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试论多校区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模式

发布时间:2022-03-11 15:36:50 浏览数:

(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18)
摘 要:介绍了多校区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模式 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通借通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对多校区高校图书馆有一定 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多校区;通借通还;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H TK]1007—6921(2008)19—0190—01

在大环境科教兴国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地发展,全国极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有扩招 、合并的现象,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校区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学校有多个校区,我校 就有四个校区,其中一个校区还不在本市,基于这种情况,大学图书馆的设置也要与之相配 套,我校在四个校区间都能通过馆际间的联网进行查询馆藏资源。并能进行馆际互借、通借 通还。实行校区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把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提高 了办学效率。
1 通借通还是多校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服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同一高校不同校区之间的馆藏借阅服务,另一 种是不同高校之间的馆藏借阅管理。这两种服务模式的使用和推广应该是我们图书馆事业努 力发展的方向。
1.1 通借通还是人性化服务的体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条件下,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成为必要,图书馆的服务宗 旨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理解、关心读者,从读者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急读者所急, 想读者所需。是图书馆员的服务精神。由于大学分校区,有的校区间相距很远,读者想借一 本异校区的书,很不方便。他可以通过馆际间的联网,进行网上预约,或向馆际联络员登记 ,在电脑上预借,再通过馆际联络员把书借到手,这样读者可以不出本校区,就能借到异校 区的书,同时也可以就地归还,这种馆际互借、通借通还的服务模式,方便了读者,为读者 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1.2 通借通还使得高校文献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而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是有限的,怎样 把有限的经费购买到的有限图书,使得其利用达到最大化,一直是图书馆的同仁们共同探索 的问题。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其馆藏文献不仅是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其藏书内涵应该是包 罗万象,各馆的读者在图书种类的需求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图书分配上也存在一定的 偏好。电子文献的普及,以及通过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来达到资源共享就能使高校文献资源 的利用达到最大化。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馆际互借、通借通还已成为可能。
2 通借通还对信息服务的要求

随着多校区图书馆的建立,学生要了解各馆的馆藏情况,只有借助计算机系统在网上收集来 的为本校用户服务的虚拟馆藏。通过网络可以满足读者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要求,因此,信 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对“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显得尤其重要。

馆际互借通常是读者通过联网查询系统,查阅到相关馆藏信息后,产生借阅的要求,这就要 求高校图书馆,能用统一的信息通讯交换协议把各馆的流通系统、数字资源访问认证系统连 接起来,实现各馆读者信息、流通信息等的共享和互连,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用一张借书证 访问、借阅各馆的数字资源和图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目前的汇文系统就很好地 提供流通系统和传统馆际互借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法,使得图书馆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流 通界面了解、追踪用户的所有的借阅情况,包括本馆和通过馆际互借系统借到的馆藏文献。 读者也可以自己通过汇文系统查阅所借图书什么时候到期,在任一馆都能自己续借图书。网 络技术的推广应用给通借通还提供了技术保障。
3 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服务存在的问题

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服务模式的优点:①方便了读者为读者提供了人性化服务。②减少了 图书的复本量,节约了经费。③使得文献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尽管如此,但还是不可避免 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3.1 加大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

我校图书馆实行的是总—分馆服务模式,文献资源的采编工作都在本部。人、财、物均由总 馆进行统一调配,本部的图书很多都有一定的年代,以前图书的磁条很多都不能消磁,使用 的还是传统的借阅模式,读者不能带包进馆,而新校区调拨进的图书都进行了加工,图书采 用的是能充消的磁条,新校区采用了新型的服务模式——藏、借、阅一体化,读者可以带包 进馆。由于各校区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图书借阅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老校区借阅的图书 不用充消磁,而新校区借出的图书要消磁,还来的图书要及时地充磁,因此在通借通还过 程中,管理员要特别细心,有时读者把在本部借的图书带进新馆,监测仪就会鸣叫。图书管理 员要分清状况及时进行处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
3.2 各校区的图书容易混淆

馆际互借、通借通还给读者带来的方便是显而易见,但在图书的借还过程中,也会给图书管 理带来一定的混乱,如:在通还过程中若放错位置,使得异校区的图书不能及时地回馆,那 么在查找图书的时候就必须两个校区分头找,如遇到乱架现象,图书一时找不到,更是分不 清责任。
3.3 委托借阅的图书,有时与读者不能“合拍”

随着图书市场的不断发展,同一类的图书版本很多,而网络书目查询系统又不能提供更详细 的内容。因此读者借到图书后才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第二种是图书到馆后,读者又不能及 时地取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的流通率。第三种情况是由于乱架、破损(修补状 态)、遗失或采编加工好但图书未送达图书馆藏地。读者要求委托借书时不能及时地满足读 者的要求,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怨言。
4 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馆员的素质教育,提高馆员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员的工作性质就是服务读者,让读者满意。因此馆员要有强烈的事业性和使命感,为 社会忠诚奉献的勤劳敬业的精神,在给读者查找图书时要不厌其烦。馆员与读者应建立和谐 与信赖的良好协作关系。馆员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若遇到监测仪鸣叫,查问要讲究说话 技巧,这样才能避免误会,使得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得到更多读者的理解和支持,体现和谐图 书馆的整体形象。
4.2 强化图书分配、典藏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为了方便读者更快更 好地找到相关图书。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典藏工作能准确地反馈全馆的藏书动态、藏书地点、 藏书质量等信息,让读者在电脑联网查询系统上快速准确地查阅到所需的图书。更好地为通 借通还服务。图书分配方面,可根据各校区专业性质的不同,侧重图书的分配,尽可能地减 少一些不必要的通借。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如读者自己到馆借书,或者可以另选适合 自己的版本。采用委托还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在当前高校多校区共存普遍的情况下,馆际互借 、通借通还是许多高校图书馆普遍采取的一种服务模式。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 全馆上下齐心协力,通借通还服务模式将会全面地发挥出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麦敏华.馆际文献通借通还服务现状及发展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4).
[2] 雷蕾.江苏省四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委托借还服务工作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 刊,2006,(2).

相关热词搜索: 校区 试论 图书馆 高校 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