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人书有感: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二》中有子一句很经典的话,也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经历的精彩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体的意思就是我十五的时候,立志要努力学习,作学问。三十岁的时候就立身于社会,基本上确定了人生的道路。四十岁的时候,就不感到迷惑,不怀疑,对于事情的认识已经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变了。而到了五十的时候,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知天命”天命也就是哲学的本源,真正的懂得了自规规律和法则。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能分辨善恶真假,无论别人说好话坏话都能听进去而不动声色。而最难可贵的是,当他听到别人的言语,总会有隐其恶,扬其善的想法的意识,而并非是无论别人说什么我都听,而不去辨对错。七十岁的时候,从心所欲,做自己喜欢做的一切事情。但不逾矩,这个不逾矩是很重要的,不管什么事情都能遵守法则,能守住道理底线,不超出方正之道。
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推行他的儒家思想,周游列国,在政治上没有取得大的成绩。儒家思想却在而若干年后,大放异彩,成为统治者的最为推崇的工具之一。现今孔子的哲学乃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生活于社会之中,受到伦理、道德、法律等各种治约,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圣人于古稀之年从心所欲,不逾矩。于我等凡人来讲,在而立之年要掌握从心所欲与逾矩的平稳,更是艰难。虽说春秋时期由于学术、社会的局限性使人对于道的掌握有相当的难度,在如今各种人生哲理与道理日渐成熟,我们学习和掌握也更加的容易,但仍难于守住内心的底线。并非社会整体和思想没有进步,而是对于道理的认识在实践未进行认真认证。实践是证明真理的唯一标准,千百年来,对于儒家思想的精华无数人进行过研究推广,而且经过二千五百年来,也说明了真理是亘古不变的,只是很多人在行动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平民百姓乃至国家高官在各自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从心所欲,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矩不仅是一种拘束,更是一种惩罚。你建反了游戏规则,就没的玩了。每个人言谈举止与自己的身份地位是相符相成的,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永远不要去想高层建筑的事情,因为你的地位就决定了你的思维。你永远不会想到高层建筑的意图,你只会感觉到不可思议。思维如此,而行为上更是不可逾越。在其位谋其政,站在哪个高度就决定了你的政策。若你没有达到某个高度,而做出了你未达到的位置才能做出的事,就会成为别人的笑柄。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和创造的,当自己收获自己努力的果实时,总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若逾矩去得到的东西,却又是恐慌与畏惧,到最后就悔之晚矣。凡事不可过于强求。如果没有守住自己的矩,而去破坏规则去得到一些根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失去是迟早的,甚至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你强得的东西。君子慎独,独处的时候更要守住内心的那份操守。正如《易经》第一卦乾卦的象辞:潜龙勿用,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懂得韬光养晦,藏锋守拙,才能达到有朝一日飞龙在天。
识时务者为俊杰。社会、经济、人文等都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智者识天相,明世理。后才随机应变。而外界的变化却阻挡不了他的从心所欲,因为内心的矩造就了他的游刃有余。人在世间应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哲学,可以是一个道理。单纯靠外界来约束自己脱离实际的心理,是不可行的。主观与客观相互存在,又相互制约。内心的制约会让你心态平和,宠辱不惊。单靠外界的制约,那样内心膨胀的欲念最终会葬送你的一切。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潇洒,是一种意界,是一种淡然,是一种和谐。明知事不可为,而偏为之者,一是信念的力量。而另一种是欲望,是私念。前者可虽九死而不悔,可青史留名。后者却只能成为正传野史嘲讽的对象。
圣人犹如此,我辈何以堪。
热门文章:
- 2024年有关《谷文昌故事》读...2024-01-01
- 在政工干部任职会议上讲话提纲2023-12-26
- 2024年最新“组合拳”写作提...2023-12-26
- 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2023-12-25
- 有关于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2023-12-25
- 学守纪讲规范国旗下讲话稿5篇2023-12-07
-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经典优质...2023-12-07
-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稿1500字4篇2023-12-07
- 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范文7篇2023-12-07
- 学会诚信做人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完善自我贵自律从心所欲不逾矩2021-09-19
- 观看6.19全国大学生毕业“云...2021-08-27
- 两会精神有感汇编20202021-08-27
- 传承五四精神有感汇编20202021-08-27
- 小学生读《伞故事》有感20202021-08-27
- 大学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心得...2021-08-27
- 读《以学习为中心课堂观察》有感2021-08-27
- 年两会精神党员个人学习心得...2021-08-27
- 2021听安全教育讲座有感范文3篇2021-08-31
- 读《给教师100条建议》有感2021-09-05
- 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