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浅议

发布时间:2022-03-11 15:44:26 浏览数:

(内蒙古医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高校是知识密集型场所,高校图书馆应承担起社 会责任,向社会开放,文章就此从开放的必要性、开放的条件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开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6—0161—02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应该服务于知识文化的传播、社会文明的提高。我国书评家、词语 收藏家黄集伟表示:“多开一个图书馆,等于多办几个学校啊,是否责备后世也不敢说,但 利于当下的事就可以做。”国家某市教委在回复人大代表建议时也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向社 会开放。由此,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被提上日程,笔者就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谈 以下几点自己的认识。
1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早在17世纪,著名的德国图书馆学家德诺就曾指出:“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殊阶层服务, 应该向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而且,西方一些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凭借齐全的功 能、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资源、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专业的服务,成为公众学习、研究和生活 的有力帮手。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 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和学院图书馆对剑桥外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 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美国耶鲁大学图 书馆也采取对外开放做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而任何进出图书馆的人无须出示 任何证件。甚至耶鲁大学图书馆已经成为旅游者必须参观的“景点”。

我国正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而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 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 界。”这明确指出了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任务和责任。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 一部分,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图书馆事业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包括图书文献要为 社会发展服务。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的载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促进和谐社 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对知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①知识 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不局限于单一的书目信息,而是希望能够 提供全程性的全方位的信息保障。②知识需求的开放化和社会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再是依靠某一图书馆的馆藏,而是需要利用多家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才 能满足要求。③知识需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络已成为读者 获取新信息的主流方式,需要提供机上阅读的数字化知识产品。④知识需求的集成化和高 效化。由于信息资源分布广,具有分散性,给人们带来不便,要求通过文献信息的深层次整 合,使分散的知识加以集中利用。总之,在新的信息环境发生变化的今天,用户对知识的需 求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

而且,从权威部门的资料获悉,我国1 000余所高校图书馆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图书馆仅 为4亿册;高校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而公共图书馆仅为28.6%;高校图书馆拥有 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图书馆仅为2.9%。由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与高校图书馆相比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还显得十分缺乏。如果将高校图书馆开放,无疑能更好地满足读 者的阅读需求。并且,开放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集中、而公共图书馆资源缺乏的城市,无疑 是一剂良方。
总之,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条件

①认识问题。要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国家的财富,全社会的资源,不只是学校的 资源。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是应尽的责任,不是额外负担。并且需从法律上明确这一点,所有 社会资源都要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使用,图书馆也要体现公民利用社会资源的公平性。②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主要是间接方式,即通过馆际互借,为社会读者提供他所需要仅 为本馆收藏的资源。为使社会了解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情况,每个高校图书馆应无条件将其馆 藏书目信息上报国家图书馆全国联合目录中心,并保证及时更新。③直接服务须根据各 校情况逐步推行,做到社会读者可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读。个别地方,如高校所在地没有公共 图书馆,则高校图书馆应为当地所有读者提供服务,承担公共图书馆的任务。

另外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还必须具备一定实力,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馆藏实力。在满 足本校师生正常借阅下还能满足社会人士的借阅。而且图书馆藏体系还需完善。高校图书馆 对外开放后,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跟上,要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能跟上市场的发展,同时 为便于图书馆的管理,需投入一定的高科技管理软件和建立先进的服务理念。而且还需具备 一定数量的专业读者。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专业性见长,开放后也应以满足专业人士 为先,而不是普通的大众读者。并且还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建图书馆的模式。这 种模式对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最理想的。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外开放仅靠 高校图书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即使图书馆有这个愿望,往往也会力不从心的。但是在政府 和企业的支持下,就能更好地解决图书馆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科研与社 会需求的矛盾。
3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途径

现在资源共享在大众观念上已达成共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要实现 完全的对外开放仍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要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完全对外开放有以下两个途径:
3.1 读者办理临时借阅证

目前我国已有几所高校图书馆开始向校外读 者办理临时借阅证。 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规定,校外读者到该馆查找资料,只要持有单位介绍信和本人的有效证 件,就可到本馆阅览室、阅览区查阅书刊资料,而且,在该馆查找情报资料的人员可到证卡 管理办公室办理借阅证。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也可以办理临时借阅证,可在馆内的 部分阅览室进行阅览。
3.2 高校图书馆可对社会开放公共网络

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存取系统可 遵循《布达佩斯宣 言》,在公共网络中,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平台,所有文献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 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搜索,为这些论文文本的超链接建立索引,将其作为数 据引入软件,以及其他任何的合法用途,除了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外,没有经济、法律或技术 的限制。复制和传播方面惟一的限制,或者说版权的惟一作用是让作者能够控制其作品的完 整性,使其作品能够被承认和适当地被引用。“开放存取”文献既包括过去已经发表过的期 刊,也包括那些作者希望通过在线接受同行评议和报告他的重大研究发现的未经评审的预印 本。并且图书馆系统对读者上传的所有文献进行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1] 曹新,刘能杰.管理是金——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1999.
[2] 吴志荣.数字图书馆——从理论走向现实[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0 ).
[3] 于良芝,郝玉峰.新时期大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英美等国经验分析[J] .津图学刊,2002,(12).

相关热词搜索: 图书馆 高校 开放 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