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地域文化考试题题库

发布时间:2021-08-27 20:42:47 浏览数:

 《地 域文化 》形成性考核业 作业 1 学习点:

 学号:

 姓名:

 成绩:

  (A A 4纸打印,手写完成)

 一、填空题 1、据地质学家研究,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 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

 大陆

 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

 “东山陆桥”

 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P1-2 2、春秋至秦汉时期,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 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文身,他们不少人迁徙到时台湾岛,成为台湾

 高山族

  族的祖先。P7 3、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的第一次是隋炀帝 时期武贲郎

 陈棱

  从台湾掳回数千人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此人被后世奉祀为台湾的“开山祖”,郑成功在台湾为他修“ 开山宫 ”以为纪念。P9 4、13 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 巡检司 ,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今厦门)。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P12

 5、 明代中叶 ,政府的文件中正式使用台湾这一名称。P5 6、民族英雄郑成功是明末之际抗清名将,也是台湾省历史上最重 要的人物。他对收复和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台胞尊称为“ 开

 台圣王 ”。P15 7、 朱熹

  于绍熙间任漳州知州,他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使“漳民独蒙大儒之泽”,造就一些文人学者,文化发昌盛,文化教育普及。P37

 8、 八宝印

  是漳州文化的缩影,与水仙花、片仔癀合称“漳州三宝”。P38

 9、泉州别称“刺桐城”“

 鲤城

  ”“温陵”,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P39 二、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的名称有( ABCDEFG

  )P6 A 蓬莱

 B 贷舆

 C 员峤

 D 瀛洲 E 岛夷

 F 夷州

 G 琉求

 2、从现存文献看,福建汉族人民较大规模迁居台澎是从 ( C

 )朝开始的。P10 A

 唐

 B 五代

 C 宋

 D 元

  3、清朝统一台湾的时间是( D )P16 A 1680年

 B 1681年 C 1682年

 D 1683年 4、泉州可称是“宗教博物馆”,以下哪个是泉州所信奉的宗教(ABCDEFG)P41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景教

 E 明教

 F 天主教

 G 印度教

 三、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

 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 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 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P2 2、左镇人:

 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 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 1 万多年。

 P3 3、台湾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 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 以儒学 “开化”台湾、 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P25

  4、闽南文化:

 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P33 四、简答题

 1、概括闽台地缘、人缘的密切关系。P1 答:

 一、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 200 千米,狭处只有 130 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 50 米至 100 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 1.5 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 130 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 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 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 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 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二、闽台人缘上的密切关系。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族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大陆同属一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左镇人、长滨文化、圆山文化等,说明台湾自旧石器时长以来,就有人类居住,而且它的原始社会史的每一个阶段,在文化内涵上都与福建等东南省份的原始文化息息相关。创造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住民,多直接来自大陆东南部,他们成为后来台湾土著的一支主要来源。

  2、概括台湾人与闽南人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P44 答:

 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

 2、闽台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界。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重情意、讲义气。

 4、闽台人在认知、思维、情感、行为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在认知、行为上具有矛盾性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

 《 地 域文化 》形成性考核业 作业 2 学习点:

 学号:

 姓名:

 成绩:

  (A A 4纸打印,手写完成)

 一、填空题

 1、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以佛教为例,台湾佛教法脉与福清黄檗寺、福州怡山西禅寺、 福州鼓山涌泉寺

  关系密切。P56 2、台湾许多寺庙是福建寺庙的下院或廨院。台北万华区的龙山寺,为台北最古老的寺庙,至今其山门外立有石碑,上刻“衍自 安海

 龙山祖寺”。P58 3、在闽地佛学院受过教育的法师赴台后,大大推动了台湾的僧教育。

 如求学于闽南佛学院的慈航法师创建了台湾第一个佛学院 台湾佛学院

 ,被称为台湾僧教育第一人。P59 4、中世纪外国商人、旅行家、僧侣及各行各业的人会集于 泉州

  ,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文化,它们与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民间信仰互相辉映。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之称,使之成为“ 宗教博物馆 ”。P41 5、除夕,又称“除夜”“大年夜”,闽台方言称为“ 年兜

 ”,即年底之意。是夜,全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闽台方言称为“ 围炉

 ”。P85 6、中秋节食月饼之俗,全国各地大致相同,但围绕吃月饼展开的节俗当属闽南、台湾的” 戏状元饼 ” 是最独特有趣的游戏,象征古

 代四级科举考试。如果有谁幸运得中“状元”,双手捧着诱人食欲、蕴含吉兆的月饼,一帮好友相拥回家。P90 7、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 归宁 ”。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P99 二、选择题

 1、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海峡两岸宗教交往多集中在( A

 )P54 A 福建

 B 北京

 C 浙江

 D 江苏 2、福建宗教界对台湾宗教界交往的模式包括(ABCDE )

 P63 A

 参访考察

 B

 大型活动

 C

 法事交流

 D

 学术交流

 E

 神像出巡

 3、在台湾召开的“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两岸宗教交流有6个模式(ABCDEF )P68 A 妈祖模式

 B 星云模式

 C 惠空模式

 D 学术研讨模式

  E 证严模式

 F 第三地模式 4、以下哪位法师创办了全国首家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 C

 )P75 A 证严法师

 B 印顺法师

 C 妙湛法师

 D 开证法师 5、以下哪项是闽台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ABC )P89 A 赏月

  B 吃月饼

 C 拜月里娘娘

 D 吃芋

 E

 戏状元饼

  F

 犁石

 G 偷俗 三、名词解释

 1、四大山头、九大门派、五大团体 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 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 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护僧协会。

 P57 2、“打尾牙”:

 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P84 3、元宵送灯:

 闽台方言“灯”与“丁”读音相同。灯能照亮前程,且又谐音“丁”,为男子之兆,为图个好彩头,故有送灯,添灯之俗,以求“送丁”。台湾和闽南一带,凡有新嫁女的人家,应在元宵节前给女婿家送一红一白的莲花灯,挂在房中。

  P87 四、简答题

 1、简述闽台宗教交往的特点。P69 答:(一)时间早,人数多,代表性广;(二)交流形式多样;(三)交流呈不平衡性; (四)用闽南语交流让台湾信徒亲上加亲。

 2、试谈谈闽台宗教交往中应注意哪些问题?P78 答:(一)把握闽台宗教的差异,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因势利导进一步通过宗教

 交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做好台湾宗教界到福建寻根访祖的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以寻根为目的宗教交往。

 (三)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并解决闽台宗教交往中的问题。

 (四)既要看到闽台宗教交往中寻根谒祖接通法脉的主流因素,也要注意到隐藏在交往中的暗礁和支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把握交往的主动权。

  3、简述闽台元宵送灯的习俗。P87 答:闽台方言“灯”与“丁”读音相同。灯能照亮前程,且又谐音“丁”,为男子之兆,为图个好彩头,故有送灯,添灯之俗,以求“送丁”。台湾和闽南一带,凡有新嫁女的人家,应在元宵节前给女婿家送一红一白的莲花灯,挂在房中。如果莲花灯被烛火烧了,称“出灯”。烧的是红灯,预示生女;烧的是白灯,则兆示生男。

  4、简述你对闽台婚俗中 “茶礼”的认识。P100 答:闽南和台湾地区饮茶之风盛行,许多地方男女订婚也习以茶礼。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在封建社会,男方随同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来到女家,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个脱壳煮糖的鸡蛋)。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据郎英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 地 域文化 》形成性考核业 作业 3 学习点:

 学号:

 姓名:

 成绩:

  (A A 4纸打印,手写完成)

 一、填空题

 1、台湾妈祖庙之多居全国之冠,大多数是由祖国大陆妈祖庙分灵而来。从湄洲祖庙分香火而来台湾的妈祖称为“湄洲妈”,信徒最多;从泉州分来的称“温陵妈”;从同安分来的称“

 银同妈

  ”。P105 2、 保生大帝

  与妈祖、临水夫人,是闽台民间信奉的三大主神之一。P108 3、清代乾隆年起,台湾文坛刮起一股采风问俗之风。福州去台诗人刘家谋《

 海音诗

 》显示了清代台湾采风创作的最佳状态和最高水准。P124 4、台湾文学大约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兴起“ 击钵吟

 ”创作。它的出现是由福建诗钟的传入引起的。台湾诗钟的始作俑者多为闽籍诗人。

 福州

  为诗钟发源地,被称为“诗钟国”。P125 5、明清以来,在福建和台湾的歌舞中,都可以看到闽台舞蹈与宗 教祭祀有密切的关系;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歌舞的遗存;很多祭祀舞蹈 是取材大自然,模仿动物的动作,最典型的是 鸟步求雨舞 、 拍胸舞 、和高山族的“番舞”。

 P143

 6、福建戏曲源远流长,梨园戏、 莆仙戏

  在宋代就形成,与温州杂剧一样是最早的南戏,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P152 二、选择题

 1、闽台共同信仰的主要神祗有(BCDEFGH )P104 A 开漳圣王

 B 临水夫人

 C 王爷

 D 土地 E

 保生大帝

 F

 清水祖师

 G

 城隍

 H

 妈祖 2、哪座妈祖庙被视为祖庙( D

 )P104

  A

 泉州天后宫

 B

 漳州天后宫 C

 武夷山天上宫

 D

 湄洲妈祖庙 3、临水夫人的主要神职是(

 B

 )P106 A

 救济海上遇难之生民 B

 “扶胎救产,保赤佑童”

 C

 医神普救众生

 D

 职掌漳州移民的事务

 E

 祈雨,还有治病、驱蝗和防御盗贼等 4、闽台婚期禁忌:闽台自古农历( C

  )结婚是忌讳的。P118 A

 一月至三月

 B

 四月至九月 C

 五月至七月

 D

 十月至十二月 5、以下舞蹈( DE

 )是具有佛教色彩的祭祀舞蹈。

 P149 A

 九鲤舞

 B

 奶娘行罡

 C

 棕轿舞

 D

 跳番僧

 E

 跳弥勒

 三、名词解释

 1、“三月疯妈祖”:

 每年农历三月妈祖诞辰前,大甲妈祖进行绕境进香活动,数万倍众徒步八天七夜,来回 300 公里,所到之处,万众欢迎,有“三月疯妈祖”之说。

 P105 2、“上白礁”: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台湾学甲慈济官都要派人护送神象去龙海白礁祖谒祖,俗称“上白礁”。

 P108 3、“ 王爷出巡 ” 和 “ 放王船 ” : 王爷每年一次坐着轿巡视他的辖境,并放出五营神将,以守据边境。王船多半由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神象于船上,并在各神象上写上王爷名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即可保健康平安。

 P114 4、南音 :亦称“弦管”。为中原古乐,原名‘五音’,又称南乐。其乐风承袭隋唐之清乐,大曲,有高雅,敦厚的文士风格。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演唱规则,是属于高雅的古老乐种。它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

 南音在台湾称为“南管”。既指乐曲,也指戏曲。南音传入台湾的第一站是鹿港,由泉州人带到鹿港。现在不但还在演唱、演奏,而且还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在台湾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P142 5、“车鼓舞”:

 以双人舞形态表演的舞蹈。两人互相逗趣,一边敲出响声,也叫“车鼓弄”或“弄车鼓”。“弄”,即“表演戏弄”的意思。“车倒”有“翻倒”的意思,“车鼓”有“翻倒鼓”之意。自闽南传入台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节庆、庙会时不可缺少的节目。表演是边歌边舞,丑角动作难度较高,旦角动作娇柔与丑角互相逗趣表演。

 P145 6、歌仔戏:

 也叫“台湾歌仔戏”,在大陆,因为流行在闽南芗江流域,所以称为“芗剧”。主要曲调有七字仔、杂念仔、大调倍思和民歌时调等,伴奏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剧目有《吕蒙正》、《陈三五娘》、《山伯与英台》,《郑元和》等。

 P155

 四、简答题

 1、简述闽台主要民间禁忌概况。P115 答:禁忌,即“忌讳”,在民俗学中也称为“塔布”(caboo 或 tabu 的译音)。简单地说,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人们相信,触犯和接触到任何一条宗教规则和社会惯例中的禁忌,都将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自然、社会及自身的惩罚。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由于知识的贫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各种禁忌的约束。

 民间禁忌大多是荒诞的、迷信的、迂腐不堪的,是建立在错误观念上的,缺乏科学依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严重危害。但是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婚姻制度、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禁忌的类型与产生的原因:

 类型-禁忌就其性质可分为宗教信仰的和社会习惯的两类,而就其规定的形式则可分为法律的、礼仪的和土俗的,它们彼此之间也有相交叉的。

 产生原因:

 (1)

 源于宗教信仰的禁忌,产生得很早,是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而自发地遵从的。所以,这种禁忌可以称为蒙昧型的禁忌。

 (2)

 源于社会习惯的禁忌,产生得较晚,是古人受生活经验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自觉地恪守的。所以,这种禁忌也可以称之为理性型的禁忌。

  2、概述闽台诗钟繁荣的原因。P128 答:闽台诗钟之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闽台闭塞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较完整地保留。其二,福建文人大量进入台湾,把诗钟带到台湾,并成为台湾诗钟发展的主力。

 其三,日据时期,闽台诗人组织诗社,开展诗钟活动,以抒发亡国之恨。

  3、简述闽台地方戏曲繁荣的原因。

 P153 答: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宗教祭祀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闽台宗教极为发达,庙宇林立,神灵众多,祭祀频繁。老百姓为祈求神灵赐福,不但要虔诚膜拜,贡献丰盛的祭品,还要“演戏酬神”。早在南宁,这一传统就已形成。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 年)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知漳州时就发布过《喻俗文》:“约束城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聚敛财物,装弄傀儡”。到庆元三年(1197 年)朱熹的学生陈淳针对漳州,而且在福州、泉州、莆田,演戏酬神,也蔚然成风,热闹非凡。明清以来,这种演戏酬神的风气更盛。岁时节庆,如元宵,中秋等节日,神诞纪念日,如正月初九的“玉皇诞”,三月二十二的妈祖诞辰,七月八日做“普度”,以及祭祖和结婚都要演戏,甚至连办丧事也要演戏。如此频繁的祭祀活动需要演戏,当然促使剧种发展,戏班剧增,使闽台的戏曲十分繁荣。

 《 地 域文化 》形成性考核业 作业 4 学习点:

 学号:

 姓名:

 成绩:

  (A A 4纸打印,手写完成)

 一、名词解释

 1、台湾林本源邸宅:

 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 5 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 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

 P197 2、府县儒学:

 儒学即由政府举办的与科举制度相适应的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课的官立学校,是古代学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施行教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P213 3、熟语:

 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P256 4、无效婚姻:

 即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的结合因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违法结合。

 P276 5、区际司法协助:

 是指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不同法域或特定地区的司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协助行为。

 P289 二 、简答题

 1、简述闽台民间故事的特点。P193 答:1、闽台两地故事多有关联。

 2、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

 3、许多民间故事凝固成具有告惩意义的谚语。

 4、共同主题多种说法。

 2、简述闽台民居的相同点。P195 答:

 (一)在布局上,闽台民居大都以中轴线,以万堂为中心组织空间,一般组成封闭型的多院落的宅第,或三间张,或五间张,按房主的需要和经济,地位等到因素,组成或二落,或落三等多院落,左右有护室。

 (二)在选向上,讲究风水,重视勘舆。

 (三)屋顶轮廓,大多丰富生动,或高低错落,或弯曲飞翘,屋顶上大多有泥塑浮雕等装饰,并多有泥塑厌物。

 (四)在雕饰上,大多讲究精雕细作。

 (五)在建屋礼俗上,基本过程一样。

 3、试述闽台科举考试制度的联系与交融的特点。P208 答:(一)台湾的科举考试完全按照福建的规定执行,接受福建地方当局的统一安排。

 (二)为台湾士子参加乡试和会试设产保障名额。

 (三)冒籍现象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闽台两地关系之密切。

 (四)日据台湾后,闽台科举考试的历史联系并未中断。

 4、简述闽台庙学合一的规制。P225-226 答:

 庙学是指依附于孔庙中的学校。在一些闽台官呐看来,庙学是府县儒学完备与否的重要标志。因而闽台府县儒学都具有庙血的性质。庙学合一的体制使福建的儒学教育具有正统性,权威性。同时利用孔庙设施普遍兴学,解决了校舍的问题,节省了办学支出,使得福建和儒学发展及块,受教育面扩大,科名接近全国先进地区。儒学与孔庙的联系十分密切,但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即不可视孔庙为儒学,或将儒学视为孔庙。庙与学并重乃是清代注重儒术后必然结果。将庙与学设在一起让学生朝夕学于孔庙之侧。近圣人居,便为达到:“圣人可学而圣者”的目标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庙与学的紧密结合,有助于通过利用庙中的人文设施和精神内涵的进一步开掘。庙学这一特定的场所,既是祭祀圣人之处,也是学子效品励学的地方,还是当地文人切搓学问,交流修身养道心得,以及典藏文物之场所。庙学合一规制,将有限空间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庙学形态的客观存在,也是闽台两地的府县儒学在推行教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不约而同地发挥了正统的官立学堂的作用。

 % q* Q/ Z$

 5、简述闽台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P237,241 答:闽台方言的分区:1、七个主要次方言的分布情况:闽东、莆仙、闽南、闽北、闽赣、闽中、闽客等方言。2、其他如浦城县北的吴方言、戴云山区的闽方言土语群、官话方言岛、其他方言“飞弛”。

 特点:(一)闽台方言的丰富和复杂性在汉语诸方言中是少有的;(二)闽台方言在保存古汉语的特点方面,在汉语讲诸方言中也是十分显著的;(三)闽台方言在诸方言之间经常大量相互影响。

 6、闽台两地地名命名的共同特点是什么?P257 答:闽台两回事地地名命名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名一般由专名与通名两部份构成。闽台地名中的专名多采取闽台方言中对同类地形,地物的惯用指称为主要构词成分,再辅以大小、形状、方位、色彩以及姓氏、人名、数字等各种描写性成分,进行相互结合而加以命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地物命名的地名之中,以建筑物“厝”、“寮”为构词词素的地名在闽台方言中的数量颇为可观。(2)考察闽台两地的地名,可以看出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两地地名在命名上有相当数量的雷同现象。现在台湾地名中,有不少是直接袭用福建省的。正是这种地名命名的相同现象,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海峡两岸祖居地与移民地之间的历史上的渊源与流播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与两岸人民的血肉之情。

 7、台湾地区夫妻人身关系包括哪些内容?P278 答:夫妻人身关系是指与夫妻的人格和身份相关而不具有直接经济因素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台湾地区《民法》第四编第 1000 条至第 1003 条的规定,台湾上区的夫妻他们他们人身关系包括:1、夫妻姓氏权 2、夫妻的同居义务 3、夫妻之住所 4、夫妻日常家务代理权。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学生使用 指南

 一、 、 “学生空间”登陆

 1、打开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2、鼠标悬在浏览器右上角“登陆”上时,出现学生、教师、管理员、三个入口

 点击“学生”进入登录界面 3、登陆界面中依次输入 用户名(学号,如:1451001411888)、密码(身份证上的 8 位生日数字,如:19921018)、验证码

 点击“登陆”按钮,进入学生空间

  二、课程学习

 在学生空间的 中列出了教学计划中本学期需要学习的所有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对课程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浏览,学习过程的记录对该课程“最终成绩”没有影响。

 在相应课程下,点击“ ”进入课程学习界面,浏览相关的教学资源。

 三 、完成 形考作业

 形考作业是学生的平时作业,部分课程形考成绩和期末考试一起决定该课程最终成绩。

 注意:不要求所有课程的形考作业都完成,要求(或必须)通过形考平台完成的形考作业,听从所在班级老师的具体安排。

 点击相应课程的“ ”进入形考平台

  在形考平台中,点击“开始作业”完成该形考下所有任务

 四 、 注意事项

 1、其中《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的形考作业需要在课程学习界面中进入,在该学习界面中,找到

 区域,依次完成 5 个形考任务,每个形考任务 20 分,每次形考可以测验 3 次,取最高分。5 次综合成绩作为该课程“最终成绩”(满 60分为及格),期末不再纸质考试。

 2、如点击相应课程后,并未出现课程学习界面,而是出现 现有课程界面,

  或者出现“无法显示此页”时,

 说明该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源还未建立,学生可以关闭当前页面,继续学习其它课程。

相关热词搜索: 考试题 电大 题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