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08 00:53:54 浏览数: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百合花》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作用。

 2、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学会抓住细节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4、尝试把抓住细节鉴赏小说的方法运用到小说阅读中。

 教学重点:把握《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抓住细节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并能落实到小说阅读和鉴赏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语:1958 年 3 月,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发表了代表作——小说《百合花》,《百合花》自问世以来,打动了不同时期的无数读者,曾被小说家茅盾誉为是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今天就让我们去欣赏这篇优秀的小说,去感受行家对它的鉴赏。

 (投影展示不同时期读者对《百合花》的评价)

 “静夜的箫声”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在纷乱的炮火中寻找一朵盛开的百合。”

 “那样干干净净的情感似乎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已经不再拥有。”

 2 2 、(投影展示)

 茅盾,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7 1927 年 年 9 9 月,茅盾发表了处女作《毁灭》并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名。

 茹志鹃,当代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晰,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在宝应战斗过,生活过。

 二、课前热身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宽恕.(

  )

 点缀.(

 )

 害臊.(

 )

  撂.(

  )

  木讷.(

  )

 憨.(

  )厚

  挪.(

 )步

  讪.(

  )笑 尴尬..(

  )掂.(

  )量

  鹿砦.(

  )

 颤.(

  )动 虔.(

 )诚

  忸怩.(

  )

  跌宕.(

  )

 执拗.(

  )

 预习小说《百合花》,完成下列各题:

 2、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百合花》,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提示:选择的角度可以是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修辞方法、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 。)

 明确:

 人物:通讯员 新媳妇 情节:开端 “我”被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 发展 我”和通讯员到百姓家借被子。

 高潮 “通讯员为救担架队员而牺牲。

 结局 新媳妇为通讯员补衣服。

 环境:激烈战斗的战争时期 3、请你归纳这篇小说的主题。

 明确:

 反映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

 二、解读探究 速读《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根据后面的段落提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茅盾认为这篇小说的独特风格是什么?(第 1 段)

 明确:

 清新俊逸。

  (2)茅盾评论的重点是什么?(第 2 段)

 明确:

 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

  (3)茅盾认为这篇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第 3、4、5 段)

  明确:

 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

 3、浏览《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3、4、5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茅盾认为《百合花》中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应用得比较巧妙?

  明确:

 ①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②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

 ③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④新媳妇的枣红底百合花新被。

  (2)关于《百合花》中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的妙处,茅盾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

 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

 4、怎样抓住细节鉴赏小说 明确:

 深入阅读作品,找准一个角度,有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三、学以致用 学习了鉴赏小说的方法,我们要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把它用到更多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去。

 1、欣赏《红楼梦》片段,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悟或见解。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煞用处呢?……”正发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 曹雪芹《红楼梦》

 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拓展:知名学者蒋勋对《红楼梦》中的这一细节描写高度赞赏,并写了一篇著名的文学评论《刘姥姥与时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片段,感悟专家鉴赏小说的独到之处。

 刘姥姥见王熙凤之前,有一场戏写得极好。刘姥姥坐在炕上等候,忽然听到“咯当咯当的响声”,她东瞧西望,四处寻找,看到“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地乱晃”。7 17 世纪中国乡下人当然没有看过西洋时钟,她只能用自己农家的东西—— 匣子、秤砣来猜测她的所见所闻。

 “这是什么东西?有啥用处呢?”

 ……用时钟带出刘姥姥没见过的权贵家族的气派,衬托出贾府里欧洲进口洋化的摆饰……

 —— 蒋勋《刘姥姥与时钟》 思考: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句子表述了评论者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红楼梦》的片段,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2、学习“小说家谈小说”中茅盾对《百合花》的分析方法,赏析《孔乙己》片段。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 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

 ” 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 慢走去了。

 1、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文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

  2、茅盾认为,《百合花》的“作者善于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上文中有的细节描写是前后呼应的,有的是贯穿全文的,这样安排细节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热词搜索: 小说家 教学设计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