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贸易比较与潜力探索&产品创新理论设计分析论文
产品贸易的比较与潜力探索
本文作者:汤碧工作单位: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一)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且中国处于逆差地位从图 1 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基本呈增长趋势,2011 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达到 263.63 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 15%。同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多年来以逆差为主,2011 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为 164.9 亿美元,而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就高达 173.39 亿美元。可见,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是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金砖国家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占重要地位。根据表 1 发现,2001 年中国与巴西、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额相近,与印度贸易额次之,中国与这三国农产品贸易均为逆差,中国与南非贸易额较少且为顺差。经过 10 年的发展,2011 年中国与巴西的农产品贸易额最大,为 166.22 亿美元,占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 63.05%;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贸易额次之,为 53.37 亿美元,占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 20.25%,中国与俄罗斯、南非的农产品贸易增速相对较慢,2011 年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分别为 37.36 亿美元、6.67 亿美元,占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分别为
14.17%、2.5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巴西、印度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与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并于 2010 年开始出现顺差;中国与南非的农产品贸易则一直保持较稳定的顺差,但金额不大。数据来源:根据UNcomtrade 整理。下同图—2011 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贸易差额(亿美元)(二)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根据 UNcomtrade 数据库,商品标准分类为 HS 两位码的数据,对 2011 年中国与其他 4 个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进行分析,可得:中国与巴西在 52 章(棉花);23 章(食品工业残渣及废料;配制饲料)、20 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上双边贸易密切,这三类产品在中巴农产品双边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多为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例如 12 章(油籽)、17 章(糖及糖食)与 24 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等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对巴西的出口则多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符合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例如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50 章(蚕丝)、11章(制粉产品;麦芽;淀粉等;面筋)等均为中国对巴西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前 10 位中有 5 个行业相同,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分别为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12 章(油籽)、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16 章(肉、鱼及
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制品),这 5 个行业中既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又有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在与俄罗斯的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上更具优势,如 52 章(棉花)是中俄农产品贸易中的重要部分;而俄罗斯自然环境因素使其更趋于发展林业与畜牧业。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与中俄农产品贸易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印在 52 章(棉花)、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53 章(其他植物纤维)、09 章(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13 章(虫胶;树胶、脂及其他植物液、汁)上互为主要贸易伙伴,这些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出口印度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一定地位,如 52 章(棉花)与 17 章(糖及糖食),而印度出口则绝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较少。因此,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贸易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中国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上更具有比较优势。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较少,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前 10 位中仅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52 章(棉花)、20 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相同,既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又有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尽管中国与南非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较晚,增长率低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但具有较大的潜力。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行业。巴西与南非出口中国的农产品主要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印度与俄罗斯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中国与巴西、南非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大,与俄罗斯、印度的农产品贸易则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密切程度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比较优势是贸易双方交易产生的重要基础,在农产品领域尤其如此。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力资源、文化传承等禀赋的差异,在不同类别的产品上会各有比较优势或劣势,从而会产生对双 方 都 有 利 的 互 惠 贸 易 。
RCA 指 数 由 美 国 经 济 学 家Balassa(1965,1989)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RCAij=Xkiw/XtiwXkww/Xtww,其中,Xkiw 表示国家 i 产品 k 的出口额,Xtiw 表示国家 i 的出口总额,Xkww 表示产品k 的世界出口额,Xtww 表示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认为,如果RCA>2.5,则表明 i 国在 k 产品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如果1.25≤RCA≤2.5 , 则 具 有 较 强 的 竞 争 优 势 ; 如 果0.8≤RCA≤1.25,则具有中等竞争优势;如果 RCA<0.8,表明竞争力较弱。根据表 2 列出的金砖五国 28 类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出,在金砖五国中,巴西农产品出口的整体比较优势最强,绝大部分农产品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中还不乏一些极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俄罗斯在农产品出口上
的比较优势最弱,只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谷物这两类农产品的 RCA 指数大于 1。这与两国地理位置不同有关:巴西土地广阔、温度适宜、水源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俄罗斯气候寒冷,森林资源丰富,但是总体农业发展水平落后,食品基本依赖进口。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 03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5 章(其他动物产品)、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13 章(虫胶,树胶、脂及其他植物液、汁)、16 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制品)、20 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50 章(蚕丝)、51 章(羊毛等动物毛)、52 章(棉花)、53 章(其他植物纤维)。俄罗斯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和 10 章(谷物)。巴西除了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4 章(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等类型农产品上不具比较优势外,其大部分农产品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尤其是在 05 章(其他动物产品)、12 章(油籽、子仁、工业药用植物、饲料)和 17 章(糖及糖食)上,RCA 指数都在 10 以上。印度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 02 章(肉及食用杂碎)、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0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09 章(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10 章(谷物)、17 章(糖及糖食)、23 章(食品工业废料、配制饲料)、24 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50 章(蚕丝)、52 章(棉花)和 53 章(其他
植物纤维)。南非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11 章(制粉产品、麦芽、淀粉等,面筋)、17 章(糖及糖食)、20 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21 章(杂项制品)、22 章(饮料、酒及醋)、24 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和 51 章(羊毛等动物毛)。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 RCA 指数的差异,体现出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他金砖国家除了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外,还在资本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发展农产品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贸易结合度分析双边贸易结合度是指一个国家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它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布朗(1947)提出,之后经过日本学者小岛清(1958)等人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明确了双边贸易结合度在统计学和经济学上的某种意义。本文用它反映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互相依存的程度,数值越大,表明这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贸易结合度指数是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相互依存度的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公式表示为:TIIab=Xab/XaMb/Mw,其中,TIIab 表示 a 国对 b 国的农产品贸易结合度,Xab 表示 a 国对 b 国出口的农产品贸易额,Xa 表示 a 国出口农产品总额,Mb 表示 b 国农产品进口总额,Mw 表
示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TIIab>1,表明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TIIab 值越大,表明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越紧密、TIIab<1,则表明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不紧密。图 2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变化从图 2 中贸易结合度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上升最快,从2001 年的 0.09 迅速增加到 2010 年的 1.53,增长了 16 倍,说明在过去 10 年,中国与巴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中国与印度农产品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则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2001 年中国与印度农产品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为 1.74,是同期其他金砖国家中贸易关系最紧密的,到 2010年,中国与印度的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下降到 1.41,巴西取代印度成为金砖国家中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最紧密的国家。中国与南非和俄罗斯在农产品方面的贸易关系相对稳定。2010 年中国与巴西、印度和南非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大于 1,与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小于 1,说明中国农产品贸易与巴西、印度和南非相对紧密,与俄罗斯联系则相对较弱。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金砖国家作为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是金砖国家对外贸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可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对此,本文对金砖国家农产品的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市场出口结构进行分析,以考察中国与金砖国家在农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上的竞
争程度。(一)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相似度分析由于出口的产品结构存在差异,出口国之间贸易总量的比较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口国之间的竞争程度。本文采用 Finger 和Kreinin(1979) 提 出 的 出 口 产 品 相 似 度 指 数(ExportSimilarityIndex)来衡量任意两个金砖国家在第三市场或世界市场上出口农产品的相似程度和直接竞争程度。出口相似度指数的定义为:SP(ij,w)=[∑Min(Xkiw/Xtiw),(Xkjw/Xtjw)]×100,其中,SP(ij,w)表示 i 国和 j 国出口到 w 市场的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Xkiw 和 Xkjw 分别表示国家i 和国家 j 产品 k 的出口额,Xtiw 和 Xtjw 分别表示国家 i 和国家 j 的出口总额。该指数的变动范围在 0~100 之间。为了调整国家规模相差过大带来的问题,Glick 和 Rose(1998)对这个指数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产品相似性指数为:SP(ij,k)=∑k[(Xkiw/Xtiw)+(Xkjw/Xtjw)2{]×(1-(Xkiw/Xtiw)-(Xkjw/Xtjw)(Xkiw/Xtiw)+(Xkjw/Xtjw)})×100。一般认为,SP(ij,k)指数为 100 时,表明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完全相同;相反,指数为 0 时,则两国对第三市场或者世界市场的商品结构完全不同。同时,如果这个指数随着时间上升,则表明两国的出口结构趋于收敛,意味着这两个国家在第三市场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另一方面,如果出口相似度指数下降,则意味着两国在第三市场上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正在上升,表明两国在第三国或者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趋于缓和。根据表 3 计算
的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整体来看,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到世界的农产品相似度指数是比较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说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出口的农产品竞争性降低了。分国别看,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最激烈,产品相似度指数下降幅度也最小,这主要由于在金砖国家中,中国与印度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禀赋差异性最小;中国与巴西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十年来一直较低,中巴在农产品的出口种类上差异较大,两国农产品结构互补性较强;中国与俄罗斯和南非农产品的出口结构没有出现明显的收敛趋势,中俄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虽然在2001 年较高,超过中国与南非,但是却下降得很快,到 2010年,中俄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在金砖国家中仅高于中巴,说明中俄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二)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性分析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逐年增长较快,除产品结构外,金砖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也会存在竞争。从中国和金砖各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来看,欧盟、美国、日本、东盟是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市场有很强的相似性。表 4 显示,中国是其他金砖国家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东亚国家和地区,如东盟、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此外,欧盟和美国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巴西农产品主要出口中国、东盟、日
本等东亚市场,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也是巴西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其周边的欧盟、中国、乌克兰、韩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有东盟、欧盟、中国、孟加拉国、阿联酋及美国;南非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除欧盟、东盟、美国和日本外,还有其周边的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金砖五国农产品出口除了各自具有地缘优势的市场外,基本都在欧盟、东盟、美国和日本 4 个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对这 4 个市场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53.37%,巴西对这 4 个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占巴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38.33%,印度与南非的比例分别为 33.94%和 47.33%。虽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农产品出口市场上存在较大范围的重叠,但从 5 国出口 4 大市场的产品来看,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具体来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到欧盟市场的农产品并不相同,仅在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12 章(油籽;子仁;工业药用植物;饲料)与其他金砖国家在欧盟市场上存在竞争。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东盟市场的竞争性则较在欧盟市场明显一些,在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12 章(油籽;子仁;工业药用植物;饲料)、24 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和 52 章(棉花)上都存在竞争;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产品结构差异较大,只有在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9
章(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20 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21 章(杂项食品)存在竞争性;相比较而言,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性最小,仅在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12 章(油籽;子仁;工业药用植物;饲料)、23 章(食品工业残渣及废料;配制饲料)存在一定竞争,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较其他金砖国家在地理上与日本具有“天然的贸易伙伴”关系。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合作空间分析 贸易产品的竞争和互补主要取决于贸易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所影响的产业结构。尽管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有一定的竞争性,但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其产品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产品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金砖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是互补的。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存在的互补性将为其进一步开展双边合作提供基础。(一)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反映两个贸易伙伴之间一方的出口结构与另一方的进口结构在多大程度上相配,常使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本文采用于津平(2003)构建的综合性互补指数来分析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该互补性指数用公式表示为:Cij=∑k[Ckij×(Wk/W)],其中,Cij 表示国家 i 出口与国家 j 进口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单个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为Ckij=RCAxik×RCAmjk,RCAxik 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国家 i 在
产品 k 上的比较优势,RCAmjk 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国家 j 在产 品 k 上 的 比 较 劣 势 。RCAxik=(Xik/Xi)/(Wk/W)RCAmjk=(Mjk/Mj)/(Wk/W),Xik 为 i国 k 类产品的出口额,Xi 为 i 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Mjk 为j 国 k 类产品的进口额,Mj 为 j 国所有产品的进口总额。RCAmjk 越大表示国家 j 在产品 k 上的进口比例越大,说明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处于比较劣势。如果国家 i 在产品 k 上的比较优势明显(即 RCAxik 大),而国家 j 在产品 k 上比较劣势明显(RCAmjk 大),则在产品 k 的贸易上 i 国的出口与 j 国的进口呈互补性。在多种产品(行业)存在的情况下,两国贸易的综合性互补指数可用各产品(行业)所呈现的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来计算,加权系数为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Wkj/W)。Cij>1,就表示 i 国产品的相对出口份额和;国的相对进口份额匹配程度较高,存在互补性。Cij 越大,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越强;反之,Cij 越小,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越弱。根据表 5 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一直都小于 1,说明中国出口到这三个金砖国家的农产品互补性总体低于世界水平,而中国农产品出口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 2008 年以前均大于1,2008年以后则都小于1,但是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互补性指数相对较高,说明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俄罗斯是中国可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的潜在目的地,尤其是俄罗斯加入 WTO 后,其农产品关税的下降为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1—2010 年,中国出口与其他金砖国家进口的贸易互补性一路下滑,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逐渐下降造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 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加入 WTO 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较快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但是农产品的竞争力并没有显著增强,某些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出现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资源禀赋的变化使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显著提高,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对削弱。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相对大得多(俄罗斯除外),尤其是巴西农产品出口相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各个年份均大于 2,说明巴西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很强;印度农产品出口相对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除2009 年以外均大于 1,说明印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较大的互补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南非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和南非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小于 1,说明中国与南非农产品总体贸易互补性不强。(二)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分类别互补性 1.中国与巴西农产品分类别贸易互补性。从各个类别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来看,中国出口与巴西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类别主要有 8类,分别是: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5 章(其他动
物产品)、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11 章(制粉产品;麦芽;淀粉等;面筋)、13 章(虫胶;树胶、脂及其他植物液、汁)、50章(蚕丝)、52 章(棉花)和 53 章(其他植物纤维);巴西出口与中国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类别主要有 10 类,分别是:02章(肉及食用杂碎)、05 章(其他动物产品)、12 章(油籽;子仁;工业药用植物;饲料)、14 章(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15 章(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17 章(糖及糖食)、23章(食品工业残渣及废料;配制饲料)、24 章(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52 章(棉花)和 53 章(其他植物纤维)。2.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分类别贸易互补性。中国出口与俄罗斯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类别主要有 8 类,分别是: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5 章(其他动物产品)、07 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0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13 章(虫胶;树胶、脂及其他植物液、汁)、20 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52 章(棉花)、53 章(其他植物纤维);俄罗斯出口与中国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类别只有 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3.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分类别贸易互补性。中国出口与印度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类别主要有 7 类,分别为: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9 章(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13 章(虫胶;树胶、脂及其他植物液、汁)、14 章(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50章(蚕丝)、52 章(棉花)和 53 章(其他植物纤维);印度出口与
中国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主要有 9 类,分别为: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12 章(油籽;子仁;工业药用植物;饲料)、13 章(虫胶;树胶、脂及其他植物液、汁)、14 章(编结用植物材料;其他植物产品)、23 章(食品工业残渣及废料;配制饲料)、50 章(蚕丝)、51 章(羊毛等动物毛)、52 章(棉花)和53 章(其他植物纤维)。4.中国与南非农产品分类别贸易互补性。中国出口与南非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类别主要有 4 类,分别为:03 章(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20 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和 51 章(羊毛等动物毛);南非出口与中国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主要有 3 类,分别为:0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12 章(油籽;子仁;工业药用植物;饲料)和 51 章(羊毛等动物毛)。综上所述,中国出口与其他金砖国家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产品,中国进口与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则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印度除外,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此外,在中国出口金砖国家和金砖国家出口中国的农产品中,有些是一致的,说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
产品创新理论设计分析论文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方法与工具是基于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微电子、信息、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的价格和款式(造型色彩)、提高产品的功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为目的的一切设计技术的总称。产品创新理论、方法与工具技术研究的宗旨是从产品的工作特性和功能目标出发,在特定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具体条件下,根据相邻学科的原理,创造性地设计产品,并使它在技术及经济上达到最佳水平。该技术鼓励设计人员,从原来固有的常规设计模式中跳出来,用新观点、新原理、新方法来设计新产品。在发明了新产品后,在技术领先的有利条件下,将该技术领域扩展,并形成此方面的技术优势。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方法与工具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产品创新设计、降低成本设计、快速设计、仿真与虚拟设计、智能设计、广义优化设计等设计技术。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二战以后的几十年来,各主要发达工业国家先后开始重视起对设计技术的研究,如英国从 60 年代开始,就以国家政策和财力来支持发展与推广设计新技术;德国提出“设计就是科学”,且其设计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美国成立有“设计委员会”。日本同样也非常重视设计技术的发展,将设计看作
是技术、经济、美学和人机学的一体化整体,并极力推广和采用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在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与设计有拳国际会议,探讨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我国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以前都是凭借设计者的经验,以模仿为主,故局限性大。从 60 年代开始,加强了新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实验研究工作,从而使设计从仿制和经验设计逐渐走向实验研究和计算分析阶段。到了 80 年代,开始在国内介绍一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同时将计算机引入设计领域,对设计工作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国在设计领域中仍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对设计研究不够,已有的成果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资金投入少,人员培训工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一直没形成开发新产品或更新老产品的设计和应变能力,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更没有从设计的角度进行消化。
在创新设计方面,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阔,创新也由原来的仿生法、智爆法、联想法、形象思维法和阵列法等基于认知的方法( CognitiveApproach )
过 渡 向 基 于 系 统 的 方 法(SystemApproach)方向发展,对设计进程和设计对象进行建模、模拟人类的认知思维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创新设计的自动
化,并且利用系统论和信息论的研究成果,创新设计开始向智能化发展。
在降低成本设计方面,国内外专家对成本估算及降低成本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德国学者提出了成本结构和分类,用相对成本概念来实现不同设计方案之间的对比评价,同时利用设计方法学和控制成本的设计思想研究成本特征与设计特征之间的转化,提出了面向用户的目标成本核算法;美国学者(在面向报价方面)对已有或生产过的产品作回归统计的结果,建立了成本模型;日本、瑞士、英国等学者也均对制造阶段的成本估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数年的研究,但由于工厂数据可靠性较差,研究经费和人力不足,工作量和难度大等原因,进展缓慢,从上述可看出对产品降低成本的设计长期以来还一直停留地局部阶段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尚未把它纳入到贯穿设计全过程一体化的 CAD 系统中,且分析结果大多是定性的,少数定量分析又是基于统计分析基础上的,因此,建立支持设计全过程尤其是原理方案和总体结构设计阶段的成本信息模型已成为实现低成本设计的关键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快速设计方面,1992 年 6 月,在东京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并行工程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旨在缩短产品设计周期的快速设计技术(RapidDesignTechnology,RDT),目前国际上在针对快速设计的并行设计技术、快速原型技术、系列化模
块化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等发展均较为迅速。
在仿真与虚拟设计技术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均较为活跃,在机械产品设计的仿真建模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包括有限元方法(FEM),有限差分法等。在一些实际应用领域,希望从仿真系统中得到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体验到的感受,从而能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就是说需要仿真系统具有超越现实的虚拟性,这些客观需求推动了一种新兴的技术——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技术的发展;同时,在计算机虚拟现实系统(VRS)环境中的虚拟设计(VirtualDeign-VD)技术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虎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智能设计技术方面,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从传统的CAD 技术不断向智能 CAD(ICAD)和人机智能化设计系统方向发展,对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研究也正逐渐走向纵深,智能设计技术向着不但提供知识处理自动化,而且实现决策自动化,以支持大规模的多学科多领域知识集成设计全过程的自动化。
广义优化设计方面,国内的数值优化技术约在 70 年代初应用于工程设计,且目前离形和随机变量优化、结构优化、智能优化、优化建模和复杂系统优化方法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具有相当水平的理论和应用成果,但对向前扩展到建立模型、处理模型,向后扩展到优化结果显示的全过程的研究还很不够,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有着一定差距。
三、“十五”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目标 研究并掌握产品创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有重点地应用于一批产品设计中,提高产品综合设计技术,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及功能、款式(造型色彩)等方面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多的份额。
2.主要研究内容 (1)创新设计技术 开展对产品功能原理创新、结构创新和形态创新等方面理论及技术基础研究,为此着重研究创新设计技术中的原理方案设计目录(PCDC)、创新问题求解理论(TIPS)、材料选择,从而通过对原理方案的优选、分解和组合来产生新的原理方案;利用求解理论解决工程系统中新的需求与不能满足要求的旧系统之间的冲突问题,以及利用不同的材料选择来达到完全创新的设计结果。
(2)降低成本设计技术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采用面向成本设计技术和并行的成本估算技术是使产品成本降低的关键,其中重点要研究的是成本结构分析技术和价值工程分析技术,且需要构造多种专用的设计知识库来精确地并行估算成本。同时,目标成本控制技术和成本优化技术及对降低成本的知识基系统技术也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优势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3)快速设计技术 开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异地)设计技术、并行工程技术研究,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其中,系列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原型成形技术和虚拟制造技术也是快速设计的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4)仿真与虚拟设计技术 建模/仿真方法学、仿真计算机、CAE 和仿真软件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对科学计算的可观化研究,分布仿真系统以及在将专家系统模糊决策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引入仿真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的、智能仿真系统。开展虚拟现实(VR)技术的研究,使多种仿真技术具有一个更加真实方便的输入输出系统,并能使用户根据仿真结果快捷地作出各种决策。
(5)智能设计技术研究 智能 CAD (ICAD)技术和人机智能化设计系统技术的研究,使得面向 CIMS 的智能设计走向智能设计的高级阶段,原理方案智能设计、协同求解、基于实例的推理、知识获取、表达和利用等技术也是智能设计技术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6)广义优化技术 企业建模和规划策略技术、复杂系统优化算法、工程数据技术等均是广义优化技术所要研究的重要技术,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使得人们能够从模型的建立、处理、一直到优化结果显
示等全过程进行优化。
相关热词搜索: 产品 潜力 探索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产品工业设计管理论文&产品趣...2021-08-27
- 产品设计教学中色彩教育新趋...2021-08-27
- 产品设计经济管理论文&产品设...2021-08-27
- 产品设计经济价值研究&产品造...2021-08-27
- 产品设计论文消失曲面造型策...2021-08-27
- 产品包装设计策略分析&产品包...2021-08-27
- 产品设计情感回归论文&产品设...2021-08-27
- 产品包装设计发展论文&产品包...2021-08-27
- 产品设计风格管理论文&产品网...2021-08-27
- 产品设计工坊式教学意义探析&...2021-08-27
- 如何发挥人员的最大潜力?2022-01-31
- 骑行展现我潜力2022-10-30
- 地区卫生服务的探索2021-09-13
- 近代化探索2021-09-14
- xxx地区卫生服务的探索2021-09-15
- 历史专题二近代化探索2021-09-16
- 学习江泽民“三讲”教育是加...2021-09-27
- 机关服务文化的实践与探索2021-09-29
- 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2021-10-08
-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2021-10-11
- 县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与探索2021-12-16
- 社会综合治税建设的探索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