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浅谈书刊附盘的管理

发布时间:2022-03-12 15:03:36 浏览数:

(阜阳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阐述了书刊附盘的特性及几种管理模式,以 及我馆在书刊附盘的加工、整理、著录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书刊附盘;书刊管理模式;图书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4—0128—01

所谓书刊附盘是指图书、刊物所附带的磁盘,软盘,光盘等。书刊附盘不是一种单纯的电子 出版物,而是对图书内容的说明和解释。读者可以利用其加深对所阅书刊内容的直观性和实 践性的认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出版物的快速发展,各学科各行业都出版了 大量的附盘书刊。附盘的书刊不但数量多,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广。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 书刊的配盘率已达5%~20%之多。如何对书刊附盘进行有效规范的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图书馆 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在许多图书馆中由于管理不规范,浪费了附盘使用价值的情况屡见不 鲜。
1 书刊附盘的特性
1.1 整体性

书刊和附盘尽管在结构,载体形态上呈现的比较分散,但在内容上却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的。书刊是附盘的基础和说明,附盘是书刊的应用工具和延伸。书是附盘的主体,附盘是书 的辅助物,书刊和附盘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正因如此,在对附盘的一系列处理中,应充分考 虑到这一特性,附盘的主要作用是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书,如果缺少附盘,在许多附盘书 刊中,书刊就会变得异常晦涩,干硬,难以理解。
1.2 时效性

附盘书刊多是来自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使用的时效性 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充分重视对书刊附盘的管理,必须让更多的读者更早的了解到书刊和附 盘,更早的使用和发挥附盘的价值。
2 目前管理的几种模式
2.1 附盘不外借

在一些小型图书馆中,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附盘的整体性,时效性在 这种模式下是无从谈起的。
2.2 附盘和图书一起同藏于书库

图书和附盘一同入库流通的方式虽然符合读者正常的借阅利用习惯,方便读者利用,但是附 盘夹在书中搬运,上下架,很容易受到挤压,掉落和挂擦,使用不久便易形成有书无盘的局 面,给馆藏资源带来了很大损失,而且借阅归还过程中也无法有效的验证附盘的完好性,大 大增加了流通管理工作的压力。
2.3 附盘和图书分别藏于书库和电子阅览室

图书进入书库,附盘放在电子阅览室,供借用图书的读者配书参考使用,使得附盘得以充分 利用,也便于图书的管理。但是若要利用附盘,前提是读者必须借到图书,很难很好地充分 利用附盘。
2.4 附盘和图书同藏于电子阅览室

图书和附盘一同入藏于电子阅览室,采用闭架借阅,设立图书配盘微机阅览服务,使读者既 能阅览图书,也可利用光盘。
2.5 附盘网络化管理

将附盘内容压缩上网,读者可通过校内网的计算机进行查询,浏览,下载。这样读者不用办 理任何手续,就可在校内网上利用附盘,既方便了读者,又保护了附盘,减轻了管理人员的 工作量。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网络条件作为支撑,且可能引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3 我校图书馆采取的书刊附盘处理方法
3.1 书刊附盘的加工

附盘作为书刊的附件,加工时先单独取出附盘,装在定制的附盘袋中,在附盘袋表面写上与 书刊相应的书名,索书号和馆藏号等标识,然后在种次号后加上附盘的载体形态如CD或磁盘 等标识,最后在书刊的首页加盖“本书(刊)附盘,请到附盘阅览室查阅”印章。
3.2 书刊附盘的著录

MARC记录对书刊附盘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几个字段:215载体形态字段;230资料特殊细节字段 ;300一般性附注字段;307载体形态附注字段;327内容附注; 336电子资源类型附注字段 ;337系统需求附注字段。具体著录依据《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进行描述。例如: 《WTO全书》有关附盘的MARC数据如下:
215 $a1CD-ROM  $c多媒体  $d12cm  $e图书3册
230 $a图像;文本
300 $a附光盘一张
307 $a配套图书3册,索书号:F743/024
327 $aWTO全书辅助光盘
337 $a系统要求: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586以上机型
3.3 书刊附盘的管理

将所有从书刊中抽取的附盘典藏于附盘阅览室,按照分类号存放在光盘柜中。将带附盘的样 本单独存放,并编制易于读者理解识别的目录卡,方便读者查询。这样读者可利用电子阅览 室的计算机查阅附盘,最大功能地发挥书刊附盘的作用。

总之,对于附盘的管理,应当以本馆的实际条件如:硬件设施,馆舍布局,复本量等为主导 ,制定适合本馆的管理方法,最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书刊附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雄,兰红.随书配套光盘自动加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 化, 2005,(1):119~120.
[2] 王瑞芳.也谈对随书光盘的管理和利用[J].沧桑,2004,(6):58.
[3] 张云鹏,董亚臣,林超英.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与利用[J].华北煤炭 医学院学报,2006,(2):281.
[4] 唐淑新.随书附盘的分编管理新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47~48.
[5] 唐震.试议图书馆对随书附盘的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196.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书刊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