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士兵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4-06 15:09:53
浏览数:次
摘要:青年士兵的心理疏导教育,对其个人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认真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研究对策,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关键词:青年士兵;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青年士兵的心理疏导教育,对其个人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通常有适应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三个方面。
一、适应问题
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青年士兵经常要面对多次角色转换,在适应新的角色、任务和环境的过程中,常常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主要有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问题。其中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最为明显。青年士兵对适应环境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给今后的学习、训练、生活、管理等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带来私自离队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私自离队的原因,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及时帮助青年士兵适应部队生活环境,就能有效杜绝私自离队问题的发生。
预防适应问题的发生,关键是基层干部要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要文明带兵、以情带兵,以增强部队生活对他们的吸引力,减少不良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当发现战士产生私自离队的念头后,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战士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摈弃自卑或自负的不健康心态,树立信心,通过自信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提高他们对军营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周围的战友交往,完全融入部队这个大家庭。其中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在集体中营造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建立纯洁的战友情谊,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使他们在单位中找到归属感,从而避免私自离队问题的发生。
二、自我意识问题
青年士兵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不稳定的,他们时而肯定自己,时而又否定自己,时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又感到自己比较幼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与依附的矛盾。青年士兵进入军营后,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产生“成人感”,渴望独立。但在心理上又依赖于成人,对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常常犹豫不定,无法真正做到人格上的独立。这种独立与依附的矛盾总是困扰着青年士兵,使他们经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二是闭锁与开放的矛盾。青年士兵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与爱。他们经常通过会老乡、见同学、打电话或写信等形式与他人交往,愿意得到别人的了解与同情,期望和同龄朋友分享苦与乐,但同时他们又存在着自我封闭的趋向,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向不了解自己的人透露,与人交往常存有戒备心理,或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一定距离。三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青年士兵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事业理想、个人抱负,这些构成了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理想我”,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对实际状况的看法即“现实我”。入伍前,青年士兵对部队有强烈的向往和丰富的想象,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献身国防的积极性。但这种“理想我”往往要高于“现实我”。当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有较大差距时,通常会陷入痛苦之中,内心感到不安,从而丧失实现自我的信心,产生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不展,重者忧郁、悲观绝望。
消除自我意识问题给青年士兵带来心理的困惑,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引导青年士兵把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防止目标不切实际,造成心理负担。二是引导他们勇于接受自己的缺点,重新认识自己,使之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信心,自强自立。三是引导他们健康交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问题
青年士兵在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知心朋友、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不想交往等。其中影响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是青年士兵交往中的一种消极心理。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人人都不可交。例如,有的战士在发展进步遇到挫折,愿望不能实现时,便疑心谁跟自己过不去;当受到领导批评时,总是疑心谁向领导打了小报告,疑心与自己竞争的人使绊子,疑心与自己有过节的人伺机报复等,甚至感到有人对自己稍微表现出一丝异常,就怀疑是对自己有成见。
人际交往以及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青年士兵在服役期间的学习、训练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支持和理解,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帮助青年士兵克服猜疑心理,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以下途径:一是教育引导他们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看待问题的理智感,防止感情用事,从而消除“当局者迷”的认知误区。二是通过逐步加深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拉近相互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有效消除误会和疑团,使之形成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三是在处理热点敏感问题上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他们的疑虑,避免偏听偏信,消除猜疑心理的诱因。四是必要时对有心理问题的青年士兵进行人际关系感受性训练、人际关系角色扮演,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走向人际关系健康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人心理学[M].黄河出版社,1992.
2、莫小米.人际关系问题[N].扬子晚报,2007-12-03.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