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全解全析

发布时间:2021-09-28 12:32:48 浏览数:

 2020 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全解全析 一、1.【答案】(1)在水一方

  (2)荡胸生曾云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每空 1 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

  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

  现错别字。重点词"曾""抟""蓬""殷"。

  2.【答案】(1)屏障 (2)媲美 (3)身临其境 (4)杳无消息(每小题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书写与辨析。仔细阅读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

 调,再根据语境写出汉字,这些都是常用字,平时注意积累即可,但要养成认真

  书写的习惯。书写时,应注意辨析同音字、形近字、易错字,而且书写一定要清

  晰、规范。本题要注意"媲美"的"媲"以及"杳无消息"的"杳"的写法。

  3.【答案】D(3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D 项的成语使用有误,"一蹴而

  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与前面的 "一下子"语意重复。

  4.【答案】B(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B 项,成分残缺,在"读经典,读名

  著"后边加上"的习惯"。

  5.(1)【答案】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

  一定要将两个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两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

  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也将两则材料进行比较,找到内容信

 息的不同点。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

  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角度来说明问题。

  (2)【答案】示例:文明是一叶舟,文明祭扫,是一条表达哀思、省时省力、

  保护环境的好渠道。(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来

  描述"文明祭扫",也就是以"文明祭扫"为陈述的主体,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使用自己最熟悉的修辞手法即

  可。材料的中心话题突出,易于发表感想,且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大。本题拟题很

  好,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考试的

  教育功能。如可从"文明祭扫"的意义角度构思答案,切记用上修辞。

  二、(一)6.【答案】(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案件(3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

  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

  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徧:通

  "遍",遍及、普遍。

  7.【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 分)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

  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鄙,目光短

  浅;远谋,深谋远虑。

  8.【答案】D(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

 行分析即可。D 项不正确,在曹刿心目中,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二)9.【答案】C(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 项中的"常",前者译为"经常",后者译为"平常""普通"。B 项中的"居",前者译为"居住",后者译为"留""停留"。C 项中的"哀",均译为"悲哀""伤心"。D 项中的"苟",前者译为"如果",后者译为"苟且"。

  10.【答案】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3 分)他是一位孝敬长亲、不拘泥于礼的形式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细读全文,从戴良"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等可知,他孝敬长亲;从"良独食肉饮酒""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等可知,他不拘泥于礼的形式。据此总结即可。

  【参考译文】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戴良自小行为放纵不拘,母亲喜欢

  听驴叫,戴良就经常学驴叫来让母亲高兴。等到母亲去世时,他的哥哥伯鸾居住

  在帐篷(吃饭)只喝粥,不合礼的行为不去做,戴良却独自吃肉喝酒,悲哀到极

 点时才哭,但两人都面容憔悴。有人问戴良说:"您这样守丧,合乎礼吗?"戴

  良说:"合乎礼。礼是用来控制感情放纵的。感情如果不放纵,还谈什么礼呢!吃东西而感觉不到美味,所以造成面容憔悴的结果。如果美味从口中尝不出来,(那么)吃它是可以的。"和他谈论的人没法强行改变他。

  (三)12.【答案】A(3 分)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根据第④段"我很可能 3 岁就可以阅读了"可知 A 项说法有误。

  13.【答案】C(3 分)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和论证方式。A 项,第②段引用海明威的话,属于道理论据,不是事实论据。B 项,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没有运用举例论证。D 项,第⑦段主要引用以赛亚·柏林的话,运用道理论证,第⑧段没有运用论证方法。

  14.【答案】示例一:我赞成作者提出的"阅读越早越好"的看法。俗话说"幼学如漆",小时候,我阅读了不少唐诗宋词,到现在都还记得,常常就能脱口而出。早点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就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示例二:我赞成作者"坚持阅读,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观点。读书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的过程。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本书时,保尔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动了我。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起这本书,想起保尔的奋斗精神,就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坚持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意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文中分别提出了"阅读是越早越好""阅读要主动积极""坚持阅读,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等观点,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一种观点进行阐述自己的体会。

 (四)15.【答案】"我"恶作剧式的选题却得到地理老师的支持,虽然答辩时"我"举动出格,但她仍激励、引导"我",使"我"迷途知返,通过努力最终考取理想院校。(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

  16.【答案】①关爱、包容,和蔼可亲;②细心、智慧,洞察一切;③认真、用

  心,善于引导。(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本题作答时要依据文中的"她"的言行举止和对"我"帮助和影响进行分析。

  17.【答案】"微笑"一词①描写人物神态,且反复出现,刻画并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②用语虽平实朴素,但细小传神,令人印象深刻。(3 分)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本题中,用"微笑"一词反复来描写地理老师的神态,既突出表现了她的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又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表达了"我"对"她"的感激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8.【答案】感谢地理老师用激发和鼓励,让"我"找到自信、不再叛逆自负,并做出开始拼搏努力的决定。(4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析句子的含义。本题主要从老师对"我"的影响和"我"对老师的感激两个方面分析作答。

 19.【答案】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有勇气。在大庭广众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评判,还有可能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②有思想。"我"虽然有些偏激武断,叛逆孤傲,但对教育制度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人云亦云。不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做事有些莽撞。冲动随性,不计后果,忽略了老师为课题论文付出的心血,显出"我"的幼稚不成熟。②思想有些偏激。"我"对教育制 度虽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比较偏激武断,有些以偏概全。(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 1+2 或 1+3 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依据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来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三、20.【答案】例文示例(50 分):

  附加题

  1.【答案】史进 李忠(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情节的掌握。解答文学名著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文本材料叙写的是《水浒传》第三回"史太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相关情节。根据原著,与鲁达在潘家酒楼上一同喝酒的两位好汉,一个是九纹龙史进,一个打虎将李忠。

  2.【答案】鲁达到郑屠店后先要十斤精肉臊子,再要十斤肥肉臊子,最后要十斤

  寸金软骨,并且只许郑屠动手切,以便激怒郑屠,让他也尝尝被欺负的滋味。采用的是激将法。说明鲁达机智、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概括与分析。本题作答要依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相关情节来作答。鲁达与史进、黄忠三人在酒楼中吃酒,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啼哭,汉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便采用戏耍(激将)郑屠的方法,先是要十斤精肉臊子,再要十斤肥肉臊子,最后要十斤寸金软骨,并且只许郑屠亲手来切,以此来激怒郑屠。从中可以看出,鲁达是一个嫉恶如仇、做事机智、粗中有细的人。据此概括作答。

  3.【答案】示例一:"鲁",鲁达听到金翠莲父女的哭声后很焦躁,乱丢碟盏,表现出其"粗鲁急躁"的性格特点。示例二:"达",鲁达倾尽钱财帮助金翠莲父女,表现出其"慷慨豁达"的性格特点。示例三:"智深",鲁达在帮助金翠莲父女脱身后,"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三拳打死镇关西后,怕惹上官司,便说郑屠诈死,借机迅速离开,表现出其"智慧深思,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4 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从人名所用的字的角度来分析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鲁"是指其性格上的"粗鲁急躁";"达"是指其性格上的"慷慨豁达";"智深"指其性格"智慧高深、粗中有细"。结合具体的事件分析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相关热词搜索: 全真 中考 语文