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 熟读诗歌,体会诗歌所寄寓的感情。
2、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周末到了,当你踏上你离别多时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诗人贺敬之,时隔 10年后重回延安,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共同体会诗人对延安深厚的情感。
二回顾作者及写作背景 贺敬之,1924 年生于山东省峄县。40 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
1945 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 担任执笔,此剧 1951 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 年代任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化部部长。
1956 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三、教学步骤
1、上节课我们已经听了朗读录音,扫清了字词障碍,诗人曾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 10 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将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语气来读这首诗? 明确:直白、热烈、豪迈。
2、下面老师找同学带着这种直白、热烈、豪迈的情感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全诗一共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1、回延安
激动、兴奋
2、忆延安
感激
3、话延安
喜悦
4、看延安
赞颂
5、祝延安
热爱 3、我们了解了诗人感情的变化,那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这首诗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下面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找出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
明确:地点:窑洞。典型人物: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 描写的热烈场面: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4、一首好诗,诗中少不了精彩的语言运用,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夸张、比喻、“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形象生动的抒发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拟人,“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烈欢迎诗人的到来,表现了诗人故地重回无限喜悦的感情。
排比,“一条条街道----一排排绿树迎春风”颇有气势地描绘延安城十年来的巨变,抒发了诗人对延安城强烈的热爱之情。
5、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语言生动精彩,那么你的文章会不会用上修辞手法呢?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文章写诗最终都有一定的目的,那么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进行总结 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之情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总结: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既有直接抒情又有间接抒情生动形象有很强的感染力。
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课堂练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
dǔ )
糜.子( méi)
脑畔.(pàn)
油馍.(mó)
柳林铺.(pù)
眼眶.(kuàng)
登.时(dēng)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灰尘呀莫把握眼睛(挡)住了。
(2)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3)
手(抓)黄土握不放。
(4)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2、 下面各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夸张、比喻,形象生动抒发了作者回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2)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表现诗人故地重回无限喜悦的感情。
(3)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比喻将蓝天比作大明镜 从镜中看延安,一览无遗。
相关热词搜索: 回延安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