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察奥斯卡影像中人性表现和再现奥秘.doc
探察奥斯卡影像中的人性表现和再现奥秘
内容摘要:奥斯卡影像是一个多元人性展现的舞台。奥斯卡艺术的触角伸向了人性的每一个狭小的领域。对近百年奥斯卡影像的细读分析表明要想概括出一种所有作品都共同主打的人性是完全做不到的。不过。这些研究至少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三点洞见:第一。爱情是奥斯卡艺术最普遍的人性主题;第二,追名逐利是奥斯卡影像永远演绎不完的人性;第三,奥斯卡影像更青睐不圆满的人性。研究还表明:在全部奥斯卡艺术作品中,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全部奥斯卡影像中最容易引发观众强烈自由情感的人性,但是并非所有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影像都能够引发强烈自由情感,在表现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奥斯卡影像中多数部分都只能以直观的感官刺激方式引发观众的顺势审美效应,只有少数极为特殊的影像片段能引起非同寻常的自由情感。引发强烈自由情感的影像无一例外地都是彰显出了人性的精华,这就是被我们通常称为正义和大善的行动,而不是一般的道德伦理行为。
关键词:奥斯卡影像人性表现和再现自由情感
(一)
奥斯卡影像是一个多元人性展现的舞台。奥斯卡艺术的触角伸向了人性的每一个狭小的领域。对近百年奥斯卡影像的细读分析表明,要想概括
出一种所有作品都共同主打的人性是完全做不到的。不过,这些研究至少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三点洞见:
第一,爱情是奥斯卡艺术最普遍的人性主题。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每一部奥斯卡影片都是以爱情为最主要的人性诉求。有些作品像《泰坦尼克号》、《一夜风流》、《英国病人》、《勇敢的心》、《阿甘正传》、《卡桑布兰卡》、《蝴蝶梦》、《断背山》、《马蒂》、《走出非洲》、《君子协定》等的确是隶属于纯粹的爱情绝唱,其他的人性都是作为附属部分而凸显爱情的。但更多的作品是将爱情作为影片的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和调味剂而配置的。像《沉默的羔羊》,如果没有实习女探员史达琳与杀人魔鬼莱达之间的奇异情愫萦绕其中,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会大打折扣,事实上正是因为爱的本能驱动,杀人魔鬼莱达心中的一丝人性光点才被点燃,从而帮助史达琳最终破获水牛比尔案。首先我承认这条极为朦胧的爱情线是吸引我观看这部影片的最大动力,同时我也深信同我一样心结的观众还大有人在。《法国贩毒网》中的大毒枭夏尔耶尼,毒辣残忍,老奸巨猾。电影一开始就描述了他指使尼克利暗杀了暗中跟踪他的缉毒警察,其残忍可见一斑。但是,剧中令人不能忘记的一幕还有他对自己的女友体贴入微的场面,如果他的性格中没有这样的温存一面,我想这个人物的形象绝不会如此丰满、生动、可信。我甚至还想,意志坚强、信仰如钢、誓死如归的圣雄甘地如果没有那位贤良温柔、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和那位因崇拜和敬畏他的崇高人格而成为他忠实的得力助手的女知己的陪伴和相助,他能否把自己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使命进行到底?
另外,在这里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探究奥斯卡艺术爱情表现的深层动
因。真爱是一种自由情感,这意味着真爱是超越世俗功利性的,正是这种性质赢得了观众的共鸣。现在,让我们停下来对真爱的这种无功利性或者超功利性深思 10 分钟。你难道没有任何感想吗?其实,我早就怀疑真爱的这种超功利性,因为我常常为一个最普遍的人性所困扰:真爱的超功利性是否也内含着对性欲的超越呢?我的答案是绝对否定的。我认为如果有真爱,那么它必然包含着性欲的合理性诉求,也就是说真爱与性欲是不能分隔开来的,对于真爱来说,性诉求是其中的必然成分,而不是它的功利性所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如果真爱就是纯粹的超越一切的自由情感,那么我们就只能否定婚姻和性活动本身,因为无论是婚姻还是性活动都直接指向人类种族的繁衍,是人类保存自己的内在本质属性。显然,后者作为一种自然属性是根本无法否定的。那么,更符合人性更合理的爱情哲学是将性欲纳入真爱的必然范畴,而不是作为它的功利诉求。再回到现实中来,我们看到性、爱同一的现象乃是人类社会的最普遍的人性。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当然存在于现实中,但这种存在不是一种社会的正常状态,而是真爱的异化状态。所以,我们从奥斯卡艺术天地中从未发现过一部纯粹讴歌精神之恋的作品,而所有的主流爱情影片都是在真爱与性爱统一的立场上来演绎自由情感的。深情的凝望、羞涩的初吻、绵绵的话语、紧紧的拥抱、温存的爱抚、欢快的做爱……这样的场面几乎充斥着每一部奥斯卡影片,构成了最吸引观众的爱情风景。
第二,追名逐利是奥斯卡影像永远演绎不完的人性。一部分影片把名利动机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健康因素,在艺术世界中加以弘扬和褒奖,这类作品有《洛奇》、《百万美元宝贝》、《角斗士》、《莫扎特
传》、《甘地传》、《勇敢的心》、《歌舞大王齐格飞》、《赤色分子》、《巴顿将军》、《良相佐国》、《阿凡达》、《左拉传》等。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为追求所谓的自由、事业、地位、财富而披荆斩棘锐意进取,他们或者高奏凯歌,或者功败垂成,但作为驱动他们前进的原动力都是人性中的名利动机。
另一部分奥斯卡影像则把名利动机诠释成为人性中的负面因素和堕落力量,因而这些作品更多地把追名逐利与犯罪、邪恶、仇杀、报复、歧视、暴力等社会人生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教父》系列中的两代教父所代表的黑社会势力之所以从事那些不光明正大的非法社会活动,不过是为了维持和壮大自身家族利益。《法国贩毒网》中的大毒枭夏尔耶尼之所以凶狠奸诈、无恶不作、挺而走险也只是出于一个“钱”字。跟他类似的还有《骗中骗》中的两伙超级诈骗集团不幸走上了水火难容的决斗地步还不也是一个“钱”字。莫扎特同他的悲剧制造者的同行萨列里则是为了名声而勾心斗角,打得不可开交。《水门事件》中的那些政治人物们、《一代奸雄》中的主人公难道不是为了同样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吗?同样性质的影片还有《老无所依》、《不可饶恕》、《芝加哥》、《彗星美人》、《末代皇帝》、《大白鲨》、《广播电视网》、《无间道》等。当然,奥斯卡影像中的这类人物的命运不管是为了钱抑或为了名都差不多是以悲剧而告终,这折射出了奥斯卡艺术的审美取向。
这里,我们同样也想深入探究一下人类的名利动机的合法性问题。从我们每个人实际的现实人生体验完全可以判定,追名逐利乃是人类的普遍人性。但这种人性是否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呢?只要想一想人类诞生之初的
原始状况,就会立即否定这种设想。而我们可以说人类的自私出于天然,那是因为不如此生命就无法维持和保障,但是人类为了维持和保障自身生存需要的自私作为一种原欲并不意味着现在人们把追逐金钱和财富当做人生的目的的做法就是合乎人性的。如果说人活着的终极目的乃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显然幸福与金钱和财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虽然人类发展到今天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巨大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人类就比几千年几万年前的人类生活得更幸福。这一点难道很难理解吗?也许情况恰恰相反。人类越是深陷于对利益的追求之中,那么人性也就被异化得越严重,人类的幸福感也就越难以体验到。
实际的人生莫不如此,名和利一样都是远离真正幸福的异化根源。当然,我们不必因而就谴责人性的异化,正如我们不必因为洞悉了人性异化的原因就谴责现实社会存在的合法性,因为事实上正是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存在把人类引向了人性异化的歧途。这样,我们就看得很分明:追名逐利虽不是人的天然属性,却是人的社会属性。而社会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许正是这种性质,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轨迹:一种提升人类向上:一种引诱人类堕落。奥斯卡影像不正是很好地揭示了这样两种人性表现吗?
第三,奥斯卡影像更青睐不圆满的人性。所谓不圆满的人性就是现实中的人性。作为现实中的社会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性的承担者和表现者。我们从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人性,加上我们从别人身上观察到的人性,就代表了一般的人性。而这种人性的特点就是复杂多变,善恶交织,捉摸不定。在一些人生的时刻,我们充当着君子、善人、英雄,另在另一些时
刻,我们又身不由己地扮演着小人、卑鄙者、怯懦者、破坏者、阴谋家的角色。在社会的公开场合,我们刻意凸显自己的君子风度,而极力掩饰内心的邪恶力量。在没有光线的舞台上,我们则尽可能地发泄着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我们有时候甚至自己都变得不认识自己。所以,在现实中,我们找不到真正的英雄和真正的君子,所有大众传媒和艺术世界呈现给我们的都不过是一种假象,或者说是一种理想化了的人生状态。尽管如此,我们从奥斯卡影像中还是频频看到自己的影子。《撞车》中的每一个人差不多都是我们的影子。当我们透过《辛德勒的名单》、《君子协议》、《窈窕淑女》、《炎热的夏夜》、《蝴蝶梦》、《马蒂》、《一夜风流》等批判纳粹和美国社会中的种种歧视和偏见现象的时候,这些歧视和偏见难道不同样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人性之中吗?我们固然欣赏和渴望真正的爱情、亲情、友情和正义,然而当所有这些问题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中难道能有人很容易地超越那些世俗的、伦理的、文化的、政治的成规和惯例的制约吗?是的,在奥斯卡世界中,的确是有人做到了,他们成了观众心中的偶像,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这种情况其实跟我们残酷的现实中的情势并没有什么不同。辛德勒并不是一开始就同情犹太人的,即使在完成道义救赎的过程中他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凯西为克林的卧底体验和道义勇气所感佩而产生爱意,可面对强大的社会反犹太势力,她同样表现出极大地软弱和动摇,甚至为此差点与真爱失之交臂。警官吉尔斯比虽对黑人同行佛丘一开始歧视有加,尊重不足,但这种性格也不是他的全部,事实上他的骨子里也有对佛丘的敬重和保护意识,不管是他出于私利还是出于职业伦理。在我看来,把复杂的人性演绎得最深刻的乃是《乱世佳人》的主人
公斯嘉丽。在这个人物身上,人性的自私与无私、爱与恨、亲情与友情、阴谋与利益、爱与性、懦弱与坚强、嫉妒与自负、报复与奉献、生存与发展、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诸对人性中最深刻的矛盾冲突都诠释得淋漓尽致。就单个人物性格的塑造而言,斯嘉丽这个形象我认为是整个奥斯卡艺术的翘楚。
(二)
奥斯卡影像固然以多元的人性作为自己的主导艺术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人性都具有同等的审美效应。所谓审美效应乃是指一部艺术作品激发观众的自由情感的动能和强度。(马立新《美学元问题新解》P1-32,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 版。)那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的自由情感的奥斯卡艺术人性又当如何呢?或者说究竟是怎样的影像最能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还是让我们置身于奥斯卡影像世界中,一边悉心领略其中的风景,一边去发现其中的秘密。
我注意到在全部奥斯卡艺术作品中,那些直接诉诸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影像是最容易刺激观众的自由情感的。(马立新《数字艺术论纲》P52,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 版。)这包含两种情况:
一部分影片本身就是以爱情、亲情和友情为表现主旨,此类作品有《泰坦尼克号》、《蝴蝶梦》、《一夜风流》、《乱世佳人》、《英国病人》、《断背山》、《卡桑布兰卡》、《母女情深》、《克莱默夫妇》、《黄金时代》、《雨人》、《午夜牛郎》、《不可饶恕》等。这些作品有两个显著特征:
第一,就其催情效应来说,这类题材的影像普遍大于其他人性诉求的影片。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有的可能很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如《泰坦尼克号》、《蝴蝶梦》、《乱世佳人》等影片都具有紧张陡转的爱情情节;但多数影片的情节都是相对平缓的,很多都是在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叙事中彰显出情感的内在魅力的,如《母女情深》、《克莱默夫妇》、《黄金时代》、《雨人》、《午夜牛郎》等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景,我们在欣赏这些影片的时候精神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刺激,但所受到的情感濡染并不比那些情节紧张的作品少。如果说前一种作品带给我们的是暴风骤雨般的心灵冲击,那么后一种作品则犹如春雨润物那样沉静缠绵。只要比较一下《泰坦尼克号》所打造的生死之爱和《一夜风流》展现的超世俗之爱就会立即理解两种表现方式的差异性。在以上两种方式中,即使是基于日常生活叙事的作品,其情感效应也不会低于那些其他人性诉求的作品。如《无间道》可以说是在情节结构上最令人紧张的一部动作片了,整部电影看下来谁都会为其中扑朔迷离的情节所牵引,但由此给我们造成的心里紧张无论如何都无法跟一次奋不顾身的生死情缘来的猛烈。是的,暴力打斗中经常出现生死的场面,但在这些情况下,一个人的死亡往往引不起我们太大的情感反应,因为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战争、暴力就不可能避免死亡。可是,当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杰克为了爱毫不犹豫地把唯一一块有可能给生命带来希望的木板推给了萝丝,这个场面绝没有《无间道》的生死较量那样惊心动魄,可我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又有谁的眼泪能止得住呢?因此,我认为只有当这样的场面出现的时候,即现实中看似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偏偏出人意料地
发生了的时候,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折射出来。也就是说,奥斯卡影像世界中的人性因素固然是其赢得观众获得票房的制胜法宝,固然较之其他艺术元素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同和共鸣,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人性因素都具有同样的震撼心灵的神奇力量。
第二,激发观众自由情感的不是爱情、亲情、友情这些人性观念或题材本身,也不是演绎和表现这些主题的所有影像内容,而是其中的很少的一部分影像。
《泰坦尼克号》除了上面那个场面之外,还有一个场景也极为感人:“在杰克被诬陷后,萝丝拼命重返船舱,努力救出杰克。此刻的萝丝一心要找到心爱的杰克,不管情况有多么的糟糕,不顾众人的劝阻,不管要冒多大的险。这时的萝丝并没有证据证明杰克是被诬陷的。冒着生命危险重回将要沉的船,她是下了多么大的赌注啊,那就是对杰克的信任。萝丝在他的未婚夫可
以确保杰克安全后进入救生艇,救生艇在慢慢下沉,看着爱人离自己越来越远,背后是划亮夜空的烟花,背景音乐响起。她望着杰克眼神中流露出的款款深情和对自己生命全然不顾,只为恋人能安全脱险的无畏,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跳回泰坦尼克。这一跳,萝丝选择了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杰克。她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艰难和凶险,但这些在他们的爱情面前都微不足道了。”
《蝴蝶梦》中有两个场景特别感人。一个是当温德斯告知女主人关于吕贝卡死亡真相时。温德斯问她:“现在你是否还能够看着我的眼睛说你爱我吗?”女主角惊呆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告诉温德斯:“我爱你胜过一切,我们不能失去彼此了。我们必须没有秘密、没有阴影地生活在一起。”
她努力使自己镇静,冷静地帮温德斯分析问题,“吕贝卡已经死了,这是我们必须记住的。她不能再伤害你了。”“不,不会的。不管发生了什么。吕贝卡都不会赢。”另一个场景是在法庭上。当温德斯被激怒差点儿说出事实的真相时,女主角故意装作晕倒,阻止了最坏的事情的发生。这是最让观众震撼的两个情节片段。其他部分虽充满悬疑,但不过是故弄玄虚而已,虽紧张但不动人。
《一夜风流》不乏温馨、浪漫和滑稽,但真正动人处也不过两处:一是在婚礼上,当神父问艾丽是否愿意与新郎白头偕老时。她在父亲的陪伴下走向婚姻的殿堂,一路上内心可以说是颇不宁静。在她奔离结婚典礼的那一刹那,真爱复苏,犹如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难以抑制。门当户对的观念,金钱的束缚,对彼得的误会,仿佛已经完全释然……此刻艾丽再也压抑不住心中对彼得的思念,一下子冲出了大厅。另一个场面是彼得找艾丽财大气粗的父亲来报销艾丽所欠的几个微不足道的路费之时。原以为彼得会因此而勒索他钱财,甚至都做好了补偿彼得部分额外关照费的艾丽父亲,万万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差不多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年轻人只肯要自己应得的那点费用,而绝无任何其他企图。这不仅震撼了影像中的世俗代表人物,也给观众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冲击。
《乱世佳人》令我难以忘怀的既不是斯嘉丽与阿西里的私情,也不是她与瑞特情感的一波三折,而是其表妹玫兰妮的完美人格。玫兰妮爱着自己所爱的人,并且始终拥有着他,她宽容别人的错误,用宽广的母性包容一切人,得到众人的尊重和亲近,她握着剑,拖着虚弱的身躯想帮助斯嘉丽应付逃兵,她在斯嘉丽杀死流匪后帮她掩盖,她对落难士兵无私帮助,
她在得知斯嘉丽和自己丈夫阿西里的传闻后,对斯嘉丽的包容,她对所有女人都不屑交往的妓女贝利的尊重和感激,她对瑞特的开导,都让她散发出一种博大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同于瑞特的智慧,它似是无形,实则深厚无比,她的智慧让她近似完美,玫兰妮用智慧生存,用智慧赢得幸福,用智慧化解生命的苦难,她的智慧就是缠绕着人性善的光环,也是生命骄傲的资本。
《母女情深》最打动观众的很可能就是影片开始的几个片段:奥罗拉站在熟睡的还是婴儿时期的艾玛身边,每五分钟来看一次女儿生怕她有事。当她以为女儿没有呼吸时,硬是爬上婴儿床将艾玛弄醒才放心。
《克莱默夫妇》为了赢得对儿子的监护权在法庭上打得不可开交,观众对此并不会感觉异常,观众真正为之动容的是此时的一幕:“当乔安娜被律师接二连三地逼问时,坐在场边的泰德,不是沾沾自喜,我觉得他的内心深处才是最痛苦的。眼神的一丝交汇,表情的微妙变化,都足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爱她,却让她痛苦,至少我们能读出泰德内心的不忍。尽管最终泰德败诉了,乔安娜却没有带走比利,因为她终于发现泰德和比利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影片的结尾又回到了电梯,这一次仍旧是伤心哭泣的乔安娜,但不同的是她的表情洋溢出那种久违的笑容,哭着笑在此刻展示出了莫大的艺术魅力和人性魅力。”
《黄金时代》最感人的当属格尔蒙对霍默不离不弃的爱情。在水兵霍默为自己的残疾感到无奈与痛苦的时候,尽管他深深地爱着女友格尔蒙,但他由于自卑始终不能正视他们的爱情。而他的女友格尔蒙表现出的无私之爱着实令观众为之深深动容,她愿意接受霍默的一切,她愿意帮他做他
不能完成的事情,甚至成为霍默的双手。最终,格尔蒙的真情也终于消融了霍默心中的坚冰,霍默敞开心扉大胆接受了心上人的爱情,两人也走上美满的征程,迈进了婚姻的殿堂。他在神甫面前宣誓:“我霍默愿意娶格尔蒙做我的合法妻子,今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是好是坏,是贫穷还是富有,是生病还是健康,我都爱她关心她,永不分离,直到永远。那是爱情的光辉在闪光,让我们为之佩服与感动,我们一直向往与赞美的忠贞之爱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雨人》最催情的一幕在于当查理发现哥哥雷蒙就是自己小时候的玩伴“rain man”以后。旅途中住宿在旅馆时,他试图给哥哥放洗澡水,可是没想到雷蒙的反应非常强烈,并且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热水会伤到小宝宝,绝不能伤害查理?巴比特”。正是从这句不断重复的话语中,查理猛然意识到原来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儿时对自己关爱备至的玩伴。这让他意识到即便是哥哥身患自闭症,在其潜意识里仍然关心着自己的弟弟。这就是哥哥对自己的爱,也开始明白父亲把自己的哥哥送到沃尔布鲁克而没有让他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或者说,从那时候起,查理对哥哥雷蒙的态度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也开始谅解了父亲。
另一部分奥斯卡影片本身的主题并非情感,而是涉及到范围广泛的其他人性内涵,如前面分析到的自私、贪婪、嫉妒、自负、复仇、诡谲、暴力等。这些性质不同的人性成分首先因为直接击中了大众普遍具有的某一劣根或痼疾而容易成为作品中的看点或兴趣点。这些看点从性质上说类似于人们对一般爱情故事的兴趣,人们的关注度有时甚至会超过后者,比如说我们观看《宾虚》的时候,对宾虚的复仇心理的兴趣(仇恨的消解是这
部电影着力表达的人性)可能远超过那些三流的爱情叙事作品,但是这种兴趣只表现为一种比较平静的审美效应,因为这不过是一种一般人性的合理欲求,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正常的人性当然不可能绽放出非凡的耀眼光辉。真正让观众震撼的倒是其中一个只有半分钟的影像片段:宾虚的母亲和妹妹被释放出来了。她们那么想见到宾虚啊!她们不由自主地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附近。可是她们却患上了可怕的麻风病。她们害怕把病传染给宾虚,更不愿让宾虚知道她们的情况。这是那么巨大的精神痛苦:不相见不是因为没有爱而是因为爱得太深太崇高!短短的一个场景为什么能带给观众如此巨大的心灵冲击?因为观众从这里感受到的是真正的人性至善至伟的绝响。
而像暴力、打斗、诡谲、阴谋等人性成分除了以上分析的这种性质之外,还有本身特有的现场紧张感和神秘感,这种性质类似于故事中的悬念和起伏跌宕的情节,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功效。从美学属性上,这种美类似于优美和喜剧。优美和喜剧的审美效应主要来源于对人类感官的直接冲击(色彩、声音、动作等直接引起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基本上是顺势反应,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常规人性的迎合、认同,由人类的审美惯例和长期的经验累积所固化和遗传。如像《阿凡达》、《星球大战》、《无间道》、《变形金刚》这样的动作片,暴力动作画面是其中最主要的看点,大家看得紧张兴奋,但看过之后似乎留不下什么太深的思考和人生况味,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人性的光辉。
奥斯卡影像中还有一些人性成分如自私、贪婪、嫉妒、自负、复仇等在影片中刻画得都很成功,但这些影像在我看来所引起的只是观众的某种
理性共鸣和认同,在多数情况下不仅不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丑恶和劣根。真正能够彰显人性亮色的催情部分还是来源于这些影像中与情感有关的极少数场景。例如:《沉默的羔羊》中杀人魔莱达与实习女侦探史达琳之间朦胧的情愫;《法国贩毒网》中大毒枭对女朋友的关心和体贴;《教父 2》中教父对儿子和妻子的殷殷深情;《撞车》中天使般的小女孩奋身为爸爸堵枪口。像这样的场面和镜头每一部作品中都是不多见的。正是从这极为有限的场景中,我们有幸领略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责任编辑:杨建
相关热词搜索: 奥斯卡 探察 奥秘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