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08 15:21:33 浏览数:

(驻马店教育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文章在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含义的理解和对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是图书馆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0—0108—02

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的易传播性,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服务能力,传统的图书馆收集与传播手段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网络环境对文献资源建设来讲是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它对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也为读者更为方便地利用图书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同时带给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一系列巨大的变化。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信息社会,将 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因此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是图书馆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1 信息资源建设基本概念

对信息资源内涵和构成的研究是构筑信息资源建设理论大厦的基础。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是指该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概念就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已跨出了传统的概念 。 馆藏文献不但包括本馆的印刷型文献资源,还应该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型信息资源; 不但包括本馆自己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还应该包括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从他馆、他国、乃至 全世界获得的资源。信息社会的图书馆就是网络 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的“ 信息资源”就是网上文献。2000年吴慰慈、高波对信息资源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采集、开发并组织的各种媒介信息有机集合,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既包括制品型的文献资源,也包括非制品的电子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献资源建设,即实体建设;一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即虚体建设。
2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我国的文献资源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文献资源建设中重复与遗漏现象严重,导致社会整体文献保障率低下。与此同时,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数字化建设严重滞后,凡此种种,造成我国文献信息资源总体建设处于一种低水平运作状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2.1 图书馆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文献保障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

大多数图书馆远远落后于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 图书馆在馆舍面积、图书总藏量、新增馆藏量、购书经费、读者服务及电子媒体运用等多个方面均未达到评估标准的基本要求。图书馆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一些 馆藏文献得不到有效保护 ,图书馆的图书由于破旧、过时,文化资源总量偏少,对读者缺乏吸引力,文献保障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从而不能适应新时代读者的文化需求。
2.2 地区间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

有资料表明,我国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不均衡,表现为:东——中——西,大城市——小城镇——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呈逐级递减的阶梯分布,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文献信息资源最聚集的地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低水平的聚集现象,造成一定区域内多种学科文献重复收藏,致使文献信息利用率不高,潜在着闲置的浪费现象,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文献资源相当贫乏。
2.3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不足,数字化建设滞后

我国数千个大大小小的文献信息机构,尽管组织、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参差不齐,但在总体上都倾向于一次文献资源的建设,往往忽视了以题录、文摘、综述、调研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二、三次文献的开发,更遑论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而这种深度开发的深层次的信息资源和经过多方位整合的信息资源,有着优于原始文献资源的特质:更直接、更专指、更便捷,因而在科技创新中更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我国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严重滞后。
3 网络环境对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3.1 馆藏结构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文献的收藏是以纸质印刷型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为主,而在网络环境下,馆藏文献由单一的纸质印刷型发展到同缩微、磁介质、声像、光盘电子文献并存,实物文献与虚拟文献共存,馆藏文献结构与网络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增强,各种数据库越来越成为用户通过网络寻求利用相关文献的重要手段。
3.2 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基本上通过订购、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馆藏文献,文献入藏后,图书馆将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在网络环境下只要你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懂得网络运行的基本知识,具有驾驭网络的基本能力,就能在网络天地获取信息。获取的方式主要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形式,对信息的拥有,有可能是所有权,也有可能仅仅是使用权。例如那些联机数字信息,图书馆所获得的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使用权。对文献的采集,过去图书馆只是通过书目或到书店选购,而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网上书店,文献的采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3.3 馆藏质量评价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馆藏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综合指标进行的,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为馆藏信息资源拓宽了范围,对馆藏书刊质量提出了挑战,馆藏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而是取决于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提供方便利用的程度。
3.4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只限于印刷文献或以其为主的馆际互借、合作采访、联合编目以及书刊目录的交换等。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能够通过网络对资源进行存贮、检索和传递,快速为用户提供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扩展了传统信息资源的时空范围,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使原有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4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4.1 强化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仅是本馆拥有的文献载体的集合“物理馆藏”,更大部分是馆外网络上的虚拟信息资源,而虚拟馆藏信息资源远远大于实际馆藏。据统计,全世界有600多所图书馆和400多个学术机构将其数据在互联网上开放,发布题录、文摘等信息以及有关研究领域的开发和生产动态,人们可以免费或用很少的费用借阅到INTERNET网上的信息和其他图书馆的丰富馆藏,满足多种需求。但由于网络资源的海量、无限、无序,检索工具又难于有效使用,所有这些为读者利用网络资源带来了许多困难。图书馆在充分了解本馆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网上免费资源,注重对网上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组织,使之成为方便读者利用的本馆网络资源,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内容。
4.2 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 因此,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4.3 创造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
4.3.1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曾开创了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局面,近年来,我国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的建设上步子迈得慢了些,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措施、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颁布实施保障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规范及实施细则,避免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出现无序和混乱现象。
4.3.2 加快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数字化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给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网络环境下要实现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内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建立 图书馆共建共享体系,必需加快 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图书馆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仅需要我们不断改善 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建立海量存储系统,装备高端服务器,建立自己的Web网站,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异构检索平台, 建立基于Web的各种特色数据库,加快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4.4 发掘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
4.4.1 合作馆藏建设。合作馆藏建设是指数个图书馆在实施馆藏的建构时,各自分工购藏,合理布建,走文献资源的一体化建设道路,它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任务,否则,资源共享就无从谈起。合作馆藏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协调文献信息资源的配置,形成内部各具特色、外部一体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网络信息资源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与浪费现象。
4.4.2 联机联合编目。联机联合编目是指各馆基于网络互联基础上的对编目数据的共建共享过程,它是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 联机联合编目与回溯转换的实施,为网络内部统一的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资源共享搭了桥。
4.4.3 网上文献传递。网上文献传递是图书馆对用户的资源共享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馆际互借有所不同,在范围的涵盖上,前者实现的是基于网络的面向全人类的无限信息资源共享,而后者主要是基于文献的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高曼.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新概念[J].图书馆,1999,(06)
[2] 郝勤.关于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3] 周和平.21世纪中文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7).
[4] 李家清.我国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建与共享[J].图书馆建设,2000,(4).

相关热词搜索: 下图 信息资源 书馆 环境 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