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变成“,”?
是谁把“- - ”变成“+ + ”?
批改学生的作业,我习惯地使用“A”、“B”评定作业的等第,为鼓励学生进步,又总是习惯地把这两个等第再分两个等级,即前有“+”,后有“-”,而学生每次拿到作业本,会对自己的“+”、“-”琢磨一番,或快乐地一笑,或皱着眉寻找原因。
一次,我在讲台前批改学生订正的作业,忽然发现我的“A-”变成了“A+”,而且添上的是红色的一竖!因为我从未写过“A+”。一看名字,是小强,一个认真的男孩子。自从到了我班,他的作业认真了许多,但就是字怎么也写不好,达不到我希望中的境界,也就极少有“A”了。面对学生篡改我的批改,我很生气,但一抬头见强拿着作业本一脸的稚气,一脸的认真,我脱口而出的是:“强,这是谁给你改的?”说着点住了那个“+”。
“没有人改。”小强一脸困惑。
“那是谁改的呢?我可从未批过‘A+’的。”我对自言自语到,“是你自己改的吧?”突然我看着他问。
“是我改的。”小强毫不回避。
好诚实的男孩!我想:如果我批评他,会打击他的那份积极,他喜欢“A+”,这不正说明他想写得这么好吗?我又怎么忍心泼他一盆冷水呢?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把‘A-’ 改成‘A+’吗?”
“……”
“想得到老师的‘A+’是吗?那容易,我以后给你批,可那有什么用?”
“我以后会越写越好的。”强是那么真诚,他望着我的眼神是那么纯净透明。
“好!老师等着为你写上一个真正的‘A+’!”我笑着目送他快乐地走了。
事后我一直在回味这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如果当时我疾言厉色地加以批评,冠之一擅改老师的批改、不尊重老师的罪名,我不敢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结果,但我想至少学生的那一份积极会烟消云散,更将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随之而来的是这样那样的不喜欢……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他人的尊重。面对学生无意的过错,我以耐心地交流代替严厉地批评,以真诚的鼓励代替严格的要求,以朋友式的沟通代替命令式的说教,学生在平等、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被尊重的快乐. 我尊重学生,学生快乐,我更快乐!
熊集小学
张辉
相关热词搜索: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