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研训案例
宁海县教师素质优化“ 2+1 ”工程
研
训
案
例
选材刻用心
润物细无声
研训主题
——《磁铁有磁性》案例分析
作者姓名
所在学校
二 〇 一 六 年 五 月
研
训
背
景
意
义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科学》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探究,是因为这样得到的感受最真实最深刻,“做中学”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式,而实验是构成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更是课程的核心和乐趣所在。新课标也要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材料和充足的时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课堂与品质课堂的要求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在探究过程中,达成协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归纳分析——发现”的科学探究水平的目的,才是品质课堂完美的有机表现。把实验过程完全放给学生,是科学课堂的“趣乐性”所在,却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随意操作,自由发挥。学生如何设计并完善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发现的水平培养,体现的也是品质课堂“思辨性”、“践习性”和“化成性”的要求
研
训
过
程
描
述
片段一: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磁铁的特性比较熟悉,利用磁铁吸住铁珠子使其不掉落的有趣现象,创设一个学生熟悉又新奇的情景,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磁铁”的兴趣。在他们的前概念中,铁极具代表性的金属,铁能被磁铁吸引的现象很明确,因而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金属能被磁铁能吸引”这种表述理所当然,更进而将无法表现出这个特性的物体直接认定为非金属。
师: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你们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课件出示:12 种常见物品的图片。
生 1:能吸引回形针、订书钉、铜丝、铁钉、垫圈、螺母等物品,因为它们都是金属制的。
生 2:铜丝不能被吸引。因为铜丝不是金属。
生 3:铜丝是金属,但不能被磁铁吸引。
师:既然大家的预测各有不同,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哪种猜测才是准确的。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适时从旁引导点拨。)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
生 2: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金属做的。
师:哪个结论才能最准确地概括呢?
生:第一个,因为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
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在生活中,我们国家用了不同的金属来制造硬币,那就请各位小小科学家来检验一下吧。
课件出示:不同面值和材质的硬币。
生:能被吸起来的是一元的硬币、一个伍角的硬币和一个一角的硬币。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每种硬币的组成。
课件出示:
1 元硬币为钢芯镀镍;
2002 年版 5 角硬币为钢芯(主要充分是铁)镀黄铜,;
2005 年后的 1 角硬币为不锈钢(主要充分是铁)。
2000 年版 5 角硬币是铜锌合金;
老版 1 角的是铝币;
1 分、2 分、5 分的是铝币
师:大家检验之后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
师:科学家得到的结果和大家一样,他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做磁性,也就能够说磁铁有磁性。
片段二: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磁铁与铁的相互关系和生活现象,真正在“做中学”,完成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科学课程的学习并非单调的概念学习,其意义当在于对概念的理解使用和自我完善水平的提升,也就是基于真理的“践习性”。
师:我们知道磁铁和铁是一对好朋友,但如果它们被其他物体隔开了,磁铁还能吸引铁吗?
课件出示:实验规范操作(学生自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生: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但隔太厚就不能吸引了。
师:科学家们总是将发现的规律学以致用。现在我们要从瓶子里把回形针取出来,但既想不碰到水,又不能倒掉水,小小科学家们该怎么办呢?
生 1:用线绑住磁铁伸进瓶子里,把回形针吸上来。
生 2:还能够沿着瓶身把回形针吸上来
师:试试谁的方法是最快、最方便的呢?
赏
析
与
商
榷
一、实验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的筛选对学生实验的结果有决定性作用。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体现了科学其实就在身边,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同时教师只通过简介的语言提问,引导学生质疑、猜测,从而思考、实验,使学生得出准确的结论才顺理成章。学生独立思考,亲历实验过程,总结得出有效结论的过程,印刻着品质课堂的“趣乐性”“思辨性”“化成性”的科学课堂,才是科学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
二、采用活动的方式延续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主动利用所学致以所用。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创造各种方案,他们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展,却又能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优化改善自己方法上的缺陷,潜移默化地加强对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以此调动少数不爱学习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下发材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避免出现实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学生把材料整理好,避免让材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
四、实验是完成《科学》学习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课堂趣乐性的优秀载体。“在细微处决定成败” 也是科学实验与生俱来的特质,所以要求学生应当以严谨之心对待实验,而非以玩闹之心待之,对于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也是一个良好的技能与意识的铺垫。要求严格并非是与趣乐背道而驰,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也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
反
思
与
改
进
一、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材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但如何把握“玩乐”的度,则是在考验作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如何让学生既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享受实验,又要避免发散的思维偏离探究主题,这对于科学课堂教学是一个长久的命题。
二. 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进行开放性实验,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优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一过程如何切实达成“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一目标,则基于科学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循循善诱。
相关热词搜索: 案例 秦平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
- 主题党日活动案例2021-08-27
- 双赢谈判案例分析2021-08-27
- 中专校养成教育学生案例分析2021-08-27
- 城市旅游业发展案例分析2021-09-08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43)2021-09-16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2)2021-09-16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22021-09-16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2021-09-16
- 金立S10销售案例分享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