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声音发生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1-09-16 16:14:24 浏览数: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导学案

 【 学习 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记住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

 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实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 学习 重点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的条件。

 【 学习 难点 】学会解释一些声音现象。

 【 学习 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说话时把手放到喉结上,感觉到喉结在___________,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_________,听到宏亮的击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就叫做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能够在

  中传播,还能够在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

  和

  相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高大障碍会被反射回来,形成

 。

 (5)声音还具有

 ,声音能够传递

 和

  。

 2、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记录下来上课时小组内一起解决,比比看谁找出的问题最多。

 二、课堂学习

 活动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合作探究 :(边做边动脑,做一个小小观察家!要注意和同学们交流哟!)

 实验 1:用刻度尺做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①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②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 2: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①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②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 3:先将纸屑放在不发声的桌(鼓)面上,观察纸屑处于什么状态?然后用力敲击桌(鼓)面,观察纸屑又处于什么状态?桌(鼓)面停止发声,纸屑又处于什么状态? 实验 4:用小锤用力敲桌面上的音叉,并立即把敲响的音叉叉骨与水面接触,观察水面有什么现象? 想一想 :在以上的实验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样的方法?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2、分析、得结论:物体发声时

 ,不发声时

 ,即声音是有物体

 产生的。

 活动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观看课本 14 页图 1.1–5 宇航员在月球上借助无线电波交谈的情景 。

 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近在咫尺的他们为什么非要借助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呢? ②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相比缺少了什么? 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呢? 2、合作探究:

 讨论:哪些物体能够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呢? 实验 1:用课桌做实验,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甲体验一下能否听到乙敲桌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两位同学交换过来重新做一下。

 实验 2:两手各拿一块石头,双手伸进水中并相互敲击,你能否听到声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 3:同学们要仔细、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课本 14 页图 1.1–4 真空罩中的闹钟。观察声音有没有变化?若有,这说明了什么? 总结:以上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播声音。

 、

  、

  都能够充当传声的介质。

 3、了解声波

 (1)

 回想一下:当我们将一石头丢到平静的水面上时,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我们把它叫做水波。

 (2)

 阅读课本 15 页上面一自然段,了解什么是声波。

 4、理解声速 阅读课本 10 页“声速”部分。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并回答以下问题(要仔细认真哟!相信你是最棒的!)

 (1)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它的大小等于

  。声速的大小跟

  相关 ,还跟

  相关。

 (2)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声速有哪些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小结:关于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请用一句话把它完整的总结出来? 科学小贴士

 科学研究方法:(1)比较法 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2)转化法 如因为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来感觉发声体在振动。(3)归纳法。如通过归纳大量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活动三、课堂检测

 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因为物体的

 产生的。

 2、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也能传声。

 3、甲同学在一根充足长且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另一端将一耳朵贴近铁管听,他能够听到

 次响声,第一次是由

 传来的,最后一次响声是通过

 传来的。

 4、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理解,其中准确的是(

 )

 A.声音传播快慢在各介质中都相同

 B.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介质 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

 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

 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 6. 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持续地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

 A 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反思整理、归纳梳理 】

 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实行整理、补充、归纳,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相关热词搜索: 生与 声音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