合及砼块养护废水、施工车辆及机械冲洗水;施工人员会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船舶会产生船舶油污水。
9.3.2.1 .2
运营期
本次工程完成后,××一线船闸、复线船闸仍为联合调度运用。因此该工程运行期水文情势不会发生变化。
运营期污水主要由船舶污水和船闸管理区生活污水组成。船舶污水包括船舶船底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 船舶舱底油污水全年产生总量约为 2945m³/a。舱底含油污水的平均含油浓度为5000mg/l,全年石油类的产生量为 14.725t/a。
船舶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 3927m³/a。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BOD5、NH3-N 和 SS,其浓度分别达到 400mg/L、200mg/L、35mg/L 和 400mg/L,COD、NH3-N 和 SS 的产生量分别为1.57t/a、0.79t/a、0.14t/a 和 1.57t/a。
船闸管理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2.9m³/d,年产生量为 1015m³/a,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SS 和 NH3-N,其浓度分别达到 300mg/L、400mg/L 和 35mg/L,则 COD、SS 和 NH3-N 的产生量分别为 0.30t/a、0.41t/a 和 0.036t/a。
第 4 页
共 12 页 9.3.2.2
主要保护措施施工期
9.3.2.2 .1
疏浚作业
9.3.2.2 .1.1
选择环境影响较小的疏浚机械设备
疏浚一般采用挖泥船作业,挖泥船种类较多,要求施工单位采用悬浮泥沙产生量较小的绞吸式挖泥船。
9.3.2.2 .1.2
疏浚作业的施工作业控制
减少挖泥量:要求施工单位配备 GPS 定位系统,准确确定需疏浚的范围、深度,减少疏浚作业中不必要的超宽、超深挖泥量,从而减少悬浮物产生量。
9.3.2.2 .1.3
永久弃土场(即疏浚方抛填)
需向东调整,应与周边敏感点距离大于 100m。重新选址的抛填区,设置围埝,泄水口和沉淀池,泥浆水经沉淀后优先回用于生产,多余泥浆水经加药沉淀后浓度约在 50mg/L 左右,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SS 排放浓度为 70mg/L)后排入××河。
9.3.2.2 .1.4
施工作业管控
做好施工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泥砂的产生量。
9.3.2.2 .1.5
开展跟踪监测
委托有资质单位在疏浚作业期间进行跟踪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为 SS,一旦发现 SS 增量大于 150mg/L 影响范围较大(距离挖泥船 500 米时),应控制疏浚作业强度。
9.3.2.2 .1.6
环 保条款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定的承包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
9.3.2.2 .2
施工船舶污水
本环评要求施工船舶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经船上自配的油水分离器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向有资质的污染物接收的单位申请有偿接收处理,不得在船闸管理区及××河水域排放。船舶污水对××河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9.3.2.2 .3
施工生产、生活区域产生的排水和污水
9.3.2.2 .3.1
沙石料冲洗排水
针对沙石料冲洗排水,施工现场应建立临时排水收集系统,使施工废水有序排放、收集。针对该类废水特点,采用以沉淀法为主的处理工艺。
9.3.2.2 .3.2
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及砼块养护产生碱性废水
经收集进入沉砂池后,可去除大部分粒径较大的颗粒,SS 去除率可达到 85%左右,之后经过中和池中和反应,因混凝土拌合的废水 SS 过高,需要再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SS去除率可达到 90%以上,处理过后的水回用。
9.3.2.2 .3.3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
经收集进入沉砂池后,可去除大部分粒径较大的颗粒,SS 去除率可达到 85%左右,之后经过隔油池,因施工机械冲洗的废水 SS 过高,需要再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SS 去除率
第 5 页
共 12 页 可达到 90%以上,处理后的水可回用,作为施工机械冲洗水反复使用。
9.3.2.2 .4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9.3. 2.2 .4.1
施工期
施工场地设置办公生活区等临时设施,生活区设置了临时厕所、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专人定期清理。本工程生活污水量较小,且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属短期影响。因此,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后,施工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9.3.2.2 .4.2
运营期
本项目船舶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经船上自配的油水分离器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标准后向有资质的污染物接收的单位申请有偿接收处理,不得在船闸管理区及××河水域排放。所以,船舶污水对××河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本工程职工生活污水处理依托原船闸临时管理处,管理处设置了临时厕所、化粪池,化粪池定期由专人进行清理,不外排。本工程生活污水量较小,在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后,船闸管理区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9.3.3
声环境
9.3.3.1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3.3.1 .1
施工期
噪声源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这些噪声源都具有流动性、突发性、非稳态、高噪声等特征。在分析施工期噪声源分布、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敏感点分布情况,评价施工期噪声影响。
9.3.3.1.1.1
施工机械噪声无遮挡情况下,钻孔开挖噪声和主体浇筑噪声在昼间 45m、夜间 251m,混凝土生产系统噪声在昼间 50m、夜间 281m,钢筋加工厂噪声在昼间 79m、夜间446m,木材加工厂噪声在昼间 63m、夜间 354m 外,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要求。
主体工程施工区附近的声环境敏感点为××村,最近距离为 210m。考虑主体工程钻孔、基础开挖时,上、下游及外侧均设置有预留土坎围堰,成为四周的声屏障,因此大部分施工期内主要的噪声影响为混凝土生产等施工工厂,针对现有施工布置,为减少对施工区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将施工机械在各施工场区内尽量在远离敏感点一侧布置。
根据预测结果,夜间施工噪声达标距离较远,容易对居民区等敏感目标产生影响,钻孔开挖噪声和主体浇筑噪声、混凝土生产系统噪声在 500m 左右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区标准限值,钢筋加工厂噪声以及木材加工厂噪声的达标距离更远。
9.3.3.1.1.2
本工程施工道路距离声环境敏感点××村约 20m,在无隔声措施的情况下敏感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程交通噪声的影响,因此需采取降噪措施。
9.3.3.1.1.3
××村距船闸航道施工点约 100m,昼间受施工船舶噪声影响较小,夜间超标。因此,建议合理安排船舶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施工。
第 6 页
共 12 页 建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尽量避开夜间和中午施工时段,如必须进行夜间施工,应禁止高噪声作业行为。由于施工噪声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的污染也随之消失。
9.3.3.1 .2
运营期
9.3.3.1.2.1
船闸运营期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均达标; 9.3.3.1.2.2
通过对比现状监测背景值和预测值,敏感点受船闸通闸时船舶噪声影响较小; 上述预测中,考虑船舶航行时机舱门开启情况噪声影响,若机舱门关闭时可将噪声源降低 6dB(A)以上。因此在考虑到机舱门隔声削减量后,本工程船舶噪声对沿线敏感点昼间和夜间声环境影响基本可忽略。
9.3.3.2
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
9.3.3.2.1
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间,尽量避开夜间和中午施工时段,如必须进行夜间施工,应禁止高噪声作业行为; 9.3.3.2.2
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位置,搅拌站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集中的施工场所应选择在远离居民点区域; 9.3.3.2.3
施工机械要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状态,避免超过正常噪声运转。对高噪声设备,应在其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单围障,以降低其噪音辐射。
9.3.3.2.4
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间,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有关要求。并且必须在当地环保监察部门登记备案,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预先申请获批准后方可按申请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更改,使施工噪声对项目周围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特殊情况需连续施工的,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区或市生态环境局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施工。
9.3.3.2.5
施工区交通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运输车辆的噪声,为了降低道路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也为了保证施工中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车辆在居民区集中路段应适当减速行驶,并禁鸣高音喇叭。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降低机动车辆驶速度。考虑到进场交通运输噪声对两边居民的影响,需采取减速以降低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禁止夜间运输,对受影响居民采取补偿等措施减免对周边居民声环境的影响。
9.3.3.2.6
加强船闸管理,合理安排船舶进出船闸工作,避免船舶进出船闸鸣笛对岸居民点造成影响; 9.3.3.2.7
加强对船闸设备的保养及检修,保持正常运行,降低噪声。为保证船舶航行时的低噪音,船舶发动机应装置有效的消声器,并保证其正常工作,排放的噪声应符合国家《内河船舶噪声级规定》。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将来内河船舶将向环保节能型更新,特别是挂桨机船在内河航运上的逐步淘汰,船舶航行噪声影响将大为减轻。
第 7 页
共 12 页 9.3.4
生态影响
9.3.4.1
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9.3.4.1 .1
对陆域生态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区域,临时用地主要侵占农田,造成水稻种植面积的损失。永久占地范围主要侵占滩地草本植被,造成物种损失的主要是芦苇、空心莲子草、狗牙根等过渡带或湿生植被,均为广泛分布种,数量极多的物种,加之项目侵占面积相对整个××河滩地比例较小。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域植被多样性、原有的生态系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本地区的植物区系的群落类型和植物种类发生改变。
而且,工程完工后,除船闸占地和路面房屋等建筑物占地破坏的植被不能恢复外,其余被破坏植被均自然恢复,并通过结合本地物种进行绿化、种植等人工绿化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项目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因此项目对区域植被的植被多样性影响是短暂的,可恢复性的,影响轻微。
项目建成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但对评价范围自然体系完整性和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通过工程涉及区自然生态系统体系的自我调节,以及施工完成后进行绿化工程,在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工程影响区自然体系的性质和功能将得到恢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使受到影响的生态系统的自然生产力尽快得到恢复。
9.3.4.1 .2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9.3.4.1 .2.1
施工期
闸首、闸室的水下施工作业将使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增加局部水体的浑浊度,降低透光率,阻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数量,最终导致附近水域初级生产力水平的下降。打破靠光线强弱而进行垂直迁移的某些浮游动物的生活规律,粒径合适就可摄人体内,如果摄入的是泥沙,动物有可能因饥饿而死亡;通过呼吸,悬浮物可以阻塞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困难。
根据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各水下施工作业的 SS 污染影响范围一般为作业点 100~200m 范围内,加之水生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较强,对河流水生生物的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影响属暂时性、可逆性,因此水下施工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大,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活动对水体中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本项目桩基采用打桩、水下灌注桩施工一次性封底的施工工艺,施工面较小,施工影响范围在 100m 左右,相对于××河水系,施工活动对水体的扰动影响的范围有限,不足以对生态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9.3.4.1 .2.2
运营期
工程运行期对闸上河段饵料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具有正面影响,对闸下河段饵料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具有负面影响,但不会导致闸下河段饵料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资源显著下降。
第 8 页
共 12 页 9.3.4.2
主要保护措施
9.3.4.2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
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保护水生生物的重要性,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水上作业之便捕捞鱼类、伤害野生动物。
9.3.4.2 .2
环保条款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定的承包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
9.3.4.2 .3
涉水作业工期选择
航道疏浚作业及构筑物水下作业建议选择在枯水期进行,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及鱼苗摄食育肥期,以减少对它们造成伤害与影响。
9.3.4.2 .4
弃土场及抛填区防护及恢复措施
本项目疏浚方抛填区拟选址位于项目东南侧,占地 26.6 万 m²。抛填区防护及恢复措施:
9.3.4.2.4.1
考虑到工程抛填区占用 3.40 万 m²芦苇塘,为不典型湿地,建设单位需依据《××省湿地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国×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要求: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
9.3.4.2.4.2
抛填区应设置围堰,溢流口应设置子围堰或沉淀池。底泥的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很低,经过围堰或溢流井充分沉淀,不会周边水质造成影响,多余泥浆水经加药沉淀后浓度约在 50mg/L 左右,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SS 排放浓度为 70mg/L)后排入××河。
9.3.4.2.4.3
表土作为生态恢复的宝贵资源,抛填区开挖、围堰等施工开工前,先将临时用地范围内涉及耕地的表土 0.3m,进行剥离收集,待抛填区施工完毕后,为生态恢复使用。
9.3.4.2 .5
对鱼类洄游造成阻隔的预防措施
为了减免××船闸对长颌鲚、鳗鲡和中华绒螯蟹等洄游鱼类的影响,避免鱼类种群的片断化,保持长江鱼类和××河鱼类的正常交流,考虑采取集运渔船过鱼措施,并辅以人工增殖放流工程,缓解船闸对鱼类洄游通道和种质资源交流的阻隔影响。
9.3.4.2 .6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措施
结合本工程特点,建议在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禁止引种带有病虫害的植物;生态恢复与绿化应采用当地物种,禁止引进有害外来物种,确保生物安全。禁止施工人员人为携带并放生外来入侵鱼种。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种子的植物要现场烧毁,以防种子扩散;在临时占地的地方要及时绿化,绿化作业时应采用乔灌草结合,即选用乔木绿化植物的同时选用部分生长密度较高的常绿阔叶灌木作为林下植物,全面绿化,不留空地,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对于已传入并造成危害的入侵物种,施工单位应采取生物、
第 9 页
共 12 页 化学、物理、机械、替代等控制技术,迅速予以控制,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流通途径的管理,防止外来入侵物种任意流入自然环境。
9.3.5
固体废物
9.3.5.1
固体废物性质及产生量
9.3.5.1 .1
施工期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如砂石、石灰、混凝土等)、施工船舶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这些均属于一般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若随意堆放或抛弃,将会孳生蚊蝇和鼠害,对施工区的环境卫生、景观、施工人员的健康以及河道水体水质将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会对项目区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9.3.5.1 .2
运营期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为过闸船舶垃圾、管理处生活垃圾。过闸船舶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废(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含油废物),由于本工程区域内危险废物禁止随意排放,如确需处置应由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单位进行有偿接收处理,加之本工程锚泊区不提供船只检修和清洗,不计入固废产生量。
9.3.5.1 .2.1
过闸船舶生活垃圾
本项目建成后,按照《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内河航运船只生活垃圾发生系数为1.5kg/人•日,代表船型 2000 吨级船舶船员按 6 人计算,估算项目营运后过闸船舶生活垃圾量为 49.1 吨/年。
9.3.5.1 .2.2
管理处生活垃圾
项目建成后,一线船闸司机、警卫班、后勤及行政管理等人员均与复线船闸公用,一线船闸改建后新增 38 人,运营管理采用四班三轮转。按照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为 1.5kg,估算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为 15.75 吨。
9.3.5.1 .2.3
机修废弃物
运营期船闸机修产生的机修废弃物主要包括含油手套、抹布等,为危险废物(废物代码:900-041-49),经类比,产生量约为 0.2 吨/年。
9.3.5.2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施工期
工程开挖土石方应尽量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及时送至抛填区堆置,夯实压实,采取植被防护措施,避免扬尘和水土流失。
本项目疏浚方抛填区拟选址位于项目东南侧,占地 26.6 万 m²。抛填区占用了 3.40 万 m²芦苇塘,为湿地,建设单位应按照《××省湿地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征求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建设单位应按照《国×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要求,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
抛填区应设置围堰,溢流口应设置子围堰或沉淀池。底泥的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污泥中
第 10 页
共 12 页 重金属含量很低,经过围堰或溢流井充分沉淀,不会周边水质造成影响,多余泥浆水经加药沉淀后浓度约在 50mg/L 左右,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SS 排放浓度为 70mg/L)后排入××河。表土作为生态恢复的宝贵资源,抛填区开挖施工开工前,先将临时用地范围内涉及耕地的表土 0.3m,进行剥离收集,待抛填区施工完毕后用于生态恢复。运营期:
9.3.5.2.1
等候过闸船舶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9.3.5.2.2
管理区生活垃圾等一般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9.3.5.2.3
运营期船闸机修产生的机修废弃物主要包括含油手套、抹布等,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附录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不按危险废物管理,混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统一处理。
9.3.5.2.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舶含油废物由海事部门认可单位进行有偿接收和处理。
9.3.6
公众参与
建设单位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于20××年4月1日~20××年 4 月 17 日在××市 ZF 信息公开网站上进行了《××省××水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次网上公示;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编制完成后,于 20××年 5 月 25 日至 20××年 6 月 9 日在××市 ZF 信息公开网站上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并同步在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周边社区张贴了《××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以及对项目建设所在区域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采取书面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两次公示 10 日内以及现场张贴公示期间均未收到任何反对的意见。
建设单位在公参期间,采用发放问卷的方法,让调查对象填写民意调查表,通过对表中所列内容的回答,得出公众对本工程环境影响的主要看法和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 70 份,收回个人有效调查问卷 58 份。调查统计结果表明,94.8%公众对本项目有所了解。其中 79.3%的被访者支持项目建设,20.7%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无人表示反对。××省××水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表示接受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及建议,尽量满足 公众要求,把对评价区域居民的不良环境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根据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要求,做好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拟采取的措施如下:项目施工期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施工,按照环保部门要求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按照设计方案的工期安排督促施工单位准时完工,缩短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加强技术监督和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做好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废水、废气及噪声的处理工作,切实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配合当地 ZF 加大项目的环保宣传力度,让周边群众更好的了解项目环保执行情况;相关部门要在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加强监管,确保项目周围环境质量达标。最大限度减轻对周围民众的影响。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程序合法,调查对象人群代表性强,调查内容真实有效,所调查统计数及汇总的意见,基本能够集中、真实地反映出拟建项目周边群众对本工程建设所关心的问
第 11 页
共 12 页 题和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次调查两次公示未收到投诉信息,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得到建设区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综上所述,公众对该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与理解,为该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应重视公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力求解决好公众关心的各类环境问题,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以取得当地人民 ZF 和群众的支持,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9.3.7
环境风险评价
9.3.7.1
风险预测及影响分析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是运输船只在过闸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违章航行等原因,船只与船只之间发生碰撞,或船只与船闸发生碰撞,导致燃料油箱漏油、危险品泄漏甚至船只沉没。
溢油、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后,由于油品及危化品本身具有污染性和毒性,会对××河局部水体水质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对水生动物产生一定危害,如对浮游生物产生毒性伤害作用,对幼鱼、仔鱼产生毒害作用,且这种危害的周期往往是很长的。
9.3.7.2
事故风险预防措施与 应急计划
9.3.7.2.1
船闸要接受该辖区内地方海事局对船舶交通和船舶报告等方面的协调、监督和管理。
9.3.7.2.2
推进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监控船舶航行和进出闸,并提供船舶航行所需安全信息,以保障船舶交通安全,避免船舶碰撞事故、大型船舶搁浅等事故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船闸效率,有效组织搜救行动和事故应急反应等。
9.3.7.2.3
为避免船闸前沿航道内船舶发生碰撞事故,进出船闸的船舶必须根据水域船舶动态合理安排进出时间,按照交通部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加强过往船舶的安全调度管理。
9.3.7.2.4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收集实时气象信息,确保进出船闸、停靠的安全。
9.3.7.2.5
通过控制室监视船舶通过船闸过程,提早发现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
9.3.7.2.6
对通过船闸船舶涉及船员加强管理,提高船员素质,降低操作性失误。
9.3.7.2.7
注意气象和水流条件,密切关注航行条件,通过无线电、手机通信等通信手段提醒行驶船舶行驶条件,避免大风、大浪、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造成事故发生的可能。
9.3.7.2.8
船闸配备一定数量的围油栏、吸油毡等应急物资,配备应急通讯设施,加强各单位涉及船员、人员的应急意识,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启动应急预案。
9.4
环保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 61117.30 万元,环保投资为 202.6 万元,占总投资的 0.33%。
第 12 页
共 12 页 9.5
“三同时”竣工验收及环保措施汇总一览表
本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及环保措施汇总一览表见表 9.5-1。
表 表 9.5- -1 1 “三同时”竣工验收及环保措施汇总一览表
类别
措施内容
预期效果
金额( ( 万元) )
主要构成
水环境污染防治 施工期 临时厕所、化粪池、隔油池、生产废水沉砂池、沙石料冲洗废水处理设施、底泥余水处理设施 保护裕溪河水质,将污染降到最低,满足标准要求 25.0 临时厕所、化粪池、临时沉淀池、隔油池、中和池等 运营期 临时厕所、化粪池 - 依托巢湖复线船闸船闸管理区 声环境污染防治 施工期降噪采用隔声屏障、施工围堰、施工管理、机械检修,夜间禁止施工 将污染降到最低、厂界达标,敏感点达标 15 隔声屏障、施工围堰、施工管理、机械检修 事故风险 溢油事故应急设备及物资 将事故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40 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警示牌、应急预案联动响应等。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 覆土、绿化 将污染降到最低,满足标准要求 - 包含于工程主体投资 施工期配备洒水车 10 辆进行洒水抑尘、建立施工围挡、堆场加盖篷布,进出车辆冲洗 - 由施工单位自备 固体废物 管理处、船闸及锚泊区设置垃圾桶或集中垃圾回收点,分类收集 将污染降到最低 1 约 20 个,500 元/个 生态环境补偿 生态保护措施(过鱼设施)、抛泥区植被绿化,临时占地复垦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补偿建设生态损失 - 依托巢湖节制闸 环境管理 施工期环境监理 将污染降到最低 48.4
环境监测 施工期监测环境;运营期环境监测 将污染降到最低 23.2
9.6
总结论
××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省高等级航道发展规划》、××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等基本协调,环境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热词搜索: 评价 影响 环境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高中老师评价.docx2021-08-27
- 高中三年个人评价.docx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高中个人评价报告怎么写【精华】2021-09-05
- 教师工作评价总结2021-09-08
- 对领导个人评价范文二篇2021-09-16
- 华三绿色评价2021-09-16
- 谈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管...2021-08-27
- 新媒体影响下影视教育2021-08-27
- 合村并组对村治的影响当注意2021-09-27
- 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2022-10-31
- 氨氮和pH值对孔雀鱼针尾病的影响2022-11-01
- 2024年度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2024-01-04
- 乡镇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1-08-27
- 市领导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讲...2021-08-27
- 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2021-08-27
- 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2021-08-27
- 艺术设计心理学下环境设计2021-08-27
- 谈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2021-08-27
-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应用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浅谈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2021-08-27
- 现代环境设计中民俗艺术特性...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