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勿为小恶》

发布时间:2021-09-16 16:11:23 浏览数:

  2012 年 9 月 22 日 《 8.1 1

 勿 为小 恶 》 (第一课时)

  新宁中学

 马剑泉

  课题 8.1

 勿为小恶 (第 一 课时)

 设计意图

  一、设计理念 初中生因为年龄和阅历所限,还不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而且自制力欠缺,经不住各种不良诱惑而养成种种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在初中阶段,必须加强有关违法犯罪方面的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选取适当的教学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增强教学实效;另外我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学生按每组 4—6 人分为十个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体现“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并通过“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体现新课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 

  知识 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特征,以及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等内容。

  

  能力 目标:针对七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辨别是非、正确判断违法和犯罪行为的能力。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要求学生在思想上树立避免违法犯罪的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三、 教材分析和重点难点   本课的主要内容:法律知识教育

  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一般违法的含义、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 

  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界限

 四、教法与学法 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探究式教学 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式、自主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准备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4 人小组确定小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果。

 六、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案例:“蓝极速”网吧案(2002 年 6 月 16 日,北京市两名初中学生刘某某、宋某某到“蓝极速”网吧上网,由于与网吧的服务员发生纠纷,于是起意报复,离开后就在附近购买了汽油,折返纵火。这场火灾致 25 人死亡,21 人受伤。)

  (以青少年案例作为导入,增强对学生的吸

  2、小组讨论:

 问题①: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 问题②:你认为发生该惨剧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回答 4、老师小结:他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场惨剧的原因是他们缺少法律意识。

 过渡:我们要懂得法律,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违法犯罪后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二)讲授新课 1 1 、 违法行为的含义

 (板书)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 或 者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 都是违法行为。

 。

 老师举例:偷税漏税——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杀人放火——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 2 、违法行为的分类

 (1 1 )

 一般违法

 (板书)违法行为 分为

 (2 2 )

 犯罪(严重违法)

 小组讨论案例 :这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 台山汶村命案 —— 父子俩持刀砍死兄弟俩

 (2009年 2月11日中午1时许,台山市汶村镇汽车站发生了父子俩持刀斩杀兄弟俩的血案。该案的起因竟是为了数千元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当天 14 时 30 分许,台山市汶村边防派出所在汶村镇白沙村将何氏父子俩抓获。经审查,何×彬和何×权父子俩对用刀将关×行和关×彬兄弟俩砍死的事实供认不讳。55 岁的杀人者何某被当地群众称为台山市最丧心病狂和最不可理喻的杀人者。)

 学生回答

 引出问题: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

 3 3 、 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

 (板书)

 对社会 危害性 不大, , 情节 轻微, , 没有触犯刑法, , 只是违反了 刑法以外 的法律法规的, , 是一般违法行为。

 4 4 、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1 1 )

 含义: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 严重, , 对社会危害 很大, , 触犯 刑法 并依法应受 刑罚处罚的行为。

 (2 2 )三个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当罚性 (必然后果)

 (这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 “蓝极速”网吧案?为什么?

 5 5 、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学生练习:P77 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

 引力)

 (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结合本地实例,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用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给学 生 敲 响 警钟。)

 (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预留 3 分钟时间让学生读书、 背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犯罪的 含 义 和 特征。)

 (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积极开{ {

  展示图片:①持刀杀人

 ②骑自行车冲红灯

 ③殴打他人致轻伤

 ④殴打他人致重伤

 ⑤在公共汽车偷窃钱包

 ⑥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画

 ⑦深夜开音响大声唱歌⑧四处张贴小广告

 ⑨吸毒

  ⑩贩毒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社会危害性 违法情节 触犯法律 应受惩罚 一般违法 不大 轻微 刑法以外的 法律法规 民事责任 行政处罚 犯罪 ()

 严重违法)

 很大 严重 刑法 刑罚处罚

 6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 相同点:

 学生思考: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

 老师概括:

 (1)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 都违反了法律; (3) 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老师提示: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不良行为不注意矫正, 很容易走向违法, 最终走向犯罪!同学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防微杜渐,避免一般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的发生,使自己健康成长,成为遵法守法的好公民!

 三、小结 :

 四、发出倡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五、 课堂练习和作业:分析说明题

  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表格对比,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有利于突破难点。)

  (向学生发给警示和要求。)

  (发出倡议,让学生更加明确这节课的要求。)

 (巩固本节课知识,并为下一节课作铺垫。)

  {

  附:

 板书设计

 8.1

 勿 之小 恶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

 1 1 、 违法行为 的含义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 都是违法行为 。

 2 2 、 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法行为分为 一般违法 和 犯罪(严重违法)

 3 3 、 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

 对社会危害性 不大, , 情节 轻微, , 没有触犯刑法, , 只是违反了 刑法以外 的法律、法规的, ,。

 是一般违法行为。

 4 4 、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1 1 )含义: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 严重, , 对社会危害 很大, , 触犯 刑法 并依法应受 刑罚处罚。

 的行为。

 (2 2 )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 刑事违法性 、 应受刑罚当罚性

 5 5 、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社会危害性

 违法情节

 触犯法律

 应受惩罚

 一般违法

 不大

 轻微

 刑法以外的

 法律法规

 民事责任

 行政处罚

 犯罪

 ( ()

 严重违法)

 很大

 严重

 刑法

 刑罚处罚

 6 6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 相同点:

 (1)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 (2)

 都违反了法律 ; (3)

 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