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安恩和奶牛

发布时间:2021-09-06 01:02:22 浏览数:

 《安恩和奶牛》教学案 主备人:王桂华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褶(

  )

 撂(

 )

 木屐(

 )

 窘迫(

 )

  锃(

 )亮

  瘦骨嶙峋(

 )(

 )

  翕(

  )动

  反刍(

  )

  瑕疵(

  )

  找茬(

 )

  羞怯(

 )

  粗粝(

  )

 锱铢(

  )(

  )必较

 踌躇(

  )(

 )

  腼腆(

 )(

 )

  刨根究底(

 )

  2、词语解释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旁若无人:好象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熙来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都计较。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

 3、《安恩和奶牛》选自《20 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作者约翰尼斯●延森,_丹麦_(国籍)的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漫长的旅途》。

 ★4、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5、大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内容。

  6、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 34 篇,其中最出色

 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它的篇幅非常短,约两千字,情节也很简单,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作品已经成为丹麦学校的语文教材,并且不时在广播中朗诵。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 7、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 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

  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1).正音(详见预习题)

 (2)、概括故事内容 1’-2’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请说说各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 —§2

 描写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

  第二部分:§3 —§19 集市上贩子、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安恩说出了事情真相。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人物 1、第一小节主要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从这些语句中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

 外貌和神态描写,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

 2、第一小节中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

 3、第二小节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一头怎样的牛(或问市集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买安恩的这头奶牛?)?从哪些语句中又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

 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从“依偎”“蹭”还有它的漂亮可以看出安恩很爱牛,把牛照顾的很好,跟牛很亲近。

  五、作业布置:

 完成《自主检测》1——6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人物

 1、读完小说的第一部分,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设置悬念,引人思索,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对于文中写的几次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最后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她的态度是拒绝,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

  因为她知道自己给别人造成了误解,不知该如何解释不卖的原因。

 可以看出安恩是个爱怜牛,同时也很善良,怕自己给别人造成误解。

 3、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请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语气。

  先是疑问,后是猜测,最后不满、愤怒,语气越来越强烈。

 4、对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安恩是怎样的反应,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对于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看出安恩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5、被质疑、责难的安恩为什么还坚持不卖奶牛呢?请结合最后一个小结说说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看待。尤其是三个“我们”。

 6、小结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

 二、概括文章主旨和写法

  1、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

 我们更可读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里面,一种淡泊与坦然的生活态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

 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2、文章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呢?(或问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何在?)

  充满矛盾、设置悬念,卒章显志。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

 三、分角色朗读一下 3~19 小节。

  还原一下市场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渲染(师读安恩)。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养小宠物,给小宠物梳小辫子,穿各式各样的衣服,带宠物出去散步,你觉得这些人和安恩区别吗?为什么?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

  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

 六、课堂检测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

  )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

 ),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

  ②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

  )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

  )。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

  ③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④ 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

 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1. 本文段选自-------(国名)作家------------的作品---------,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2. 依据原文填出空格里的词语。

 3. 划出第②段中安恩外貌描写的语句,从外貌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4.第④段中(

 )一词反映了安恩和母牛的关系亲密。

 5.第④段对于动物观察细腻,描写生动,你能写一段你所熟悉的动物吗?

  答案

  1 丹麦

 约翰尼斯·延森 《安恩和奶牛》

  2 孤独

 腼腆羞怯 瘦骨嶙峋 翩然起舞

 3 “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反映了她是一位俭朴,贫困但又勤劳活得有尊严的老人

  4依偎

 5略

 七、作业

  1、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写“笔记本”上)

  2、

 作业设计

  1.B

 解析:A.怯(qiè)

 锃(zèng)

 腆(tiǎn);C.蹭(cèng);D.屐(jī)

 窘(jiǒng)

  2.D

 解析:A.嚷—攘;B.暇—瑕

  缅—腼;C.绝—决。

  3.A

 解析:锱铢必较形容很小气。4.D。解析:狗不不是反刍动物,不会反刍。

  5.对比

  排比

  以动衬静,突出了老婆婆的安闲自在。

  6 答案略。

 7.③②④①

 8.(1)丹麦

 诺贝尔

 《漫长的旅途》(2)小说

 安恩对供应自己牛奶喝的奶牛的感恩尊重之情

 安恩

  9、安恩在众人的逼迫下说出了把牛牵到这里来的理由: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10.“坚决”表现出老太太不为金钱所动,珍惜着头奶牛的真挚情感;“窘迫不安”说明老太太很善良,为给别人带来误解感到难为情。

 11.C

  12、这样”是指别人认为她“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甚至怀疑那牛不是她自己的。“只好”说明她还想让奶牛继续散散心,但为了不让别人误会,只好决定回去。

  13、答案略。扣住文中的某个情节,感悟“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要懂得感恩那些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动物、要爱护和关心它们”中的任何一点即可。

  板书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初识:贫困、简朴、整洁、年老、瘦弱、勤快、安闲

  再识:善良、爱怜奶牛、善解人意、不贪图利益

相关热词搜索: 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