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 专题报告
海子梁小学
邹柏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培养熏陶。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的责任。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时期,迈进小学的大门,标志着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时期内,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有了质的飞跃。随着功课的增多,社交面的扩展,认识世界能力的增强,必然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变,作为孩子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好孩子。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时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可塑性最强,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富于模仿,意识单纯,是非能力差,行为习惯处于养成阶段,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能帮助他们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真、假,形成一个正确的模式,树立一个正确的概念,为今后的成长进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的魅力 血浓于水,亲情教育的作用是任何力量都比不上的,也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作为家长,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足够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始终坚持用相信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我们要知道,孩子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要多于在学校的时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大多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因此习惯培养要融入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言教不如身教。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有这么一则广告:妈妈在给儿子讲故事,还没讲完妈妈就去给奶奶洗脚,儿子看到这情景,就去打来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妈妈,我也给您讲小鸭子的故事。” 后面有一句:
“其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则广告在少儿频道常看到,想必家长们也很熟悉。是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些在父母平时斤斤计较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也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计较,这些细节足以证明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
三、 影响 家庭教育 的因素 目前的教育形式中,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并行的,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在一个基点上,不能形成全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
当前家庭教育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
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愿望转化为一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
(二)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 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 其它都可以不计较,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了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规定不准看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三)只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中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团结友爱、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
(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 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美酒之中,虚度大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言秽语等等。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有的家长平时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 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采取训骂体罚,态度粗暴。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
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如果对这些现象不提早认识,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四、良好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塑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家长如何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做法,仅供家长参考。
)
(一)
、家长要“ 三忌” :
(1)
忌过分保护。现在的孩子都是一根独苗,捧在手中,贴在胸口,样样事情包办代替(背书包,拿水杯),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我们应该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如果过分的保护,会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
(2)
忌过分宠爱。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作父母的有时明知其无理,但经不住孩子哭闹,心一软,只能样样事情依着他,从而导致了孩子以我为中心,在不正常的环境中成长的现象,可是进入学校以后,是有约束和压力的。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要让孩子受一些批评。让他在成
长的过程中适当的经历一些挫折和批评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3)
忌过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希望孩子样样都争第一名,心愿是好的,但不能与幼儿园比,幼儿园学习负担与小学决然不同,次次测验得 100 不可能,我认为孩子认真努力了就行,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
、家长教育要“ 五” 重视:
:
在家庭教育应重视以下几点:
1、要 要 重视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品行恶劣、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2、要 要 重视 亲子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3、 重视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要告诉孩子,课间游戏、午间休息要做到文明安全;放学后,结伴而行,不随便和陌生人答话,过马路要当心,家长晚来接孩子,要告诉孩子不要乱跑,在校门卫等候。
4、 重视 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赞美和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但赞美要把握住度,不能过于偏激。
5、 重视孩子养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良好作息习惯。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入睡,要求孩子做到。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仅睡眠充足,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
( 三)
)
、家长行为要 五 注意:
子女最信赖的莫过于父母,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孩子,自己的言谈举止却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这样的教育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其本身就会铸成孩子的不良品德。所以作为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来校时,衣着整洁;
(2)、进校后不抽烟,不乱丢烟蒂;不要乱扔垃圾。
(3)、不穿背心和拖鞋进校;
(4)、不在背后随便议论、评价老师,有话面谈。
(5)、不要在学生上课期间冒然闯入教室。
五、家、校教育结合 1 、家长校访 家长培养教育子女,学习阶段,应特别注重进行校访,不仅能让自己和学校老师一起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子女,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他学习成长的关心和重视。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目的明确。家长每次到学校想了解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目的(侧重点),比如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健康状况、性格交往方面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②、要选好时机。要和老师约好时间,稍作沟通,既表示尊重,同时可以有更好的收效。
③、了解全面。不仅和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也要和有关领导以及学生干部交流,这样才能更全面。
④、实事求是。对待孩子的优劣,要客观,对优点不夸大,缺点不护短,尤其是对待问题,要清醒冷静,真诚地和老师一块研究妥善解决的办法。
⑤、言而有信。在家长和老师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要付诸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和学校紧密配合教育孩子。
2 、与学校教育 同步 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①、注意几个关键: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班级、教室、寝室、班主任、科任老师)、时间(到校、放学)、学校对学生的统一要求等 ②、特殊时段的关注:节假日(5+2=0)、寄宿生周日学习情况的督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培养孩子成才,学校和家庭都负有重大责任,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学校家长一条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加强家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孩子 配合 家长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
- 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2021-09-06
- 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2021-09-06
-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转)2021-09-06
- 家长应该如何让教育孩子2021-09-06
- 教育孩子法则2021-09-28
- 看高考状元父母怎样教育孩子2021-09-28
- 2023年小学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3篇2023-08-21
- 看看青祺石效果和配合2021-09-28
- 高中家长会演讲稿2021-08-27
- 家长会家长演讲稿2021-08-27
- 对于家长意见和建议怎么写2021-08-27
- 幼儿园新生家长会主持词范本2021-08-27
- 学校寒假安全告家长书_疫情期...2021-08-27
- 家长会初中语文老师演讲词2021-08-31
-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体会简短幼...2021-09-06
- 家长对孩子话2021-09-08
- 小学家长意见怎么写2021-09-08
- 教育专家给家长100条建议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