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村级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8 15:14:22 浏览数:

按照县委“百题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自己分管工作情况,我就船形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4月15日,我与办公室2位同志一道来到船形村,实地察看并与当地村组干部、部分群众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座谈。现将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  船形村基本情况  

船形村位于射埠镇东南部,西邻韶井公路,东与中路铺镇火口岭村相邻。村辖1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0户1400多人,党员人数40名,农村劳动力948人,其中外出务工297人。全村面积6900亩,其中耕地面积1514.4亩,水田1400亩,旱地114亩,林地4341亩,水域279亩。  

1、村民收入情况:船形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主要是油茶、水稻种植、生猪养殖及外出务工收等。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约4500万元,其中粮食收入210万元,种植业收入800万元,养殖业收入2700万元,外出务工收入600万元,其它经济收入1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万元。  

2、粮食生产情况:2008年,船形村全村水稻播种面积约1400亩,粮食总产量1200吨。  

3、产业发展状况:船形茶场是船形村唯一的村级所有私人承包企业,年产值500-600万元。个人承包种粮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户,年生产粮食100吨。生态养猪大户2户,全村年出栏生猪累计10000头。现正在引进“九华红菜苔”种植基地,计划年内种植160亩。  

4、村集体建设情况:村支两委3人,班子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比较理想,战斗力强。组级干部配备健全,党员作用发挥较好。村风民风比较淳朴,社会治安较好。  

二、船形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一)以船形茶场为依托,充分利用本村的林地资源,因地制宜种植油茶、茶叶,改造残次低产林,到2011年力争茶叶面积达到1000亩,油茶面积达到2400亩,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深加工企业模式,打造绿色农业龙头企业。2009年完成新造茶叶280亩,油茶新造300亩,油茶低改300亩。  

(二)全力提高粮食生产面积,增加科技推广,建设千亩粮食高产示范区。2009年计划新增培养承包种粮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户,每年可为国家提供粮食100吨。  

(三)大力扶持养殖业。在现有的5户养猪大户的基础上,再培育养猪大户5户,其中生态养猪2户,争取全村每年出栏生猪20000头。  

(四)大力扶持粮油、蔬菜种植为主的农副产品发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发展规模种植。2009下半年计划引进160亩“九华红菜苔”种植基地,建立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并适当解决返乡民工及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船形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船形村作为今年新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级组织宣传的声势还不够,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在调查过程中,有的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不很了解,有的甚至闻所未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村民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船形村道路状况较差,全村16公里村道,为沙土路,群众生产、生活较不方便。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生产抗灾能力较弱。电力设施落后,居民用电不稳。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船形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改善。船形村的道路设施建设、村庄脏乱差的治理、农田水利电力建设等项目都需要资金。该村目前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船形茶场和果园的租金、政府的财政支持、村“一事一议”经费。据调查,船形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左右,基本上拿不出钱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四、对船形村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船形村实际情况而言,要加快新农村进程,重点抓好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一)充分发挥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加大宣传力度。要召开村民会议,全面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采取写标语、拉横幅等多种方式,营造全村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引导村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大力提升农民素质。要针对实际,开展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农民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视力度。村支两委要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力度,针对船形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共同管理计生工作。一是要落实村两委负责制。如对孕环检对象实行包干,对她们的孕情、育情进行全程的跟踪服务。二是建立信息联系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每一位育龄对象都能跟村两委保持信息畅通。  

4、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其目标,又是其实现的手段。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船形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村干部和村民群众要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加快道路设施、村庄整治、农田水利电力建设的步伐。  

(二)上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船形村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力度  

1、多方争取资金,支持船形村基础设施建设。船形村有16公里尚未硬化的村道。水利设施陈旧,电力设施落后。要建设好这些基础设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该村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村民自筹、社会投入等方式,已筹集到大部分资金,但尚有资金缺口近90万元,有关部门和后盾单位必须加大对该村的资金投入。  

2、大力扶持重点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产业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的种植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在现有的船形茶场、油茶、果园、牲畜养殖等基础上,加大引导,实现规模化经营,并适度引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船形茶场计划2009年争创湘潭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争创湖南省著名商标,在扩大规模、引进生产线上,农发行要做好信贷支持。县林业局要在发展林业产业方面对船形村进行大力扶持。2009年,船形村计划低改油茶300亩,县林业局要在政策性资金上给予倾斜。  

3、要引导农民发展粮食产业。(1)要提高农民粮食产量。县粮食局要联系和协调粮食科研单位,做好送科技下乡工作,切实增加和确保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粮食单产、质量和效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鼓励村里群众放远目光,利用农业新技术,科学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要引导船形村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掘良田的经济效益,利用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要促进粮食流通。一是要引导农民走农田集约化道路,培养种粮大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以户为单位种植几亩田的生产管理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调查发现,走农田集约化道路,农民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才有更多的粮食进行流通。我们抽取了5户农户进行了调查,其中3户只是种了自己的责任田,粮食主要用于口粮消耗和喂养牲畜,基本没有余粮出售。而另外2户租种粮田在10亩以上,每年可出售余粮1-2万斤。二是要培养本村粮食经纪人。船形村地处相对偏僻,农民送粮成本较高,而外地商贩往往打压粮价,影响了种粮的经济收入,损害了村民利益。因此,要培养当地的粮食经纪人,确保村民粮食顺畅流通和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4、镇政府和驻村工作组要发挥自身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船形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督促,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协调指导,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对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调查报告 村级 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