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27 14:30:30
浏览数:次
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作为农业大市,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顺利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然而,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为主题的原则,引导农民围绕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搞调整,抓住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扩大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同时扩大多熟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生产效益。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处理好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的关系,提高畜牧业和林果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产格局。三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变产品生产优势为加工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工业的理念改造提升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注重品牌、规模经营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树立品牌和特色意识,抓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和种植大户,使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持旺盛活力。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农村、农民的富裕,就必须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路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当前看,一要发展乡镇企业。二要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优化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在搞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启动民间资本,让农民依托农业办工业、搞加工,这是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载体。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把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科技示范园区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走出“农门”,兴办建筑、运输、饮食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产业,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四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工作,提升劳务经济水平。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的乡级政府,一是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切实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进入难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二是把职能定位在服务上。要加强城镇、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硬环境服务上档次;要落实政策,完善制度、依法行政,使软环境服务上水平。三是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人才、技术等难题。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技术缺乏是目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基层乡级政府更需要人才。因此,我们要以崭新的观念开发人才资源,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人才和技术保证。
相关热词搜索: 三农 县域经济发展 解决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为主题的原则,引导农民围绕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搞调整,抓住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扩大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同时扩大多熟套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生产效益。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处理好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的关系,提高畜牧业和林果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产格局。三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变产品生产优势为加工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工业的理念改造提升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注重品牌、规模经营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树立品牌和特色意识,抓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专业化、区域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和种植大户,使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持旺盛活力。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农村、农民的富裕,就必须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路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当前看,一要发展乡镇企业。二要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优化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在搞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启动民间资本,让农民依托农业办工业、搞加工,这是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载体。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把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科技示范园区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走出“农门”,兴办建筑、运输、饮食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产业,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四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工作,提升劳务经济水平。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的乡级政府,一是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切实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进入难的问题。要采取措施,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二是把职能定位在服务上。要加强城镇、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硬环境服务上档次;要落实政策,完善制度、依法行政,使软环境服务上水平。三是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人才、技术等难题。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技术缺乏是目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基层乡级政府更需要人才。因此,我们要以崭新的观念开发人才资源,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人才和技术保证。
相关热词搜索: 三农 县域经济发展 解决
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2021-09-14
-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2021-09-18
- 加快“三化”进程破解“三农...2021-09-19
- “四轮”联动助“三农(工商局)2021-09-21
- 实践“三个代表” 解决“三...2021-09-22
-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2021-09-22
- 三农问题:挑战与应对2021-09-24
-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2021-09-24
- 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2021-09-25
-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2021-09-25
-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2021-09-09
-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021-10-29
- 2010—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方案2022-01-31
- 两建一转解决问题阶段学习心得2021-09-10
- 谈谈取消农业税后的主要解决办法2021-09-26
- 解决问题方面2021-09-28
- 自身存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2021-09-28
- 《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2)》教学设计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转化》教...2021-09-28
-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2)2021-09-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