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培养语文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运用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解读这段文字,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其一,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二,告诉我们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看作是学习语文的广阔资源和实践机会,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引导孩子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第三,强调了该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即: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每一篇入选的教材都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宝贵资源;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极好平台。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文本,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形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的教学应该体现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描写等等。因此,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紧扣语言文字,以“紧扣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训练点贯穿教学始终,以“展开想象,读写结合”的阅读实践深入理解语言,尝试运用语言,突破教学难点,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的表达训练丰富学生的想象,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力求把“语文实践”作为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紧扣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想象,在口语表达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揭示了女娲补天的原因:天塌地陷,人们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洪水里挣扎。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和感受到灾难的可怕,才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女娲补天的献身精神。于是,我紧紧抓住“挣扎”一词,从字理入手:两个字都是提手旁,教师一边把部首描红,一边引导着学生展开想象:一只手、两只手……无数的人,无数双手,人们在滚滚的洪水中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在做着怎样的挣扎?透过这个词语,孩子的思维打开了,眼前浮现出人们在洪水中垂死挣扎的画面。有的说:“有的人双手抓住树枝,生怕自己掉进水里。”有的说:“人们的双手不停的拍打着水面,在水里扑腾”有的说:“人们在水中互相牵拉着”……一个词语再现了可怕的场面,孩子们在想象中、口语表达中感受到灾难的可怕。
在女娲找齐了五彩石之后,准备进行冶炼、补天。在学习课文的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请学生标画出描写女娲动作的词语: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补。然后,教师引导着学生分别透过这些词语展开想象。“孩子们,我们想象一下,这一连串的动词背后又是怎样的画面呢?一个挖字,让你看到了什么情景?再比如:她是怎样进行冶炼的?女娲是怎样把大盆端到天边的?……”这样一启发,孩子们选择引发自己产生思考的动作的词语,展开想象。有的说:“女娲端着滚烫的浓浆,小心翼翼地来到大窟窿下面,生怕液体从盆里洒出来……”。有的说:“女娲炼了五天五夜,白天她不吃饭,夜晚,她不睡觉,渴了就喝雨水,一直守着大盆,直到五彩石化成液体……”孩子们说得多好啊,一个个动词,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已然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高难度进行训练:利用这些词语,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把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完整地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讲一讲。学生利用词语,结合想象,在口语表达的训练中把学习到的课文中的语言与自己已有的语言积累整合到一起,展开想象、加上动作、赋予表情生动地讲述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经过。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平台,孩子们的思维、表达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第二、紧扣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体会情感。
教材中,女娲找石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娲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终于”一词设计教学。首先请学生自己阅读这段文字,并把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几位学生在读到这句话时,都在“终于”一词上面做了文章,于是老师马上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女娲找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啊?为了寻找五彩石,她去过波涛汹涌的大海边,她去过陡峭的悬崖边,她也曾去过布满荆棘的密林深处。她还去了哪里?怎样寻找?把自己想到写下来。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表现环境恶劣的词语,帮助孩子用上这些词语,生动表达。课堂上孩子们思维活跃,用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经过交流,孩子们再一次体会到了“终于”一词的含义之深刻。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思维与文字表达有机结合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情感的体会。词语不再是枯燥的、单调的,而是充满了精神和情感。孩子们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女娲为了人类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工具性人文性得到有效统一。
“语文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
融入语文学习过程。”这是新课标中的重要观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彰显语文学习的本质,紧扣语言文字,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全面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 培养 能力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2020年语文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3篇2021-08-24
- 初二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总结2021-08-28
- 关于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5篇2021-08-30
-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汇总10篇2021-08-30
- 课前演讲稿大全语文课2021-08-31
-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语文...2021-09-06
- 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2021-09-08
- 把语文教到学生手上2021-09-08
- 高中语文学习总结2021-09-13
- 大学语文学习总结2021-09-14
- 微生物限度检验控制菌检测培...2021-08-27
- 如何培养学生耐心和毅力2021-09-06
-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021-09-09
- 优秀生培养总结2021-09-13
- 开发全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2021-09-16
-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途径有哪些2021-09-16
-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021-09-20
- 浅议如何实施对企业青年的培...2021-09-25
- 开展“美术语文”综合活动培...2021-09-26
- 培养老师和学生感情2021-09-28
- 县防办能力建设情况报告2021-09-13
- 对加强*县妇女组织能力建设的...2021-09-29
- 关于全面加强质监部门能力建...2021-10-02
- 对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2021-10-19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提高2021-10-19
- 关于秘书人员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2021-10-21
- 关于县乡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2021-10-29
- 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2022-01-15
- 强化农业执法能力建设思考认识2022-01-30
-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干部素质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