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14 14:11:52 浏览数: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

 市三小

 苏静

  教材简析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课文通过记叙某部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紧扣题眼“壮”字展开叙述,并通过言行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英雄的事迹所吸引。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学生也会较多地积累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学习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仇恨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巧设疑问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迹。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英雄,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从题目的字面上能理解到什么? 3、为什么不说“五战士”而说“五壮士”呢?

 [从学习一开始就巧设疑问,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同时正音互评。

 3、指名概括课文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思中释疑

 (一)学习第二部分:

  1、课文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情?

  2、小组讨论,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等五名壮士各自的动作、神态的词语。(沉着

 大吼抡

 全神贯注)

  3、从五壮士的动作中,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朗读。采用教师引读法:师读:班长马宝玉——(学生接读)师读:副班长葛振林——(学生接读)……

  5、小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动作、神态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朗读。

 ( 二)、学习第四部分 过渡: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动作、神态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拨、拧、扔)

  2、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结合插图)

 3、抓住重点句学习:如“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4、指导感情朗读第四部分。

  (三)、学习第六部分。

 过渡:当五壮士的任务胜利完成以后,他们站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部队远去的方向,他们的心理一定感到无限的欣慰。因为拖住了敌人,群众转移了。面对愚蠢的敌人,他们的神态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一读。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从“屹立”、“纵身”、“昂首挺胸”等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五位壮士怎样的精神?

 3、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小结:

  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先写五个人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揭示其胆壮,再写英勇战斗,打击敌人,揭示其行壮,最后高呼口号舍身跳崖,揭示其气节壮。

 四、拓展延伸。

 五位壮士为了新中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学们,现在你想对五壮士说点什么?你可以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虽然他们走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设计:

 胆

  壮 狼牙山五壮士

  行

  壮

  气节壮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市三小

 苏静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画出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神态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

 采用指名读、齐读、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全文写出了五壮士胆壮、行壮和气节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狼牙山 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