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立德树人--稿件

发布时间:2021-09-28 12:45:16 浏览数:

  爱与责任

 铸就幸福

 第九小学 刘乐涯 俞金红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同样,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辛而漫长的育人之路。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师立德的重要性,因此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教师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小学班主任丁淑霞老师,由于她患上了急性心肌炎,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期末总复习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伟大的人格,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做教师的有句行话叫“言传身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

  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小学是学生人生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教师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说的多么深刻。

 我们都知道陶行知教育中的经典故事。说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

  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爱,是一种情感;所谓的爱是一种不要求回报的宽容、理解、包容、接受。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爱呢?我认为,教师的爱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在我们的学校教师每天都是日出而走,日落而归的忘我的工作。就是因为: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高尚的爱。教师的爱又完全等同于母亲的爱。她不是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把学生装在心里。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教师还在他们合适的时间、在合理的场合下及时给孩子们指点方向,所以教师的爱是开导孩子们心智的爱。教师的爱就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的高尚的爱。

 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一种无私的爱。教师的爱是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教师在工作中,无论遇到学生、家庭、领导的不理智、误解、歧视、压迫等,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

  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所以教师的爱就是一种“吃得是草,挤的奶和血”的无私的爱。

 教师的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爱。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师的爱是公平的,她不分贫穷和贵贱。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迁就。教师爱的的情感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教师的爱包含父爱且超越父爱,是一种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

  只有有爱懂爱的教师才能拥有一份神圣的责任。

 教师工作就是一个社会的平凡岗位,做着貌似“平凡”的工作。

 然而,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替他人家庭做嫁衣裳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性的工作。一些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或歧视、漠视造成的,也是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对世俗、对功利超越,唤醒、去弘扬人性、

  提升人性的一种无比正义的、无比光明的工作。

 几年前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让我还历历在目。教室塌了,谭千秋老师要去救护自己的学生,用高尚的道德、人性的责任、人性的义务去呵护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但坍塌的教学楼不也无情的吞噬他的生命!教师在地震中救不救人不是汶川地震应该反思的主题!教师救人这是一种“人”的责任,不是一种“工作岗位”的责任。因为教师不是专职的救人工作者。我们相信只要这个人是“人”就应当会在危难的时候去“救人”。因为“救人”是一种社会责任。

  教师是一种“身体力行,以人育人”的无比的高尚、无比神圣的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教师永久的写照。所以我说,教师的“德行”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对于我们这所正在发展中新校,一流的教师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的教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谱写着学校发展的美丽华章,绘制着学校未来的宏伟蓝图!

 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相关热词搜索: 树人 稿件 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