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逆作法施工中节点的处理及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22-03-14 15:32:49 浏览数:

(神华准能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内蒙古 薛家湾 010300)
摘 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基础逆作法施工中 地下结构的梁、板、墙与地下连续墙连接节点的具体做法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地下工程;地下连续墙;逆作法;连续节点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9)03—0361—02

深基础逆作法施工的围护结构通常采用地下连续墙形式(简称地连墙)。为节省工程费用, 可把它做为地下室外墙结构墙体,即所谓“一墙两用”。由于逆作法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地 连墙必须先施工,而地下的各层梁板则随挖土进展自上而下逐层浇筑,造成整体结构分开施 工。因此地下结构的梁、板和垂直于地连墙的内墙与地连墙形成后连接节点。这些节点采用 的连接方式、节点连接的操作程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问题,必须进行施工设计,并 与结构结合确定。现结合工程实例对后连接节点的具体做法和质量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1 节点连接形成的选择
1.1 墙梁节点
1.1.1 预埋件焊接法,这种方法便于高速地连接地连墙上预埋件位置的误差,施工方便。 其施工程 序是:制作地连墙钢筋笼时把埋件固定在笼体钢筋上。埋件大小以≤50mm为宜。预埋件 紧贴钢筋放置并在外面覆盖50mm聚苯板隔离混凝土,既便剔出埋件,又可使梁端头伸进地连 墙起抗剪作用。当挖土裸露出梁节点位置后,将聚苯板剔净露出埋件,测定标高和轴线焊接 钢板连接件,并依图将结构梁主筋与钢板连接件焊接(见图1)。


1.1.2 钻孔植筋法适用于梁端纵主筋排列间距<80mm的构件,如扁平梁等。梁端综向 主筋骨间距较密处会因孔距小、孔壁薄易串通,而影响钢筋的锚固力。
1.2 墙板节点
1.2.1 预埋筋法。适用于Ⅰ级钢筋,且直径应<16mm。与钢筋笼钢筋焊牢,并严格控制标 高位置不应>10mm。伸出地连墙的长度满足规范要求,当挖土裸露后剔出,调直与楼板钢 筋连接。板与墙节点连接面要剔毛清除杂物,利于新老混凝土的结合。
1.2.2 钻孔植筋法。适用于Ⅱ级钢筋或直径>16mm的Ⅰ级钢筋,由于楼板钢筋间距均 >80mm以上,不会因孔距削弱锚固力。其做法是:挖土裸露出楼板位置后,将聚苯板及混凝 土清除剔毛,依钢筋位置钻孔后进行清孔、灌浆、植筋,养护后与楼板钢筋连接。
1.2.3 设置沿墙边梁法。沿着地连墙在板边设置1根边梁,楼板钢筋伸进边梁与地连墙 不连接。其施工程序是:制作地连墙钢筋笼时,在相应楼板位置预埋设计确认的预埋筋,并 用与边梁高相同的聚苯板覆盖固定牢固。挖土裸露后剔净聚苯板,将混凝土凿毛,然后与结 构梁板一并完成(见图2)。


1.3 墙与基础底板节点
1.3.1 钻孔植筋法。标高容易控制,但施工工期和工程费用会有增加。
1.3.2 预埋筋机械连接法。对地连墙钢筋笼制作和预埋件的标高要严格控制,误差应<5 mm,预埋件的锚固筋入地连墙内,应避开混凝土浇捣管的位置。机械连接采用锥螺纹和直螺 纹时,钢筋的螺纹部位要进行妥善保护。如选用挤压套管接头则留有操作空间。

以上两种方法的施工程序与墙板节点施工程序基本相同。此外在浇筑墙与底板混凝土前应按 设计要求对节点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
1.4 地连墙与内墙节点

如果是Ⅰ级钢筋且直径<16mm,可选用预埋筋法;如果是Ⅱ级钢筋且直径≤18mm,可选用钻 孔植筋法;如果是Ⅱ级钢筋且直径≥20mm,宜采用钻孔植筋法或预埋筋机械连接法。
2 节点部位的质量控制
2.1 制作钢筋笼平台的质量控制
2.1.1 平台的地基要平整夯实,土质的密实度应参照地基基础规范要求处理。平台要高 出周围地面100mm以上,并在四周设置排水沟。
2.1.2 平台用100mm厚C15混凝土制作,表面找平压光,平整度应参照地面工程标准控制。 
2.1.3 在平台上设置与墙段相对应的轴线和水平标高十字控制基线,误差≤±3mm。
2.1.4 按基准线设置摆放钢筋的钢平台架,底边钢架与十字竖直线呈直角作为钢筋笼钢 筋摆放的尺规,在钢平台架上标注钢筋间距标记。
2.1.5 钢筋摆放、预埋件、预留筋、预留孔槽的放置,要依据平台及钢架上设置的轴线 及标高基线进行控制和检测。
2.1.6 钢筋笼吊钩的长度要依相应地连墙段导墙上皮标高确定,并牢固焊接在钢筋笼主 桁架竖直钢筋上,做为钢筋笼入槽后标高控制手段。
2.2 钢筋笼制作的质量控制

除按施工图及规范做好钢筋交叉点处的焊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在钢筋笼内外排主筋间沿纵筋方向设置2~3道桁架筋,其直径、腹筋弯折间距、设 置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在钢筋笼内外排钢筋外面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剪刀撑筋,设置数量视 地连墙钢筋笼的长宽比而定,剪刀撑十字夹角以45°~65°为宜。以上两种骨架结构的设置 主要保证钢筋整体刚度,使钢筋笼在堆放、运输、起吊就位过程中减少因自重和翻转产生的 变形。这两种骨架结构必须与钢筋笼主筋焊接牢固,焊点位置的选择应利于控制钢筋笼的变 形,焊缝长度及质量应满足结构焊接要求。
2.2.2 翻转起吊吊环应和钢筋笼垂直吊钩一样焊接在纵向桁架筋或与桁架筋焊接牢固的 纵向受力主筋骨上。使翻转和起吊时钢筋笼自重和其他作用力通过桁架和其他辅助筋承担, 避免由于应力集中造成钢筋笼整体变形导致预埋件位移。
2.2.3 钢筋笼纵横主筋交叉点要满足结构焊接要求,固定在钢筋笼上的预埋件、预埋筋、 预留孔槽要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安装方法与钢筋主筋焊接牢固,确保在钢筋笼安装就位过程 中不脱落、移位。准格尔银钻广场工程的地连墙钢筋笼制作按以上方法进行控制,经翻转起 吊试验,笼体尺寸变形对角线对比,实测最大为16mm,预埋件位置位移最大4mm,达到了预 控标准。
2.3 地连墙导墙的质量控制
2.3.1 导墙的形式须根据场地环境、土质和使用要求决定。准格尔地区属湿陷性黄土地区 ,导墙底脚与土基接触面积宜大不宜小,应按施工过程中最大垂直荷载经过计算取值。上表 面宽度一般为600~700mm,导墙深度为1200~1500mm左右。
2.3.2 导墙下和导墙侧的土质要参照地基基础处理,原土质符合要求的要认真夯实,如 遇有软土必须更换。其密度应≥1.69g/cm3,使导墙在施工过程中沉降量控制在15mm以内 。
2.3.3 导墙上下板、主墙的规格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应依照垂直荷载和水平荷 载设计计算确定。垂直荷载主要有吊放钢筋笼和安放拆除接头管的设备及施加的外力,取其 最大值。水平荷包载包括导墙外侧的堆载、施工机械工作、运输车辆行走对导墙产生的水平 推力,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荷载组合取最大值。当水平力过大时,可把导墙上表面扳按照水平 梁设计。为缓解水平推力可在导墙与路面接缝处留出50~100mm空隙,并用砂石材料填充。 导墙上顶板标高应高出周边地面100mm,以利防水和测量。
2.3.4 导墙施工时应按照先底板、立墙浇筑混凝土,后夯填墙侧土,再进行上顶板混凝 土浇筑的施工顺序,确保基底和墙侧边土的密实度达到质量要求。顶板混凝土表面在振捣密 实后要用木杠依照标高找平,并用铁抹子压光,其平整度应依照水泥地面标准控制验收。
2.3.5 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C20。导墙上板表面标高高差≤±10 mm,局部平整≤5mm,导墙内侧垂直度≤1‰,内侧净距为地连墙厚度加400mm±10mm, 并应与地连墙轴线平行,允许偏差为±10mm。
2.3.6 导墙壁完成后,应在上板表面标注建筑物的所有轴线和辅助轴线位置,并标注相 应的水平标高。轴线标注方法可采用在导墙混凝土内预埋铁件,用锯痕或赞子刻痕将轴线位 置标在上面,也可用射钉固定在导墙混凝土表面,并标注轴线,射钉高出导墙表面≤5m m,轴线的设置精度应控制在±1mm,轴线标记应用醒目的颜色显示。
2.3.7 导墙及轴线、标高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复核,如有导墙位移、变形、损坏应及时修 复并重新进行轴线及标高测定。
2.4 钢筋笼吊放就位的质量控制
2.4.1 水平标高控制。钢筋笼制作时在笼体四角各选1根竖向主筋,并在上端加焊1根在 钢筋笼吊放入槽后高出导墙表面约200mm的钢筋,然后依据平面上设置的水平标高控制线, 在这4根钢筋上设置统一的标高,作为吊放钢筋笼后控制水平标高的可视检测标记。当钢筋 笼就位后即可用水准仪对4根钢筋上的标高标记进行测量、调整钢筋笼标高,直至达到要求 ,并立即将钢筋笼就位固定,两次进行核实复测。
2.4.2 轴线坐标控制。地连墙壁槽段划分一般以轴线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对称确定,如 遇转角或其他原因所划分的槽段中心对不上轴线,可设置辅助轴线。钢筋笼制作时,在钢筋 笼上端中心两面侧约300mm的范围内,从内、外排立筋中选择相对称的4根钢筋为1组,分别 在内排和外排的2根钢筋上各焊接1根水平钢筋 ,其位置应与导墙上表面相平。并依据平台 上的轴线标高在2根水平筋上标注,当钢筋笼就位后即可依据水平筋上的轴线记与导墙上的 轴线位置进行调整。使之重合。
2.4.3 钢筋笼坐标位置及水平标高调整控制,可在钢筋笼入槽就位时,分别用吊车、千 斤顶、撬杠和铁楔等工具对其位置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用铁横担把钢筋笼架设在导墙上加 以固定。当浇灌混凝土时,应使混凝土液面均匀上升,防止钢筋笼上浮和倾斜。混凝土浇筑 完后对钢筋笼的轴线和标高位置进行复测,并再次调整固定。钢筋笼架设固定措施应在混凝 土强度到设计强度40%后方可拆除。

相关热词搜索: 节点 质量控制 作法 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