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滴
江 江
苏
省
职
业
学
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
—
学年
第
学期)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 神的一滴》 》
授课教师
学 学
校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高二综高班 授课课时 1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名
称 《神的一滴 》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
2、理解本文清新朴素的文字间传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丽风光的陶醉热爱,也有对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的痛惜。
教学重点 文章层层递进,自然隽永,情理兼有,情外理内的书写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梭罗对瓦尔登湖的美丽与神韵的欣赏与他的自然观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瓦尔登湖在这些文字中既具有一种自然风光的美,也具有一种人格的美。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一、 由介绍《瓦尔登湖》导入。
1.导入语:今天我们先来看一句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生回答略 老师:这句诗出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说,海子,一个理想主义的狂热追求者,有着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体验。海子在写完这首诗后的一个多月后,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了,在他自杀的铁轨边上,人们发现海子带了四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来学习梭罗的《神的一滴》(选自《瓦尔登湖》),看看梭罗笔下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2. 介绍《瓦尔登湖》 一个人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贪婪无厌,他就成了奴隶,成了沉陷于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为了从繁杂纷扰的俗事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1845 年 7 月 4 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劳作之余,悠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这本书开始时反响不大,后来声名鹊起,成为世界文学经典。
二、研读课文,然后讨论,理清结构层次,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
第 1 段:总写瓦尔登湖,尤其是开头一句,是对全文的一个重要概括,极富哲理。
第 2 段:写对瓦尔登湖畔往事的追忆。
第 3 段:进一步描述生态破坏的行为及其恶果 第 4 段:作者笔锋再次转折,将瓦尔登湖的坚忍和顽强描写出来,这使得读者感受到瓦尔登湖的美丽所包含的一种生命力。
第 5 段:作者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并将它不平常的诞生与它的本性联系起来,它的这种天性比它的表面的风景更有魅力,滋养了康科德镇。
接下来的诗节将以上的书写以诗的方式进行了浓缩,并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
第 6 段:作者将精神的飞升降下来,回归到湖边的一个具体事物——火车上来
本文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远离尘嚣各种俗事后心灵获得的自由心情,同时对工业文明对自
然的侵害造成的破坏的痛惜。
三、品味下面的关键句,组内交流,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
明确:在作者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和“大地的眼睛”。句中的“天性”指人的自然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真实的天性。
2、这是和恒河一样的圣洁的水!
明确:恒河位于印度,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相信以圣洁的恒河之水沐身可以去除污秽、消灾祈福和净化灵魂。以“恒河之水”作比,足见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与崇敬。
3、它本身却没有变化,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我反倒变了。
明确:此句语词简约,却意味隽永,咏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与之相比,俗世人生显得短暂、易变而虚幻。
四、写景手法、语言风格鉴赏
1、写景是《瓦尔登湖》的重要内容。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分析:首先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刚才分析过了,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还是在第 1 段,作者把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其次,善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多角度展现瓦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本文写景之所以非常自然、逼真、传神,在于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
2、本文语言别具魅力,举例说明。
分析:本文语言质朴本色,即使那些形象的比喻和美国式的幽默也都弃尽浮华,显得真切自然,而这些质朴的语言更显出一种凝练和意味深长。例如,“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
朴朴素素的文字和细节化的描述中包含着无尽的哲思。再如,“这恶魔似的铁马,那裂破人耳的鼓膜的声音已经全乡镇都听得到了,它已经用肮脏的脚步使沸泉的水混浊了,正是它,它把瓦尔登岸上的树木吞噬了”,几个修饰语,措辞严厉,强烈地表达了世人以机巧之心利用瓦尔登湖水的厌恶与瓦尔登湖遭遇破坏的痛惜。“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我们看在文章最后,瓦尔登湖被作者称为“神的一滴”,这段文字也可以说是从梭罗内心流淌出来的一泓清泉,使人蓦然间触及作者悠远的生命感想。
五、思考感悟
1、有人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闲居生活是在虚掷光阴,徒劳无益,而梭罗却坚信自己“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能够尽情地挥霍它们,一点也不后悔。读了《神的一滴》,你有怎样的看法?
参考: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汲汲于名利和物质享乐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劳作之余,梭罗面对瓦尔登湖美景,陶醉其中,放飞心灵。他的生活和生命因此变得滋润和富有。梭罗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而且,也只有从繁杂的俗事纷扰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反观和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
2、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有一个梭罗纪念馆,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假如你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你有怎样的感想?请你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 100 字左右的留言。
参考: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意识中的工具理性日益膨胀,对自然的侵害变得越来越肆意,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贪婪,人成了物欲的奴隶。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那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简朴的隐居生活,对于沉溺于欲望生存之中而不可自拔的人们来说,则无疑是当头棒喝。梭罗以他的亲身实践告诉世人,人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最最俭朴的生活方式来获取精神的最大快乐与满足。
六、小结
阅读本文,它那清新朴素的文字所展现的迷人风光和作者的宁静心境,使我们的心灵顿时离却尘世的喧嚣,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生存的疲惫,使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描绘中重新获得生活智慧的启迪,重新找回灵魂安宁的居所。
七、课后探索发现(任选其一)
1、人们在谈及梭罗的时候,喜欢与中国的著名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但也有人认为,他们的归隐生活,除了年代上的差异,在隐居的目的等方面也有着不少实质的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美国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搞了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四十六万七千四百三十二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看来许多人即使生活优越但是内心却并不满意。什么是最好的生活?
你如何看待梭罗的人生选择?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热词搜索: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