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沟流域坝系形成过程及效益(孙广民,王煜,王彩琴,马宁,王萍)
关键词: 坝系 效益 形成过程 王茂沟流域
摘要:王茂沟流域从1953年开始坝系建设,大致经过形成、改建、调整三个阶段,现有淤地坝23座,已拦泥104.45万m3,已淤地28.06hm2。通过实测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和1958~1994年坝地的粮食产量分析表明,流域沟道坝系蓄水拦沙、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流域沟道坝系蓄水拦沙效益为75.1%、91.8%。坝地产粮占流域总产量的29%,坝地单产是流域平均单产的4.2倍。
王茂沟流域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境内,是韭园沟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流域面积5.97km2,流域平均宽1.456km,主沟道长3.75km,平均比降2.7%。沟涧地占58.4%,沟谷地占46.7%,沟壑密度4.3km/km2。
从1953年春沟口修建第一座中型淤地坝开始,到2007年底共建坝57座,保存23座,布坝密度为3.85座/km2,总库容278.57万m3,拦泥库容274.95万m3,已拦泥104.45万m3,可淤地40.41hm2,已淤地28.06hm2。人工填平10座。造地2.98hm2。从发展运用上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坝系形成过程
1.1坝系形成阶段(1953~1963年)
这一阶段依据“小多成群、小型为主、上蓄下种、计划淤排”的布设和运用原则。淤地坝按5年一遇暴雨洪水设计,以防洪、拦泥、生产为目的,进行了坝系建设。
1953年春在沟口修建了一座中型淤地坝,当年汛后淤满,迫使1954年扩建,由于受村庄的限制,坝体再不能加高,故采用以排为主,并于1955~1956年在主沟上游和支沟修建淤地坝9座,1959~1960年相继修建淤地坝32座,8年期间共建淤地坝42座,到1963年洪水冲毁10座,剩余32座,其中18座淤满,占56.3%,共淤地10.5hm2,利用7.0hm2。
在此阶段流域坝系布设可分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沟口1#坝淤成后,开挖排洪渠,投入生产,在其上游修建2#坝拦蓄洪水,如此由下而上,“上蓄下种”直至坝系形成。这种建设和运用方式的优点是:淤地快、受益早、生产安全、坝系形成快。埝堰沟采用这种布坝方式,四年时间就基本形成了坝系。第二种方式是干支沟同时建坝,一次形成坝系投入生产。这种建坝的优点是:防洪安全,淤地形成较慢,受益迟,死地咀沟采用这种布坝方式。
1.2坝系改建阶段(1964~1978年)
王茂沟流域坝系形成后,经1961年洪水考验,因洪水超标漫顶的坝数为22座,占总坝数的53.2%。按5年一遇暴雨洪水设计标准偏低,根据韭园沟1954~1961年暴雨资料,生产坝改用10年一遇设计,拦洪坝采用20年一遇设计,1964年对整个坝系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坝系采用“轮蓄轮种”的运用方式,将坝系中一部分坝地面积较大的坝作为生产坝,另一部分坝地面积较小的坝作为拦洪坝,反复交替,不断加高发展。该阶段新建淤地坝13座,到1978年底,流域保存淤地坝42座,其中:人工填平7座,造地1.0hm2,天然洪水淤积坝35座,淤地23.4hm2。
1.3坝系调整阶段(1979年至今)
1977年大暴雨洪水后,垮坝9座,占总坝数20%,被洪水冲坏20座,占总坝数44.4%。从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坝系防洪标准还需要提高,坝系布局需要调整,运用方式也需要改进。因而对坝系进行了调整。生产坝按20年一遇加3年淤积量加高加固,修建泄水建筑物,设计坝地最大蓄水深为1m,最大淤积厚度0.3m,坝地蓄水按3天时间泄完,骨干坝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设计,以一次洪水总量再加5年淤积量作为防洪库容,并修建输水洞。
调整坝系依据“骨干控制、小坝合并、大小结合”的原则。对支沟内的支毛沟坝不再加高加固,与下坝合并,在主沟中上游和较大支沟沟口建设骨干坝,一般年份仍然生产利用,遇到较大洪水时,控制洪水,确保坝系安全,其它坝均为生产坝。到2002年底共建坝57座,保存23座,布坝密度为3.85座/km2,总库容278.57万m3,拦泥库容274.95万m3,已拦泥104.45万m3,可淤地40.41hm2,已淤地28.06hm2。人工填平10座。造地2.98hm2。
2 坝系蓄水减沙效益
2. 1治理前后径流输沙对比
为了分析流域坝系蓄水拦沙效益,我们选择治理初期与治理后期的流域降雨、径流、输沙量进行对比见表1,由表1可知,在降雨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治理后期较治理前期径流减少75.1%,输沙减少91.8%。
2.2不同流域对比
选择王茂沟流域相邻、流域面积、地形、地貌、土壤及沟道条件等比较相近的李家寨进行对比分析,李家寨沟流域面积5.45km2,(测站控制面积4.92km2),主沟长3.45km,沟道平均比降3.1%,流域共有支毛沟18条,沟壑密度3.02km/km2,沟壑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3%。截止1963年底,流域各项措施面积0.11km2,治理度2%,淤地坝仅有两座,淤地面积4亩,因此,把李家寨沟作为非治理沟与王茂沟对比。根据实测资料,李家寨与王茂沟逐次洪水、径流、输沙量见表2,从表2中可知,在降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王茂沟流域径流、输沙较李家寨流域均有所减少,输沙量减少较明显。王茂沟流域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较李家寨流域分别减少62.5%、81.9%。
2.3典型暴雨洪水分析
王茂沟流域坝系,经受了1964年“7.5”暴雨、1977年“8.5”暴雨和1988年“6.30”暴雨的考验。暴雨产水产沙及坝系蓄水拦沙情况见表3。
1964年7月5日王茂沟流域降雨131.8mm,雨强6.2mm/h,洪水泥沙大部分拦在坝内,坝系蓄水拦沙分别为36.6万m3、13.5万t,占流域产水产沙的78%、72%。
1977年8月5日,流域降雨162.7mm,主沟各坝安全渡汛,支沟坝系中有少数坝拉开缺口,但泥沙冲失量轻微,坝系蓄水拦沙分别为40.5万m3、13.6万t,占流域产水产沙的69%、58%。
1988年6月30日王茂沟流域降雨39.9mm,雨强54mm/h,流域坝系安然无恙,坝系蓄水拦沙分别为3.42万m3、2.34万t,占流域产水产沙的80.3%、86%。
3 坝系经济效益
3.1坝地产粮
从1958年开始统计,第一阶段6年时间,总种植面积22.1hm2,产粮2.855万kg,占流域总产量5.52%,每hm2坝地平均产量是流域平均产量的3.9倍。1964~1978年坝地总种植面积174.5hm2,产粮68.83万kg,占流域总产量的24.8%,每hm2坝地平均产量是流域平均产量的5.2倍,1979~1994年坝地总种植面积359.2hm2,产粮147.44万kg,占流域总产量的35.2%,每hm2坝地平均产量是流域平均产量的2.6倍,截止1994年坝地总种植面积556.7hm2,产粮219.125万kg,占流域总产量29.3%,坝地平均单产是流域平均单产的4.2倍。王茂沟流域各段粮食产量统计见表4。
从上述三个阶段看,坝地种植面积占粮田面积的1.3~13.7%,而坝地产粮占流域产粮的5.52~35.2%。
3.2坝系经济效益
经计算,按静态分析:产投比5.3,坝系投资的回收年限为15年。按动态分析:产投比为1.2,坝系投资回收年限为19年。
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对于加强xx江和xx流域环境保...2021-10-18
- 经济发展情况及加快流域区域...2021-11-05
- 潮白河流域治理开发建设回顾...2022-02-20
- 温榆河上游流域WDHM的应用与...2022-02-20
- 北京温榆河上游流域WDHM模型...2022-02-20
- WPI指数及其在松辽流域的应用研究2022-02-24
- 流域治理的“双赢”策略(包...2022-02-24
- 流域水电开发虚拟研究中心的...2022-02-24
- 研究河流补偿机制,提高流域管...2022-02-24
- 向45分钟要效益2021-09-08
- 节能减排创效益科学发展促效益2021-12-24
- 以机制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2022-02-15
- “尊重出效益”2022-02-17
- 如何让烟基设施发挥长久效益2022-02-18
- 水电开发的环境效益及问题(...2022-02-23
- 建筑安全投资效益评估方法研究2022-03-31
- 乡镇职能转换过程中干部工作...2021-09-15
- 建立https实验过程2021-09-28
- 多年教学过程中2021-09-28
- 论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管理...2021-10-08
- 烟草配送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2021-10-08
-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2021-10-09
- 怎样实现对电力安全工作规程...2021-10-28
- 论地理资料网站的制作在教与...2021-11-09
- 谈税务稽查过程中询问技巧2021-12-23
- 强县扩权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