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 2. .能力目标:
(1)分析 DNA 和 RNA 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 3. .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 与 RNA 的比较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本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 教学重、难点 】
1 1. .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 2. .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 教学手段】
】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新 课 导 入
师:(课件显示)请学生欣赏一组银光猪与普通猪的生物图片。
提问:这两个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引出问题: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学生回答:
基因)
分析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为进入下一教学内容作铺垫,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解
1.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师:展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简图(主要画出细胞核和核糖体)。
提问: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在哪里?
引导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怎么去指导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比如细胞核是总指挥部,细胞质是战场,DNA 可充当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不到细胞质中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推测:有一种物质把遗传信息“带”到核糖体上。
师:
(引导学生推测遗传信息从细胞核到核糖体的传递途径可能情况:课件展示材料一: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如果加入 RNA 酶分解细胞中的 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而如果再加进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 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材料二:同年,拉斯特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的 RNA 分子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
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综合两个素材,你认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生:DNA 到 RNA。
进一步设问:科学家发现把遗传信息“带”出来的物质是 RNA,即1. 引 导 学生 巩 固 旧知识,并引出 探 究 内容。
2. 打 比 方形象有趣,可 激 发 学生 的 学 习兴趣。
3、通过模似 科 学 家研究过程,让 学 生 感受 科 学 探索的乐趣,培 养 学 生比 较 、 分析、想象,由 现 象 揭示 本 质 的探 究 思 维能 力 和 实事 求 是 的科学精神。
RNA 是遗传信息的信使。RNA 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使命?
2.转录的过程
1.课件展示“RNA”的种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RNA的类型及结构;简单说明 RNA 的种类及功能:(mRNA :传达遗传信息;tRNA :运载氨基酸; rRNA。
:参与核糖体的构成。)
设问:从图中比较结果能否回答“为什么 RNA 适于作 DNA 的信使?” (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
(1 1 )RNA 一般是单链,而且比 DNA 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2 2 )RNA 也是由基本单位—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它也能储存遗传信息。
(3 3 )在 RNA 与 DNA 的关系中,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因A RNA 中没有 T T ,A DNA 中没有 U U ,所以当 RNA 与 DNA 有关系时,U U 与 与 A A配对。
2.设疑:DNA 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 mRNA 的? 3.转录(重点)
先播放一次完整的转录过程的 flase 动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过程的变化特点。
提问:mRNA 在哪里产生?(生回答:细胞核)
再展示教材 P 68 图4-10“以 DNA 为模板转录 RNA 的图解”,分析转录过程:
1 .解旋:
:RNA 聚合酶结合在 DNA 模板区,DNA 双链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开,碱基得以暴露。
2. .碱基互补 配对:以一条 DNA 链为模板,利用细胞核内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按 A-U,C-G,T-A,G-C 配对。
3. . 连接合成 RNA 链 :组成 RNA 的核糖核苷酸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一个个连接起来。
4 .释放:合成的 mRNA 从 DNA 链上释放,DNA 双链恢复。
再利用动画课件逐步演示转录过程并讲解,加深学生对转录过程
直观的理解。
师生归纳转录的特点(场所、模板、原料、条件、碱基配对、产物、遗传信息流动等)(课件逐一显示)
得出转录的意义:
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翻译之密码子
师:设问:转录得到的 mRNA 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mRNA 上的碱基序列如何才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引用莫尔斯点电码转入“密码子及密码子表”)
设问:mRNA 只有4种碱基,怎样才能决定20种氨基酸呢?至少要多少个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才能够决定20种不同的氨基酸?)
生:(讨论并交流结果)
师生:共同用数学方法推理得出:至少要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才够用(才够决定20种氨基酸)。
[过度]科学家早就用实验证明 mRNA 的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显示密码子概念:指 指 A mRNA 上决定1 1 个氨基酸的3 3 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
)。1967年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全部破译。(显示密码子表并提问密码子表有何特点)
生:(观察、讨论、回答和补充)
培养学生假设推理能力以及观察、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翻译之工具—
tRNA
师:(动画显示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
启发得到翻译过程需要的工具),经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工具也是一种 RNA,叫做转运 RNA,简写为 tRNA。
启发:tRNA 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担负起携带运输特定氨基酸的“历史使命”呢?(显示 tRNA 结构示意图)
生:(观察并回答)
通过观察图,了解tRNA 的特点。
翻译的过程
师:了解了 mRNA 上的密码子和工具 tRNA,翻译是如何进行的呢?(展示翻译动画过程并进行学生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直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当 tRNA 运载着一个氨基酸进入到核糖体以后,就以 m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转运来的氨基酸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转运完毕以后,tRNA 离开核糖体,又去转运下一个氨基酸。当核糖体接受两个氨基酸以后,第二个氨基酸就会被移至第一个氨基酸上,并通过肽链与第一个氨基酸连接起来,与此同时,核糖体在信使 RNA 上也移动三个碱基的位置,为接受新运载来的氨基酸。上述过程如此往复地进行,肽链也就不断地延伸,直到信使 RNA 上出现终止密码子为止。
讲述:肽链合成以后,从信使 RNA 上脱离开来,再经过细胞质内的某些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加工如盘曲折叠螺旋,最终合成一个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出示翻译小结内容) 生:(自主填好并汇报交流)
观了解翻译过程。
让学生以表格形式归纳,形成自己的知 识 框架。
小结
师: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基因的表达过程本质上是基因、mRNA、核糖体、tRNA 协同作用的结果。即 DNA 分子上的基因,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m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m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建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意义。
最后列表小结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
训练巩固
【课堂练习及作业】
1.“遗传信息”是指:(
)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B.DNA 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C.信使 RNA 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D.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2.如图是 DNA 转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其核苷酸的种类有(
)
—C—T—T—A—
—G—A—A—U—
A.4种
B.5种
C.6种
D.8种 3.下列有关 DNA 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 复制只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称为半保留复制。
B.转录需要以信使 RNA 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一段 DNA 含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链最多含氨基酸200个。
D.复制时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4.根据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请在下表的空白处填出相应的碱基符号:
【 课堂拓展 】
假如密码子 GGU 发生差错,第一个碱基 G 换成了 C,将会对氨基酸序列产生什么影响?若发生差错的是第三个碱基又会如何?(学生思考、独立完成)
【 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而探究转录、翻译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二是通过收集展示相关基因研究的素材,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等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及比较、分析、想象等探究性思维能力。但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脑手结合形成技能,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充实。
相关热词搜索: 转录 教学设计 遗传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转录与翻译》测验题2021-09-06
- 转录和翻译教案.doc2021-09-06
- 转录和翻译过程微课制作说明张2021-09-06
- 2021年度基因转录与翻译知识点2021-09-06
- 比较DNA复制、转录与翻译2021-09-06
-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2021-09-06
-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比较2021-09-06
-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反思.docx2021-08-27
- 鸟语教学设计2021-08-27
- 《游戏泥土》教学设计2021-09-03
- 杨小华教学设计2021-09-06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黄静)2021-09-06
- 李兰娟教学设计(教案)2021-09-06
- 《女字旁,女字底》教学设计2021-09-06
- 《插入图片和艺术字》教学设计2021-09-06
- 教学设计-张光嫣2021-09-06
- 教学设计(教案)冯玉贞2021-09-08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遗传...2021-08-27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遗传...2021-08-27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业概论...2021-08-27
-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2021-08-27
-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