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试谈情感因素教学中作用

发布时间:2021-09-28 16:26:17 浏览数:

 试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中学校

 刘宏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但是,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倾向。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就像“神奇果”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有时它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有时它会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传授或接受教学内容,当个体处于某种心境中,他们的举止、心理活动都会蒙上一层相应的色彩。课堂上师生行为也是互相影响的。当教师内心矛盾情绪低落,在课堂上面对学生表现出来时,学生对教师所采取的态度,会感到不舒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程度及认知能力。甚至在学生的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不愿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结果会影响学生成绩,最后放弃本学科的学习。而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情绪低落不仅仅影响到自己学习态度,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果,教师看到学生情绪低落,

 不积极的情绪对自己教课就没有信心,使授课效果不佳。怎样使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发辉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授课效果,本人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1、保持良好的课堂情绪 人类的情感具有相互影响和感染的功能,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出现情感的共鸣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神,乐观的态度,就会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怎样才能使一名教师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饱满热情,乐观情绪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自觉、坚定的情绪调控能力,这种能力本源于教师自身的积极向上人生态度,来自于教师本人职业的高度责任心;来自于教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磨练而行成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具有这种调控能力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情绪。

 2、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以民主、平等之心尊重学生,并以真诚的关怀、诚恳的语言、期待的目光帮助感化学生,他们会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易于接近的友好相处,心理相容的效应。学生有了这种亲近感,就会对老师的教学表现出聚精会神、情绪饱满,有疑敢问等状态。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事实证明,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跟教师靠得近的学生,而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怕”教师而离老师较远的学生。因而,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甚至要有创造机会,多与学生接触,了

 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首先,要尊重人格。尽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作为人的存在教师需要爱,学生也需要爱,教师需要被尊重,学生也需要被尊重。因此,师生在交往过程中都应该尊重对方的人格。就教师而言,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时候都不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其次,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应该教学相长。一般来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要强于学生,但在有些方面,教师就不一定比学生强,教师要敢于正视这一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平等讨论问题,共同研究课题,从而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第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往往是由偏心所造成的。教师如果对某些学生偏袒而对另一些学生漠视,甚至过于严厉学生就会失去对社会公正的期待,以至心灵受到伤害而产生怨恨。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不能硬性地按整齐划一标准来评价和要求每个学生。作为教师,要用有教无类的思想,尊重关心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付出同样的热情和关爱,与每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诚地与学生分享自己,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心灵之窗,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自然真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教师,从而真正达到双方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要充分理解学生。有时,教师需要暂时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尤其要抛弃自己对学生固有偏见与主观判断,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以学生的眼镜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的心灵相通与共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生具有远大理想、明确的生活目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这样横在他们面前的障碍越多,困难越大,他们克服这些困难的动力越大,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在为达到崇高目的而同各种困难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点对学生尤为重要。

 4、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社会性需要,这是作为人类特有的需要,在人类的情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进行祖国现代化建设。为此,我们要调动激发学生去接受学习的美好情感,使学生从内心感到需要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活动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亲自参与课堂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

 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注意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用平等.关爱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去发现和欣赏他们的长处,闪光点,让学生们拥有尊严让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拥有良好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努力学习。

 6、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控制努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时代,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好冲动的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教会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控制的方法。在情绪冲动时,有人提醒。情绪低落时,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情感问题,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总之,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素质过程中,既有着重要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积极地利用好情感因素,努力发挥情感的功能,必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试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中学校

 刘

 宏

 伟

相关热词搜索: 谈情 因素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