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中国共产党简史

发布时间:2021-09-06 00:11:05 浏览数: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建党 90 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成立背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 1919 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 200 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 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 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 5 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 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 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 年 9 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 11 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 年 3 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 年 6 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 7 月 23

 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 年 7 月 23 日?31 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 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一大中共一大 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 12 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大事简记 1921 年 7 月 23 日-8 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 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 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做出部署。

 1922 年 1 月 12 日香港海员大罢工 1 月 21 日-2 月 2 日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5.1-5.6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5-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7.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8.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 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10.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 年 2 月 4 日-2 月 9 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2.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事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 月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6.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7.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 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8.20-8.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10.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1.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等杂志。

 11.24-11.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11.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12.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

 1924 年 1 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2.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 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5.10-5.1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6.17-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7.3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7.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9.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1.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

 党史简介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2 年在上海召开。

 1922 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 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 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 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 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

 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 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 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 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 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 年 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 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 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 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 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 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 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 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 1964 年底到 1965 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 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 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 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