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学生讲题】课前三分钟系列(25)

发布时间:2021-09-28 11:56:42 浏览数:

 【学生讲题】课前三分钟系列(25)

 李剑鸣:现实关怀与历史写作

 人类对过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知识,从来就不是固化和僵死的东西,也是活在当前并指向未来的。

 论及当前与过去、现实关怀与历史写作的关系,克罗齐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则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克罗齐对那种一味地编排史料、记述史事的“假历史”颇为不屑,主张历史学家要借助对当前生活的关切来观察过去,基于当前的思想和兴趣来阐释史事。

 过去只有用思想的光芒来照亮,才能显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历史只有进入当前的生活,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柯林武德则反对那种“剪刀加浆糊”的史学,强调对“事件”的内在层面的理解,倡导史家以其智力活动来重演前人的想法和动机,从而突出“事件”作为人的“行动”的特性。然则史家无疑只能借助当前的经验来重演前人的思想,这样就无异于把历史变成了现在与过去互动的产物。

 无论是“当代史”,还是“思想史”,都旨在强调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去事实的再现,而与历史讲述者当前的思想、兴趣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

 历史是在现实关怀引导下复活于当前的过去,现实则是经由过去熏染而具有历史内涵的当前存在;关于过去的知识经由现实的介入而变得富于意义,而当前的视点又因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而具备更深邃的穿透力。

 在当前和过去之间,历史学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介。现实对历史学家的塑造性影响,历史学家对当前的了解和关切,就是通常所说的“现实关怀”。

 中国古代的史官和私家修史者,一方面注重历史对当前的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意义,通常出于“致用”和“资治”的考虑来选取史事并加以诠释,另一方面又受到当前的政治、道德和信仰的规范以及禁忌的制约,对历史的理解和表述往往不会背离社会通行的准则和信条。他们倡导“求真”,所针对的大抵是“向壁虚构”和“凭空捏造”;高扬“直笔”,也不过是要求依据通行的政治和道德标准来做取舍和褒贬,以避免“掩恶”或“虚美”等有违“史德”的行为。

 欧美史学家一度把客观性和科学性当做追求的目标,他们力图借助逐渐成熟的专业规范和技艺,把“当前”和“过去”区分开来,把现实的幽灵从历史表述中驱逐出去。史家把自己想象成过去的代言人或传声筒,极力掩盖自我,甚或相信可以消灭自我,以求取“历史的真相”。

 历史研究在根本上乃是当前和过去的对话,历史学家不必讳言自己的现实关怀,而只需要警惕现实关怀过度介入历史研究,或单纯依据现行的标准或当前的需要来解释历史,以致沦为“现时主义”。

相关热词搜索: 课前 系列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