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多地严查经营贷违规入房市,自查与严格审核同步进行

发布时间:2021-09-28 11:26:12 浏览数:

 多地严查经营贷违规入房市 自查与严格审核同步进行

 3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 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有升有降,同比涨幅较上月有所扩大。

 近期,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严防经营贷、消费贷违规入房市的行动依然在延续,监管部门显示出很大的决心。3 月 12 日,央行上海总部制定印发《2021 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再次明确要切实防范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自查与严格审核同步进行 一方面,各地银行的自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此前,上海银保监局曾发文要求辖内银行对 2020 年 6 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并于 2021 年 2 月 28 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上海银保监局求证获悉,目前辖内银行已按照时间表完成自查和整改相关情况报送工作。

 而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深圳市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日前召集多家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各银行排查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此次排查的内容包括2020 年 5 月 1 日以后发放的 1000 万元以下的普惠口径贷款,以及以个人名义申请的房抵经营贷(不限金额)。

 另一方,银行内部确实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围堵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

 北京一位 2020 年底曾在某银行申请过经营贷的人士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近期明显感受到了审核趋严的趋势。“目前申请经营贷面临二次审核了,如果出现违规情况将被要求提前全部还款。”上述人士称。

 上海某银行业务人员则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近期银行经营贷的贷前审核严了很多,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金融监管部门还在严查经营贷还款人员近期是否有在交易中心的登记记录等等。

 融 360 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斌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经营贷利率在一季度暂时还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情况,但经营贷收紧趋势肉眼可见。

 北京地区对房抵贷、经营贷要求尤其严格。贷前审核方面,招行和交行都新增了公司经营和股东变更方面的放款条件,之前可做新入股公司的经营贷审批进件,现在新注册或者新入股的公司都会被拒件。

 贷后方面,北京地区很多银行都在核实已放经营贷款的企业是否仍在正常经营,是否正常报税;或通过大数据,对住房按揭和经营贷审批间隔时间较短的可疑客户进行重点资金流向审查。

 发放水平保持审慎增长 不过,提升对经营贷发放的审核门槛,并不意味着今年将减少贷款的发放规模。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30%以上,这意味着经营贷,尤其是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将依然是各大银行 2021 年力推的重点。

 央行近期公布的社融数据显示,2 月份全国住户人民币贷款增加 1421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 2691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4113 亿元。

 通常房地产贷款期限在 5 年以上,属于长期贷款。中期贷款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贷款,包括信用类、抵押类经营贷产品。可见,经营贷发放依然保持审慎增长的水平。

 李万斌认为,今年的重点任务,并非简单粗暴的收缩经营贷,而是在普惠的同时,对该部分资金流入房市的各种可能性方式进行全面围追堵截。银行新增贷款条件,降低抵押物乘数、房屋评估价参考标准的变化,包括加强贷后资金可疑流向监控等,都是比较有力的防范措施。

 而从融资成本的角度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我们认为,这里的‘实际贷款利率’是考虑手续费等之后的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不完全等于银行发放的贷款利率。这意味着除了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还有小幅下降空间外,今年银行整体贷款利率有可能低位小幅上行,特别是涉房贷款利率将会出现一定升幅。” 因地 制宜扎紧防护网 经营贷,是针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企业经营性贷款。当下,疫情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影响还未消散,顶层设计这些引导银行投放给小微企业的低息贷款本是企业的“救命钱”,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须因地制宜扎紧防护网,切莫让投机份子钻了空子,用这些“救命钱”敛财。

 现阶段,以银行的技术手段只能监测到贷款资金的第一手流向,且由于经营贷的金额相对较小且分散,银行很难对其第二手及以后的资金流向进行持续跟踪。

 为更好实现贷后管理,一方面,应建立“系统加人工”的常规用途监控系统,比如系统监控疑似房产、股市等关键字,人工顺着这些线索去核查。同时落实金额较大的贷款通过受托支付到指定账户的要求。

 另一方面,科技手段需进一步升级。有专家建议,可考虑利用大数据打通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界限,对不同贷款的流向进行汇总分析,考虑其流入这些行

 业及企业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对于不合理的行业或者公司形成负面清单,控制其规模,以便从源头上限制这些可能流入地产的贷款发放。

 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贷前审查,银行要真正树立与小微企业共成长形成良性循环的经营理念,不仅仅是完成贷款任务,而是将普惠贷款切实投放到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才能形成实体经济与金融长期可持续的正向循环。而房地产市场各参与方更要摆正思想——坚持“房住不炒”。

 中国经济网 2021 年 03 月 16 日

相关热词搜索: 自查 严查 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